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艳琪
(邯郸市第四医院,河北 邯郸 056200)
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效果评价
曹艳琪
(邯郸市第四医院,河北 邯郸 056200)
目的 探讨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效果。方法 择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我院产科接收的产妇12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剩余6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产科护理新模式,将两种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前,两组产妇的焦虑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并借鉴。
产科护理新模式;促进自然分娩;影响效果
产科护理模式直接关系到产科的护理质量及母婴的生命安全。产科传统护理模式主要以医护人员为主体,限制了产妇的主观能动性,使产妇的自然分娩信心不足[1-2]。随着临床上护理模式的转变,为进一步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促进产妇自然分娩,本文特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我院接收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产妇常规护理和产科护理新模式,对比两种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我院接收的产妇120例,产妇及家属在了解研究的过程基础上签署该临床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按照入院先后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2.25±0.21)岁,孕周37~43周,平均孕周(39.73±0.43)周。观察组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32.35±0.42)岁,孕周37~44周,平均孕周(39.46±0.72)周。两组产妇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将产妇送入产房后,根据产妇的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由家属签字。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产科护理新模式,护理措施如下:
(1)产前,护理人员应向产妇介绍医院的环境、医生及护士等,消除产妇的陌生感;护理人员可向产妇发放分娩相关知识手册,使产妇能够使分娩方式及产程等相关知识进行了解。若产妇在产检过程中出现胎动较频繁、血糖及血压偏高等症状时,应指导产妇合理饮食,加强产前运动,及时对症处理,以满足分娩的需要。
(2)在护理过程中,除了关注产妇外,还应给予产妇心理疏导,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分娩,有利于降低分娩时的应激反应;护理人员应尽量将病房营造成类似家庭的形式,并与产妇及家属进行交流,较好的控制产妇的情绪,使其生理及心理得到良好的护理。
(3)根据产妇的健康状况,为产妇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每天与产妇交流,并给予产妇健康饮食指导,对于胎儿的动态给予密切的关注及监护;在产妇分娩前,护理人员应适当的告知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使产妇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降低对自然分娩的恐惧感。
(4)在分娩过程中正确的呼吸能够有效减轻产妇的疼痛感,控制宫缩节奏。因此,产前护理人员应指导产妇进行呼吸训练,采用拉梅兹分娩呼吸法训练产妇呼吸,从产妇怀孕初期开始训练,直至分娩。在分娩时,告知产妇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转移产妇的注意力,使产妇的肌肉得到放松,减轻紧张造成的疼痛。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进行对比,并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
采用疼痛评分法对两组产妇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明产妇的疼痛越明显。
1.4 统计学处理
由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百分数(%)表示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用x2检验,“±s”差表示两组产妇的疼痛评分、护理效果及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1可知,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86.67%,较对照组的63.33%更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对比 [n(%)]
由表2可知,观察组产妇护理前的焦虑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且护理后的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的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对比
产科护理模式关系到产科护理质量及母婴的安全,以往临床上采用的护理模式,主要以医务人员和疾病为中心,缺乏对产妇的关爱及呵护,加上产妇对自然分娩产程过长及疼痛的恐惧,导致较多产妇失去自然分娩的信心,而选择对自身损伤性较大的剖宫产手术进行分娩[3]。
临床上研究表明,科学的护理模式可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得到心理支持,缓解产妇的心理压力,从而有效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其剖宫产率[4]。产科护理新模式是目前临床上采用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针对胎儿及产妇等特殊人群的护理,此类护理模式通过产前向产妇讲解分娩相关知识及心理护理,可有效增强产妇及家属对医生及护士的依赖感及信赖感,缓解产妇的焦虑情绪,进而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另外,在对产妇采用产科护理新模式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在分娩前,给予产妇呼吸训练,可有效减轻产妇对自然分娩的恐惧感,提高自然分娩率。同时,在分娩时,指导产妇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转移产妇的注意力,可有效减轻产妇的疼痛感,提高产妇术后的满意度[5]。
在本次研究中将120例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护理前,两组产妇的焦虑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采用常规护理联合产科护理新模式的观察组产妇的焦虑评分为(28.23±0.23)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护理后的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2.45±0.41)分、(95.57±0.73)分,均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86.67%)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同时,还能有效缓解产妇的焦虑情绪,减轻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并借鉴。
[1] 秦 芸.浅析产科护理新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6):3719-3720.
[2] 李媛媛.探讨妇产科护理中实施孕期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16-117.
[3] 王 敏.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的效果.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3):163-164.
[4] 陈洁芬,李淑柳,毛小碧.国际产科服务新模式促进自然分娩的护理效果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5):221-222.
[5] 陈丹凤,董小茹,陈亚萍.采取产科护理新模式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研究.现代医院,2013,13(12):104-106.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6.07.0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