运动员基因选材的社会学反思
——基于社会阶层分化理论视角

2016-11-01 21:52王思源
运动精品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多态性体育项目选材

王思源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210014)

运动员基因选材的社会学反思
——基于社会阶层分化理论视角

王思源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210014)

文章分析利用分子生物技术挑选优秀运动员的合理性,研究认为通过基因选材并建立优秀运动员基因库片面强调了基因的遗传性而忽视了文化,经验背景,训练等后天因素影响运动成绩的事实。基于社会阶层分化理论视角,反思现代优秀体育运动员选材,重新认识体育的本质功能。

社会阶层;阶层分化;基因选材;运动能力;补偿

随着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运动员人才的选拔越发关注基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以至于研究并建立优秀运动员基因库,挑选适合参与特殊体育项目的“运动天才”从而优化训练方法。但是客观上忽略了文化,经验背景,训练等后天因素影响运动成绩的事实。本文基于社会阶层分化的理论视角,指出运动员选拔中的阶层分化现象,探讨过度依赖基因遗传特征选拔运动员的可行性,唤起运动员选拔过程中对后天因素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视,重新认识体育的本质功能。

1 体育参与的阶层分化

体育是社会分层结构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完整独立并具有其特殊性,通过研究体育中的社会分层现象可以解释更多的体育社会现象。美国学者凯尼恩(G.S Kenyon)细化“体育参与”的社会含义并将其划分层次,分别为体育认知层次、情感倾向层次、直接参与层次、间接参与层次,促使参与者的社会阶层特征相互融合。体育社会学一直倾向于将“体育参与”作为人们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一种方式,并认为复制了社会结构(阶层、地位、声望以及权力等因素)。

参加运动项目的不同反映出了不同的社会分层地位。19世纪西方体育参与方式与上流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引起了凡伯伦(Thorstien Veblen)[1]的关注,他认为上层社会的体育活动是为了展现他们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令人侧目的社会声望。无需参与劳动,仅凭借参与休闲活动就能彰显他们显赫的社会地位而并不从事普遍被认为代表社会地位低下的手工,生产性劳动。甚至认为赋闲也无法满足体现他们的上层社会地位,只有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消磨时间与金钱才能突出社会地位,因此高尔夫,网球,骑马等“贵族化”项目成为上流社会炫耀其地位的工具。

在中国高尔夫等代表着权力与经济地位,中产阶级参与休闲健身俱乐部,而普通百姓的体育参与以散步,慢跑等无需耗费太多金钱的项目为主。在竞技体育上,运动员对体育项目的选择也表现出了明显的阶层分化现象。本文从运动员被选择的角度出发,探讨通过基因特性选择优秀运动员这种方式的可行性以及出现的相关问题。

2 运动员基因选材的研究倾向

人的运动能力具有很高的遗传程度,伴随生物分子技术和检测方法的快速发展,体育科研人员愈发关注基因的变化对优秀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逐渐认识到基因的预测对判断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的重要性。

何子红[5,6]等研究人员分析了TFAM,TFB1M和TFB2M基因的所有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在235名优秀耐力运动员与504名对照组的分布特征。其研究结果表明,TFAMrs2306604的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男运动员组显著高于男对照组,并且有显著高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并且推测携带此种基因型的群体,经过耐力训练后,有更高的mRNA和蛋白水平和更高的活性,因而携带这种基因型的群体有更高的mtDNA拷贝数,线粒体数增多并且强化了线粒体功能,有氧能力增强,更易成为优秀耐力运动员。同样的,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辅激活因子家族的PGC1-1β和PRC编码基因的所有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7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或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运动员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有3个多态性位点上调基因表达,并且在2个纯合子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由此推测携带此种基因型的女性群体、携带上述基因型的男性群体,在运动训练上的敏感性更显著,效果更佳,更易成为优秀运动员。

杨若愚[7]等研究人员认为当前研究杰出运动能力与基因多态性主要集中在杰出耐力素质、杰出爆发力素质和运动训练敏感性3个方面与基因多态性的关联上。可以在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积累不同种族、不同项目的优秀运动员样本,持续扩大样本量,从众多候选基因中挑选出与具体运动项目存在关联的一组基因位点,找出最佳基因型然后建立基因型得分模型,从而应用在特殊体育项目的运动员基因选材工作中。

综上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的研究结果还只是分析推测,但是越来越多的体育研究人员更加注重运动员选材与基因的相关性,确实为运动员基因选材提供了不少的研究视角。可是仅仅依靠基因检测来判断运动的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而忽视后天因素的影响是否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本文就基因选材可能会造成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与反思。

3 基因选材导致的社会区隔

上世纪80年代,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Bourdieu)提出了“社会区隔理论”[1]。认为上层阶级消耗过多的精力与金钱是为了将自己与其他社会阶层区分,体育参与方式继而成为了一种区分阶层的手段。他提出的区隔理论证明了西方体育参与方式成为了一种区隔的手段,如今这种现象也出现在了运动员选材之中。

从生物遗传学的角度来看,普遍认为人类基因的遗传具有不平衡性,由于此种不平衡性而先天决定了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运动天赋[2]。进而一些研究认为基因的多态性对运动员的运动天赋与体能有明显影响,有利于建立优秀运动员基因库,找出可以影响运动能力的基因变异体,为某些特殊体育项目挑选合适的运动人才。可以看出在挑选运动员的时候已经将有运动天赋的运动员和一般的运动员区隔开来,只有拥有运动相关基因的运动员才有参与特殊体育项目的资格,反之一般运动员只能在挑选过程中被淘汰。以个体无法自我选择的基因遗传特征来定夺运动员在参与特殊体育项目中的去留,恰恰是将运动员们彼此区隔开来。正如法国学者巴柔所说:“这是以隐含的方式提出了等级恒定标准,是一种对世界和不同文化的二分法”[4]。与此同时不仅仅是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区隔,客观上连同他们的文化,经验背景也一同区分,更加令人担心的是,这些被精心挑选出的优秀运动员们往往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因为他们先天的优势而鹤立于其他运动员之中,不利于彼此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且某些有成绩的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后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低层次化的现象已经存在,此时他们是否拥有“运动天赋”的基因已不再重要,决定他们未来发展的是文化教育程度和独立生存的能力。

4 运动员基因选材的反思

20世纪末,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Giddens)开始注意到体育参与在社会定型中的作用,因其在社会分层的过程中充当了社会不平等的制造者,进而提出了“不平等论”。

吉登斯认为:“个人的解放是从不平等的限制中挣脱从而获得自由,尽管有些体育项目受到后工业社会及文明的影响,体育参与仍然受到方方面面的限制[1]。”马景托什和卡尔顿(McIntosh and Charlton)进一步解释认为:体育参与的不平等必须深入研究,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不平等,进而才能克服这种不平等[1]。如今我们选择用建立优秀运动员基因库,检测相应基因的方式来挑选运动员恰恰为体育参与的不平等找出了一个解释,即拥有先天的杰出的运动能力,良好的体质特征的运动员在特殊体育项目中能有更好的发展,因而为了在特殊体育项目中提高训练效率,取得优异的成绩,只好牺牲了那些“普通”运动员参与特殊体育项目的权力。

我们知道一个人体质的优劣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遗传因素决定体质好坏的可能性,后天的生活因素决定体质的现实性和可变可调性。体育锻炼有没有改变核苷酸与氨基酸结构的可能,目前尚无定论,但现代研究表明,几乎所有身体锻炼都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修饰、改变人类基因的表达及表达产物的功能而生效,对提高体质水平确有可靠的作用[2]。根据解剖学的说法,人类是缺乏防御保护能力的,需要通过“人造的环境”来弥补生物学上先天的不足。本尼迪克特基于对文化的补偿性原则的思考阐明了人类由于先天解剖学的特征导致的缺乏自我保护与防御可以通过外在的自身文化创造来弥补,但是对于人类先天不足而造成的运动能力的缺陷等,外在的补偿是徒劳的,只能通过强化人类自身体质,强化身体各部分器官的工作能力来补偿,这就是体育的本质功能——对自身的一种补偿。当我们在使用基因库来挑选优秀运动员的时候,何尝不是把遗传特征作为了首要决定因素因而忽视了后天环境对体质影响的可能性?德国生物人类学家格伦从生物学的角度提出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与人的未特定化,动物因其体质上的特定化可以让它们依靠某种自然的本能在自然生物链上生存繁衍,而人类因为非特定化的体质与器官而造成了人类自然本能上的薄弱[3]。体育最基础的功能就是弥补人类自然本能上的不足,强化自身的体能与技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并生存下去。基因选材剥夺了普通运动员可以更好的补偿自然缺陷的机会,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资格参与。

5 结语

由于分子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基因遗传特性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为运动员基因选材,优化训练方案带来了便捷,同时也造成了特殊体育项目中运动员选材的社会区隔现象,体育参与不平等等值得思考的社会问题。尼采曾经说过:“人是依然未确定的动物。”我们在选拔运动员时不能仅仅考虑先天的基因遗传特质而忽略后天身体锻炼对体质改变的可能性,更不能因此剥夺一般运动员的参与资格。谁也不能保证那些拥有“天赋基因”的运动员就一定比普通运动员更容易通过训练获得优异的成绩。当然本文不意于否定基因的遗传特性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而是期望于不要忽视后天环境的影响而过度依赖生物技术带来的科技成果,我们关注的毕竟还是是体育对于人类自身发展,完善的方面而不仅仅是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1] 徐茜.国外“体育参与”与“社会分层”关系的五大理论流派述评[J].体育学刊,2008,15(9):31-35.

[2] 乔玉成.进化·退化:人类体质的演变及其成因分析—— 体质人类学视角[J].体育科学,2011,31(6):87-97.

[3] 武雪鹰,杨国庆.体育的本质:文化补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10):9-14.

[4] 闫静,仇军.论体育运动与种族逻辑[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1(6):12-15.

[5] 何子红,胡杨,李燕春等.从线粒体转录因子基因多态性位点筛选预测优秀耐力运动员的分子标记研究[J].体育科学,2013,33(7):34-38.

[6] 何子红,胡杨,李燕春等.PGC-1β和PRC基因多态性位点与优秀耐力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关联性及机制研究[J].体育科学,2013,33(6):57-63.

[7] 杨若愚,王予彬,沈勋章等.基因多态性与杰出运动能力[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7):1121-1128.

Sociological Reflection on the Selection of Athletes Gene——Based on Social Stratification Theory

WANG Siyuan
(Nanjing Sport Institute,Nanjing 210014,Jiangsu,China)

王思源(1993-),江苏南京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史,体育文化。

猜你喜欢
多态性体育项目选材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短道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要素与评价
我国冬季残奥项目“跨项跨界”选材的策略分析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我国“轮转冰”跨项跨界选材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成语魔方
冬奥会项目跨项科学选材依据与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