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阿依鲜·麦麦提
【摘 要】 幼儿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十分漫长、繁化的过程,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规则的内化更是需要儿童长时间的练习和领悟。因此,需要我们开展“以人为本”以幼儿为本,以幼儿的发展规律为基础,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探索和实施适宜幼儿习得和掌握的常规教育方式。
【关键词】 幼儿;常规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幼儿园班级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为此我们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则。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孩子逐步内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地相互作用”环境是无声的语言,是"隐形的课程",在幼儿教育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园的墙面、空间都蕴含着教育价值。标语提示,设施摆放,洗手处贴上洗手的顺序图;班级内用图案标明各个活动区域;每个幼儿用品上贴的标记或名字,设施的摆放也会影响常规的管理,如:美工区、语言阅读区、科学区等应设在光线明亮,比较安静的位置;结构区场地要宽敞些,以便幼儿的建构活动。设计中利用隐藏在环境和材料中常规教育内容,来暗示幼儿应遵循的规范。如利用脚印、夹夹子、等方式引导幼儿入区;在玩具柜玩具框匹配图案、颜色、数字、图形等标志,引导幼儿学会一一对应整理玩具;在结构区以不同颜色的地垫帮助幼儿划分活动区域,避免幼儿因拥挤破坏建构作品,为活动区的操作材料配上适宜的步骤图、示范卡、操作卡、增强目的性,引导幼儿自主有序学习。正是环境与幼儿的一次次"对话",逐步使常规内化为习惯,促进了幼儿良好一日活动常规的养成。
二、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活动,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
科学安排活动时间和作息时间,教师在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这样让孩子们预知一日生活的活动安排,从而使幼儿形成秩序感。正如福柯所讲:“纪律的第一个重大运作就是制定活动表,把无益和有益的乌合之众变成有秩序的群体。”制定生活制度就是对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主要环节的时间和顺序作出安排,将幼儿在园生活细致地划分为不同的时间段,并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劳逸结合等原则,作出合适的安排。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是实施常规教育的有效途径。生活在集体中的孩子,他的一天由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所组成。其中包括饮食、睡眠、盥洗、游戏、学习和交往等内容,如在每天的早操活动中,当播放“早晨好“的音乐时,孩子们就会自觉收拾晨间活动器械,开始排队,准备做操。在区角活动中听到表示结束的音乐时,孩子们就会主动地进行玩具整理,结束各自的游戏。从中感知“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的认知、体验和经验,逐步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行为方式,同时,教师必须天天坚持,常抓不懈,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进而逐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幼儿园常规。
三、用多种手段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1、用儿歌、故事让幼儿学习常规。
如:“卷起两个小袖口,轻轻拧开水龙头,我把小手伸出来,洗洗我的一双手……”简单的规则,合辙的韵律,再加上朗朗上口的词句,能有效代替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增加常规教育的趣味性。幼儿也会因为常规教育过程中良好的情绪而抑制了行为受限制引起的不快,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和接受常规。幼儿更是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教师可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把幼儿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编成故事,让幼儿从故事中来理解,树立常规意识,这样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
2、在游戏中让幼儿学会遵守常规。
孩子们都很喜欢做游戏,在平时的工作中可结合角色、结构、表演等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如排队取钱、合作搭建、角色配合互换等,又如采用木偶表演、故事表演等游戏方式介绍、练习常规,使幼儿在玩玩乐乐中自然习得,避免脱离实际的说教。
四、榜样激励,给予正面示范,巩固常规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在日常活动中,每次活动结束后都要对孩子进行总结,“瞧,乐乐的小手洗得多干净”,“看看欣欣看书后,把书放得多整齐”……如此等等。对于一日活动中遵守常规的孩子要及时给与肯定评价,教师只要表扬某个小朋友,别的孩子就会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行为。因此,教师应做到嘴勤,及时发现和表扬幼儿中的良好行为。一颗五角星、一个小贴画、一朵小红花都会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
五、让幼儿参与常规管理、增强常规的自觉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幼儿时期是责任心形成的关键期,教师应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如让幼儿参与班级常规的制定。教师注意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发现、提出、分析、讨论活动常规存在的问题,增进师幼双向互动,共同完善、制定活动常规,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同时在班级设立值日生活动,通过选举、轮流、奖赏等方式产生,负责饭前擦桌子、整理图书、玩具、搬椅子工作及检查与监督幼儿洗手喝水漱口等班级常规活动。幼儿对值日生非常喜欢,他们在管住自己的同时,还要协助教师和保育员管理班级,督促同伴遵守规则,不仅增强了责任意识,也增强了守护常规的自觉性。通过当值日生,他们的责任意识增强了,并且交往意识与动手能力都有所提高。
六、与家长配合,实现家园共育
幼儿养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取得家长配合,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日活动常规教育更是如此。我们可通过加大宣传,通过班级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座等,向家长介绍常规养成教育的意义、内容要求和方法;利用班级博客、家教宣传栏等媒介定期向家长介绍班级一日活动常规的阶段培养重点和要求,另外还应重视与个别家长的联系与反馈,针对个别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家园联系本、手机短信、面谈、QQ留言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进行针对性指导。博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参考文献:
[1]黄佩蓉.浅谈幼儿园的保教结合的重要性.深圳市维君汇东方尊峪幼儿园,2012(11).
[2]杨勤云.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之我见,和桥幼儿园,2009(04).
[3]郑名,孙爱琴.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反思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