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别开生面的文人“四宴”

2016-10-31 03:39黄辰璐
烹调知识 2016年11期
关键词:赋诗香山白居易

黄辰璐

在中国历史上,唐宋时期颇有声望的文人墨客,岁至耆年后,彼此相约聚会、宴游,某人做东,或大家出钱凑份子设宴,品茗饮酒、吟诗作赋,自相娱乐,以尽天年;他们自命此种相聚为“尚齿会”。尚齿者,其意即崇敬老人。因而出现“尚齿宴”“耆宿宴”“耆英宴”“真率宴”四宴,并形成惯例。

“尚齿宴” 它的创始者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772-846)。据《白居易集》卷三十七载:白居易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三月二十一日,在洛阳白家履道宅邀请老年诗友相聚于“尚齿宴”上,饮酒赋诗。其中白居易和前怀州司马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等皆年过70,故称“七老会”。“尚齿宴”上不问官职,论年龄排座次,无拘无束。白居易有诗记其事。题为:“胡、吉、郑、刘、卢、张等六贤,皆多年寿,予亦次焉。偶于弊居,合成尚齿之会。七老相顾,既醉且欢。静而思之,此会稀有,因成七言六韵以纪之,传好事者。”白居易为之作《七老会诗序》并留下名句:

“七人五百七十岁,

拖紫纡朱垂白发。”

同年夏,退居香山的白居易邀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真、张浑、李元爽、如满等八人一同宴游,称为“九老尚齿会”,该野宴称“尚齿宴”,并绘九老图像,写上姓名、年龄,题为《九老图》,各人赋诗纪念,白居易又撰写了《九老图诗序》。这九老年龄是:李元爽136岁、僧如满95岁、胡杲89岁、吉皎88岁、刘真87岁、郑据85岁、张浑77岁、白居易74岁。因白居易在洛阳龙门山之东香山筑有一座石楼居住,白氏自号“香山居士”,老友们常在香山聚会野宴,故后人称这九位老诗人为“香山九老”。在香山“尚齿宴”上饮酒品茗,轮流赋诗,事后结诗集。其中有首诗云:

“手中无金莫嗟叹,

樽中有酒且欢娱。

诗吟两句神仍旺,

饮酒三杯气不粗。”

这些老诗人真可谓安贫乐道、潇洒自若之极。

“耆宿宴” 北宋参知政事、著名文学家李昉(925-996)退居林下后,在京师开封定居,慕白氏之举,邀当时耆宿故旧张好问、李运、宋琪、武允成、僧赞宁、魏丕、杨徽之、朱昂等八人,举行“九老耆宿会”,其宴被命名为“耆宿宴”。当时文学家王禹偁所写的《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中就记述了这次“九老耆宿会”与“耆宿宴”上饮酒赋诗的盛事。

“耆英宴” 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著名诗人文彦博(1006-1097)居洛阳,与富弼、司马光等13人共952岁,仿白居易“香山九老会”故事,设宴饮酒赋诗相乐,谓之“洛阳耆英会”,其宴命名为“耆英宴”.所谓“耆英”者,即“年高气壮、不失英豪之气也。”每人一诗,相互和唱,还请名画家为之作《洛阳耆英会图》记述此盛事,以示留念。

“真率宴” 北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著名史学家司马光(1019-1086)曾邀六位老友聚会,七人共计515岁,名为“真率会”,其宴被命名为“真率宴”。所谓“真率”者,其意是“坦率、诚挚、返老还童、不存芥蒂。”宴席间欢饮品茗,轮流赋诗,其中颇有名句传世。如:

“榆钱零乱柳花飞,

枝上红英渐渐稀。

莫厌衔杯不虚白,

须知共力惜春晖。”

诗意表现出这些年老文人不甘衰老、勇闯百岁关的勃勃生机。

唐、宋时期的文人“四宴”:“尚齿宴”“耆宿宴”“耆英宴”“真率宴”的文人聚会欢饮,流觞赋诗,相互唱和并有画家为之作图以记盛事,有益于老年文人晚年怡情养性。正如他们赋诗所云的那样:

“走马斗鸡非我事,

纻衣丝发且相晖。”

唐、宋时期的“四宴”,还订有一个宴会的规则,不论官阶,只讲年龄为序。宴会规格本着器具简朴,饮食节俭的精神,宴席上不超过两荤两素一汤,果品不超过20枚,点心少许,酒量深浅自酌,邀请者(主人)不劝酒,赴宴宜早不宜晚,不复请,到时间即开宴,随到随坐,座位不分上下,与宴者皆作诗,有画艺者可自主施展才艺以助兴,无拘无束,潇洒自如,因而深受老年文人墨客的热捧与欢迎,一时成为时尚。

猜你喜欢
赋诗香山白居易
又遇二月二
缤纷四季在香山
初雪
香山名字的由来
春秋时期女性赋诗、引诗析论
一纸红叶映香山
醉菊
夜雪
香山二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