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研究

2016-10-31 09:50:20王艳青覃玲周红洋叶同奇胡桂菊鲁道荣史成武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7期
关键词:科研训练个性化教育能力培养

王艳青 覃玲 周红洋 叶同奇 胡桂菊 鲁道荣 史成武

摘要: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化工设计竞赛、学术会议论文集等为平台或内容,开展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生个性化教育并取得显著成效,本科生科研兴趣与能力、专业知识水平、个性发展及个人素质等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能力培养;科研训练;化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084-03

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实施个性化教育的要求,当代大学生个性化教育可以指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并发展个性、承认差异并发挥自我、注重学生潜能发挥、促进学生个性完美、素质全面提高的创造性教育。[1,2]实施个性化教育,就是在现有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基础上,针对学校实际、90后大学生需求个性发展的特点而开展,目标是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一种最好的教育。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陆登庭(Neil L.Rudenstine)在北京大学校庆100周年讲坛上指出:“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造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3]

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合肥工业大学在安徽省宣城市建设宣城校区。201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宣城校区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12000名。依托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和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的师资、专业、学科和平台资源,宣城校区化工与食品加工系开设了化工与制药类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相关专业,目前化工与制药类中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含高分子化工和精细化工两个专业方向)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225人、硕士研究生12人左右。在现有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宣城校区实际、当代大学生需求个性发展的特点,在宣城校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展个性化教育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主要理由有:1)目前安徽省宣城市仅有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1所本科院校的校区,校区内大学生与其他高校的学生之间的交流明显少于合肥校区的学生,学习借鉴的对象少;[4]同时,本校区学生最高年级为大学四年级,校园文化传承有限。针对这一现状,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开展个性化教育是有效的途径之一。2)针对每年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数量少等特点,本专业本科生可以参与部分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既可以提前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尽早发现具有一定学术潜能的“苗子”,也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科研项目的规划之中。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教育背景与经历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及待提高的方面各异,并且,本专业本科生在课堂教育之外所接受的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多多益善,为了培养有理想、有追求、有创造性的高素质本科生,个性化教育是一个有益且可行的实施途径。[5]

2014年上半年,宣城校区化工与食品加工系在2012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试行了大学生个性化教育,分为“英文专著的阅读与理解、英文文献的阅读与分析、科研训练、物理化学解题技巧与方法创新”四个单元,师生双向选择、分组进行,学期初学生自学,每隔3-4周左右向指导教师汇报学习内容并交流讨论,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学期末进行集中汇报考核并提交文献综述报告、研究总结报告等。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个性化教育试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普遍反映英文文献阅读水平、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得到了明显的锻炼与提高,对本专业的学科前沿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部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该学期的个性化教育试行结束之后,主动要求进入教师的科研实验室进行研究。随着本专业本科生年级的增加,有个性化教育需求的学生人数增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条件,对这些本科生进行个性化教育以进行能力培养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也显示出了其紧迫性与必要性。

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平台,进行师生双向选择与科研训练研究

在学校每年一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通知公布之后,有超过一半人数的本专业大二年级本科生及部分大一、大三年級本科生积极要求报名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即有接受科研训练方面的个性化教育需求。由于项目总数的限制,其中必然有一部分报名的本科生将无法进入该年度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项目组名单中,同时,在前期确定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学生人选过程中也发现,极个别学生不是真正的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感兴趣,而是周边的同学都报名参加了,所以自己也随波逐流。在保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参与个性化教育所占总人数比例及个性化教育质量的前提下,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为平台,可开展如何根据教师、学生双方的意愿进行师生双向选择的研究。为此,根据宣城校区下达的项目指标数,组织本系具备指导资格和条件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项目等提供大于指标数量的研究课题名称,汇总之后上网公布,学生根据课题名称及兴趣选题并报名,教师根据学生报名情况,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面谈,在面谈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真正对自己的课题有所了解、对项目感兴趣且有一定的科研潜力的学生,学生可以知道自己是否真正对所申报的课题有准确理解与兴趣,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时进行调整,根据面谈结果,即可进行师生双向选择,项目组学生名单确定之后教师将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申请书的撰写及答辩ppt的准备工作,答辩通过之后将上报校区及学校批准。上述双向选择方案经过2015年的实践,发现该年度成功申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本科生在科研训练或者创业训练方面进行个性化发展方面均有迫切需求,在项目获批之后,积极主动地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目前项目总体进展顺利,该方案将在2016年继续试行,同时将探索竞争与转移或退出机制。

经过合理的师生双向选择,教师对进入其课题的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本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位本科生在英文SCI期刊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s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一篇;一位本科生在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进展》发表论文一篇;一组本科生在2015年第六届“挑战杯·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并获得推选进入国赛资格;本科生参与发表SCI论文近10篇。经过科研训练,本科生在英文文献资料检索技巧、如何进行阅读与理解以及新想法的提出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提高,绝大部分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本科生表示得益于个性化教育,自己科研能力与水平方面得到了提高。

二、以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为契机,进行化工专业知识夯实研究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是为了多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实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6]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化工专业的学生,是国内化工类级别最高的赛事。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化工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仅靠书本知识难以满足社会对化工人才的要求,因此,以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为契机,进行化工专业知识的夯实研究是对一部分对化工感兴趣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教师的主要指导下,2015年宣城校区首次组织学生参加本年度“东华科技-三井化学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并成功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反映出校区化工学科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是对化工设计方面感兴趣的本科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成果的体现,学生在化工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化工设计软件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考查与提高,是夯实本科生化工专业知识卓有成效的途径之一。

三、以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为对象,进行个性发现与引导研究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项主要活动,高校主要通过教学和科研培养人才。教学和科研是高等教育这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互为一体,无法分割,没有科研活动的教育只是知识的生搬硬抄,没有教育的科研是盲目无目的的。[7]为了促进对大学生课本知识之外的科研方面的个性化教育,也为了促进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任课教师以相关学科的学术会议论文或者摘要集为对象,让学生进行阅读并做阅读笔记,以此可进行大学生的个性发现与引导。例如,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于2015年10月17-21日在苏州举行,两年一次的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已成为国内高分子科学界最为重要的学术会议,这是中国高分子学界的一次盛会,以高分子材料为切入点,集中展示我国高分子科学与材料领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为从事该领域研究和开发工作的科技、教育、产业工作者和广大青年学子提供广阔的学术与技术交流平台,以促进我国高分子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8]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笔者担任2013级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专业《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授课教师,为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水平,也为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以课外阅读的形式,向本专业的大学生推荐《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可以发现本年级大学生从信息量巨大的论文摘要集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阅读并归纳总结的能力,发现他们的兴趣领域集中在于:1)高分子化学、生物医用高分子、能源高分子、高性能高分子等当今高分子学科的热点研究领域,对论文集的阅读及相关资料的检索后,使他们认识到除了高分子化学书本知识之外,还有许多新的、未知的领域待探索研究,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开拓了视野,意识到所肩负的责任,激发了学习兴趣或科研热情,对后续学习或继续深造的方向有了一定的考虑与规划,或者从学者的报告中找到了科学研究的一些思路与见解感悟。2)高分子加工或高分子工业领域,这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有密切的相关性,这部分本科生有强烈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并为社会服务的意愿,同时还认识到即使拥有合成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理论,唯有开发出先进的化工工艺才能加工出可应用于高精尖领域的高性能高分子产品,这是高分子化工方向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的专业使命所在。3)也有对高分子教育与学科发展感兴趣的大学生。以上这些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各异,发现他们在这些个性以后,只有进行个性化教育才能有效引导与满足他们对感兴趣的未知领域探究的需求,从而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本科生。

四、以英文专著阅读、物理化学考研课等为内容,进行保研与考研导航研究

个性化教育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有人的个性潜能优势的发掘、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9]为了针对有继续深造意愿的高年级本科生进行保研与考研导航方面的个性化教育,选择了以英文专著阅读、物理化学考研课等为内容。在个性化教育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教育内容的专业性与可操作性,例如,不同教师推荐所从事教学和研究方向的经典英文专著供学生自主阅读,若对高分子科学方向感兴趣的本科生,可选择诺贝尔化学奖得主P. J. Flory所著经典高分子化学教材Principlesof Polymer Chemistry或当前欧美高校普遍采用的G. Odian所著的经典高分子化学教材Principles of Polymerization,4thEdition作为个性化学习对象之一,一方面可促进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可提高自身的英文资料阅读与理解水平,为高校暑期夏令营面试或考研复试中专业英语及综合素质等方面加分。再如,针对以物理化学为考研专业课之一的本校区2012级暨首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提供考研导航知识与个性化指导,担任《物理化学》课程的安徽省教学名师专门开设物理化学考研课,为报考各个高校的学子提供针对性的物理化学考研指导,针对学生个性,逐一进行个性化的答疑解惑,使每位学生的物理化学知识水平得到了切实提高,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本专业有28名学生的考研专业课为物理化学,平均成绩为113.4分,最高成绩为146分。

经过以英文专著阅读、物理化学考研课等为内容,进行保研与考研方面的指导,2012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中14位获得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的学生全部保送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等985高校或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并且,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有48名本科生进入复试并被目标院校录取,加上5名本科生拟出国深造,本专业2012级本科生的继续深造率达56.3%。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保研与考研导航方面个性化教育收到了明显成效,培养出了有理想、有追求、有能力和有创造性的高素质本科生。

总之,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等为平台,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英文专著阅读及物理化学考研课等为内容,针对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开展的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生个性化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表现在本科生科研兴趣的逐步形成、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与能力的提升、化工设计能力的提高以及继续深造本科生人数等方面,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并发展个性、承认差异并发挥自我、注重学生潜能发挥、促进学生能力全面提升的个性化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全顺.弘扬个性化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格[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5(1):38-41.

[2]关雯文.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导向的大学个性化教育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3]王荣德.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4(1):30-36.

[4]周卫东.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专业素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评论,2016,(2):8-11.

[5]刘彦文,袁桂林.个性化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浅析[J].教育评论,2000,(4):16-18.

[6]陈玉.浅谈高校教学与科研[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4):95-96.

[7]孟祥林.个性化教育的本质及我国的策略选择[J].廣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4(53):92-97.

猜你喜欢
科研训练个性化教育能力培养
医学本科生科研训练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实践
医学本科生科研训练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实践
研究生科研训练及能力拓宽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 13:48:51
模式化教育主导下的个性化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41:28
浅析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应用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13:41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5:46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5:03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9:26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9:12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