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萍,汪 瑾,郝 云,吴桂梅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江苏 南京 210011)
探讨肿瘤患者植入式输液港并发症原因分析与对策
陈 萍,汪 瑾,郝 云,吴桂梅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江苏 南京 210011)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植入式输液港相关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150例患者在X线C臂机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输液港植入式术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定期随访回顾性分析,探讨采用该方式所采用的护理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及可行性的护理对策,采用百分比的统计学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3例(15.3%)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其中5例(21.7%)导管堵塞,6例(26.1%)管道相关性感染,4例(17.4%)药液外渗,3例(13.1%)血栓形成,1例(4.3%)导管移位,2例(8.7%)切口延迟愈合,2例(8.7%)纤维蛋白鞘形成。结论 通过对植入式输液港并发症原因分析,护士应加强输液港知识的临床护理培训,做好预见性护理,严格遵守输液港维护的操作规程,能够有效降低输液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输液港使用安全,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促进患者的健康。
肿瘤;植入式输液港;并发症;护理措施
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最有效的一种方法,通过口服、静脉和体腔给药等方式给予患者化疗药物[1]。而通过静脉给药方式为临床最常用方式,患者在每次进行化疗时都需要进行新的穿刺,并且由于化疗药物巨大的损伤性,在化疗时容易出现对穿刺部位的损伤(如引起皮肤的溃烂、皮肤组织发生变化等),影响到正常化疗的疗效,并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目前,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作为一种新型的静脉输液装置在化疗治疗上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它开辟了一条理想的静脉通道,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保护了外周血管,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2]。该方法具有护理简单、维护内容少、维护周期长以及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治疗隐私和降低对患者皮肤的损伤等优点,较受患者欢迎[3]。为此,我们通过对我院采用锁骨下植入式输液港建立静脉输液装置的1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探讨采用该方式所采用的护理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及可行性的护理对策,以为继续使用积累基础经验,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自2014年4月~2016年5月在我院采用锁骨下植入式输液港建立静脉输液装置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患者为53例,女性患者为97例,患者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6.8±3.6)岁,其中乳腺癌患者为53例,肺癌38例,胃癌23例,直肠癌21例,其它类癌15例。其中23例(15.3%)患者发生并发症:5例(21.7%)导管堵塞、6例(26.1%)管道相关性感染、4例(17.4%)药液外渗、3例(13.1%)血栓形成、1例(4.3%)导管移位、2例(8.7%)切口延迟愈合、2例(8.7%)纤维蛋白鞘形成,这些患者采用锁骨下植入式输液港方式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来进行多次化学治疗。
1.2 方法
1.2.1 植入方法:病人常规术前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和胸部透视,在X线C臂机下经皮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导管(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BARD-PORT导管)直径为7.0F,具体操作步骤:①病人仰卧位,采取肩垫枕并头低位约15~30°,头偏向对侧。②选择锁骨中外1/3交界锁骨下缘约1~1.5 cm处。③常规术区消毒铺巾局部麻醉。④采用微创穿刺针试穿右锁骨下静脉成功后经导丝引入静脉留置导管。⑤建立皮袋及隧道(锁骨下窝皮下0.5~1 cm位置处),于穿刺点下方行约2.5~3 cm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呈囊袋。⑥使用隧道针将导管由穿刺点引入囊袋内。⑦在X线透视下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上方约1~2 cm,尾端连接药盒。将输液港的底座固定,用导管与注射座连接,⑧使用输液港无损伤碟翼针试注肝素钠盐水,穿刺注射座回抽导管确定导管通畅无渗漏后进行封管,并将注射座放入患者囊袋后缝合皮肤切口,使用无菌敷料包扎缝合处[4]。注意整个放置建立过程的无菌操作和施用常规抗生素药物。
1.2.2 护理方法:对患者每月一次的维护护理和使用护理时基本方法为,检查输液港装置的固定情况和通道的堵塞情况。使用输液港无损伤碟翼针垂直港体穿刺与注射座连接,确认无异常后冲洗导管,在冲洗结束后采用加肝素钠生理盐水封管以防止堵塞。在使用时无损伤碟翼针可在使用结束后取出。整个操作有具备资质的护士负责进行,确保无菌操作。对出现异常的应即时告知治疗医生,并予以相应措施解决,保证输液港的正常安全使用。特别提出的是无论在维护还是治疗使用时,为减轻对输液港体周围皮肤的损伤(如晚期恶液质消瘦患者,港体表面皮肤感染或因化疗引起的皮肤过敏性药疹等患者),在无菌操作下我们均采用施乐辉的爱立肤薄型泡沬敷料贴于患者输液港体的表皮部位加保护皮肤,然后在薄型泡沬敷料上插输液港无损伤碟翼针后再贴上透明敷料固定(后期的观察反应出采用该方法后明显降低患者皮肤损伤及不良反应,效果较为理想)。
150例植入式输液港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共23例,见表1。
表1 调查150例植入式输液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我院自2014年开始进行植入式输液港的研究应用,在此以前选派专门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并临床操作,通过收集多方资料加以研究对比,并分析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情况的解决方法和预防措施。自2014年4月~2016年5月间共对150例癌症患者建立锁骨下植入式输液港。通过应用观察,我们对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寻求相应的处理方法,为后期的操作提供更多有益的帮助支持。
3.1 导管堵塞
在本研究过程23例中共出现5例,经过分析,引发的主要原因有导管内出现血凝性堵管、冲洗不彻底、末端位置不当、导管发生弯曲等。采取的措施为:首先对皮下装置采用相应设备观察有无出现导管弯曲或折叠现象,如果出现即行重新植入操作,在整个并发症中出现1例导管弯曲,后通过重新植入操作发现是由于患者的剧烈运动导致移位造成;对装置进行重新冲洗,使用5 ml尿激酶(1/5000 U)溶液进行溶栓,溶栓时间保持在30 min左右,溶栓结束后使用生理盐水20 ml多次反复冲洗管道,直至管道畅通;维护及使用冲洗封管要仔细观察,使用正压冲管,正压封管(尤其注意对高凝如肺癌患者需增加冲管、肝素钠液封管次数,为每8 h一次),对使用高渗性、高pH值、高刺激的化疗药物要缩短冲管时间(以4 h一次为宜)[3]。
3.2 药物外渗现象
对患者出现这类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后得出引发的原因是无损伤蝶翼针固定不牢固及导管锁脱落形成,以至患者在治疗时发生化疗药物外渗而导致患者的皮肤组织的损伤,在本研究过程23例中共出现4例,其造成的原因是操作过程中手术医生操作失误导致导管锁连接不牢而出现滑落,另外在日常输液过程中无损伤蝶翼针固定不牢固因牵拉而造成蝶翼针不完全脱出。在输液港日常维护中护理人员虽经培训,但尚未取得资质,经验不足造成,后采用重新植入固定及规定为无资质护理人员不得从事此项工作的办法得以纠正。
3.3 管道相关性感染
在本研究过程23例中共出现5例,分为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导管冲洗不彻底时发生输液港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冲洗不彻底导致感染凝块寄居在注射座的硅胶隔膜之下,成为输液港相关血流感染的来源。护理对策: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进行输液港维护,②需长期输液者无损伤针必须定期更换,③间段输液者每次输注完后应及时拔出针头以减少局部感染的机会,④嘱咐患者保持输液港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出院期间当输液港周围皮肤出现红肿表现时要及时返院就诊,为减轻对输液港体周围皮肤的损伤(如晚期恶液质消瘦患者,港体表面皮肤感染或因化疗引起的皮肤过敏性药疹等患者),在无菌操作下我们均采用施乐辉的爱立肤薄型泡沬敷料贴于患者输液港体的表皮部位加保护皮肤,然后在薄型泡沬敷料上插输液港无损伤碟翼针后,再贴上透明敷料固定后明显降低患者皮肤损伤及不良反应,效果较为理想。⑤一旦发生感染,应该及时从输液港及外周静脉抽血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果经过合适的抗感染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持续菌血症应及时拆除输液港。
3.4 血栓形成
在本研究过程23例中共出现3例,因其在家剧烈咳嗽、用力排便,导致胸腔压力突然增高,血液回流至导管,并且没有及时冲管,以及未遵守操作规程,如未定期冲管、封管,操作不当等,在导管形成血栓所致,护理对策为使用5 ml尿激酶(1/5000 U)溶液进行溶栓,采用三通负压的方法将尿激酶溶液保留在输液港30 min左右,此过程根据血栓程度需要反复进行,疏通后将溶解的血凝块抽出,再使用生理盐水20 ml多次反复冲洗导管,直至输液港通畅可以继续使用。
3.5 导管移位
在本研究过程23例中共出现1例,与导管留置深度不够和病人咳嗽、恶心、呕吐等导致胸腹压突然增高有关,护理对策为在进行植入输液港操作时,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上约1~1.5 cm处较为安全,可减少导管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应尽量避免引起胸腹压突然增高因素。
3.6 切口延迟愈合
在本研究过程23例中共出现2例,发生原因多为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差,化疗期间患者抵抗力下降有关,护理对策为延长拆线时间3~5 d,应加强营养,每3 d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3.7 纤维蛋白鞘形成
在本研究过程23例中共出现,1例,可发生在置管24 h后,纤维蛋白鞘形成可导致管道堵塞,药液外渗,血栓形成等,护理对策为停止经植入输液港补液,减少置管侧上肢活动,每天用浓度5000/u ml的尿激酶,20 ml冲管,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定期复查凝血指标,7 d后患者复查造影,提示导管纤维蛋白鞘消失,植入式输液港可正常使用。
植入式输液港对于需经常化疗的患者确实是建立静脉通道的理想方法,但因此引发的并发症也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对植入式输液港并发症原因分析,护士应加强输液港知识的临床护理培训,做好预见性护理,严格遵守输液港维护的操作规程,才能有效避免或降低并发症。综上所述,对肿瘤患者采用植入式输液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适合推广应用。
[1] 邹静荷,严小红,梁素岚.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4):1329-1330.
[2] 曾云菲,罗丹丹.植入式输液港并发症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6):538-541
[3] 刘东霞,杨磊.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7):613-614.
[4] 蔺娜.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1):113-113.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3
A
ISSN.2096-2479.2016.07.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