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传彬
“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豆腐在食补方面属于刺激小、易消化、克服水土不服的理想饮食。
别看一块豆腐四四方方,再简单不过,它却既可做成家中的小凉菜,也可成为大饭店的主菜,甚至还有专以豆腐为特色的馆子,湖南臭豆腐更是驰名中外。在长沙,人们除了爱吃臭豆腐,豆腐的其他做法也实在不少,煎、煮、炒、炸无不体现了豆腐的细腻与美味。
最怪异吃法:臭豆腐
臭豆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虽然中国各地都有,但最出名的却要数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坊间素有一句歇后语:“火宫殿的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先腌后炸制成的臭豆腐,黑如墨,香如醇,嫩如酥,外焦微脆,内软味鲜,正是这种独特风味吸引了众多食客,闻名遐迩。连毛泽东也曾亲临长沙火宫殿吃臭豆腐,留下了火宫殿臭豆腐好吃的名言。
此外,长沙南门口的臭豆腐摊也同样人气极旺。这里的五娭毑臭豆腐“无人不晓”,二十年来始终摆在巷子口,摊子上也还是那几张桌椅。每天等候的队伍从巷口排到街对面甚为壮观,老板“见惯了大场面”,仍旧“不紧不慢”地干活。
他家做的臭豆腐外皮用油炸的火候精准,酥脆可口,豆腐上抹了自制的酱料,吃起来咸中带甜,辣中带香,回味无穷。
最家常吃法:炒豆腐
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豆腐得味,远胜燕窝”。在长沙人眼里,豆腐要入味,不如炒。因此炒豆腐成了长沙最家常的吃法。
长沙最便宜的小饭铺里偶尔可以见得到小炒豆腐。选肥瘦得宜的猪肉末,豆腐捏碎,同下锅炒,只加酱油,起锅时撒葱花。便宜,实惠又好吃。若拌在饭里吃,让人不禁多吃一碗米饭。现在小炒豆腐,在长沙餐馆中现已难得一见了。
此外不得不提猪血丸子。猪血丸子又称豆腐圆子,据说是湖南邵阳地区的传统家常菜。每年的十一、十二月份,几乎家家户户会制作,以供数月之需。
其主要原料有豆腐(或豆渣),然后再将新鲜猪肉切成肉丁或条状,拌以适量猪血、盐、辣椒粉、五香粉以及少许麻油、香油、味精、芝麻等佐料,先用纱布将豆腐中的水分滤干,然后将豆腐捏碎,搅拌匀后,做成馒头大小椭圆形状的丸子,丸子熏干后即可食用。其色、香、味俱佳,腊辣可口,若用新鲜大蒜炒,特别增进食欲。在雍景园旁的老家院子餐馆里可尝到美味的宝庆猪血丸子。
除了炒,豆腐更家常的做法是烧和煎,尤其是煎豆腐。在长沙有的店家会用鸡蛋皮裹豆腐油煎,据称这样可更充分利用其中所含的丰富蛋白质,提高营养档次。而且豆腐油炸后,或炒或煮,都可随心所欲,百般滋味,一尝之下令人念念不忘。
最入味吃法: 煮豆腐
营养学家认为,豆腐不宜“打单身”。在长沙煮豆腐“打单身”的似乎很少。长沙人不但煮豆腐,还炖豆腐、煨豆腐。
在长沙常见的就是豆腐打汤。河西王陵公园旁的“百姓人家”供应的凤尾菜打豆腐汤,豆腐筋道,凤尾菜香;豆腐脑汤则在东风路的“大碗厨”、中山路三角花园的“天下客”等家常菜馆都可以品尝得到;砂锅豆腐须有好汤,骨头汤或肉汤,用小火慢慢炖。
湖南有句老话讲千滚豆腐万滚鱼。鱼头炖豆腐,既能补充体力,又有调节身心之作用。想吃这道豆腐菜,就得去长沙卷烟厂附近的众多家鱼头炖豆腐小店去。当然,长沙人曾经也爱将黄鸭叫、豆腐、金针菇炖成一锅汤,做成火锅,当乳白色的汤滚起来,热乎乎的一块豆腐塞在口中,咸中带着清香,不过这种吃法如今难得一遇了。
泥鳅钻豆腐是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患者的良友。不过,这道菜做起来有些琐碎。泥鳅要清水养,用蛋黄催吐腹中脏物。烹制豆腐煮泥鳅时,将新鲜嫩豆腐,放入锅中,加清水,文火小煮,待泥鳅纷纷钻入豆腐中,再改用大火,加调料入味。
豆腐的衍生物是豆制品。外湘春街教堂对面的那家夜宵店因为美味,让我偶尔流连。深秋时,这家店会在煤炉上架个蒸钵将猪脚、兰花干子、三角干子、油豆腐煮成一锅……肉香被豆腐悉数吸进,晚上不去吃一碗,都会睡不安稳,这是长沙老式的吃法,很韵味。
最难得一遇的吃法:香椿拌豆腐
迎接夏天的时候,少不了一道香椿拌豆腐,品尝一下谷雨前春天最后留给人们的嫩绿滋味。
香椿拌豆腐做法也十分简单,香椿嫩芽洗净后用清水稍稍浸泡,减轻盐分,然后切成碎末,在油锅里炒出香味,加少许砂糖和味精调味。然后浇在嫩豆腐片上,加葱段,辣椒,用盐、香油调味同拌,立时香气扑鼻。
只不过香椿是时令菜,拌豆腐现在在长沙的餐馆也鲜有露面,因此想要吃到长沙本地的香葱拌豆腐还真是难得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