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对智慧产业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

2016-10-29 21:01郭珺妍
2016年29期
关键词:融资智慧发展

郭珺妍

智慧产业作为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已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是改善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的一剂良方。大力发展智慧产业,有利于实现供给侧改革中提高供给质量的战略目标,尽早实现“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任务,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目前,我国智慧产业发展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如区域发展不均衡、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等问题,在其平稳增长的过程中仍有极大的上升空间。这就要求我国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其合理高效配置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基本功能,以支撑智慧产业等新兴产业的良好发展。

一、智慧产业的界定及特点

智慧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高端部分,它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智慧经济的背景下,以振兴经济为目标被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产业。

(一)智慧产业的界定

智慧产业是指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其涵盖的范围较广泛,既包含高端服务业,也包含高端制造业,就其概念而言,目前国内尚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完整的关于智慧产业的定义是庄一召在《关于智慧产业》一文提出的:“智慧产业是与人的智慧与知识相关的产业,是涵盖知识产业的范畴,是指直接运用人的智慧进行研发、创造、生产、管理等活动,形成有形或无形智慧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产业,是教育、培训、咨询、策划、广告、设计、软件、动漫、影视、艺术、科学、法律、会计、新闻、出版等智慧行业的集合”。

本文综合国内外对于智慧产业概念的界定、结合我国智慧产业的发展概况,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界定智慧产业包括高端服务业中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也包括高端制造业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二)智慧产业的特点

智慧产业并非指一个单独的产业,它是基于信息产业、知识产业发展的更高层次。首先,从本质上讲,智慧产业属于帕雷托最优经济,它不仅能够协调管理资源、资金、劳动力、信息、技术之间的配置关系,也能满足微观个体的效益最大化需求,以其“智慧”的特性弥补市场微观经济发展的不足。其次,它有着独特的“比较优势”:即在经济形势良好时可顺势发展,在经济形势不好时,由于人们希望通过智慧创造财富的需求增强而得以更好地发展。最后,它可借助与其他产业间存在的较强的关联性,从规模和结构上以向前、向后及旁侧的关联方式直接带动如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基础产业的发展,并通过所形成的智慧产业链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实现“传统产业智慧化”的过程,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解决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

二、智慧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一场智慧产业革命已在国外兴起,并成为推动全球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但我国智慧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虽现存一些问题,但是其发展前景良好。

(一)国际智慧产业的发展现状

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以制造业信息化为开端掀起了一场智慧产业革命。近10年来,在智慧产业的带动下,美国的制造业产值超过50%,工人工作效率提升超过20%,劳动力依存度也由1940年的40%降到目前的10%以下。

德国政府从2000年1月开始,先后制定“微系统技术2000+”、“ITK2020”、“数字德国2015”等政策,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获得了新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日本IT战略本部制定了中长期信息技术发展战略——“i-Japan”,该战略通过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从根本上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品附加值,为日本开拓了国际新市场,使日本经济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二)国内智慧产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紧随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开始着力发展智慧产业等新兴产业,全面提高供给质量,带动国内经济良好、快速发展。2011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表明发展智慧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环渤海、长三角及珠三角区域,利用其在产业结构、人力资源、技术创新、资金运作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已处于我国智慧产业发展建设的领先地位。但在全国范围内,智慧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及从业人员数量等指标均表明,我国智慧产业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存在诸如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核心竞争力没有形成等问题。智慧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在平稳增长的过程中仍具有极大的上升空间。

产业产值可反应一定时间内该产业的发展规模、水平。近年来,我国智慧产业产值始终保持增长态势。虽然我国智慧产业的三大行业产值呈持续增长态势,但是三个行业增加值、产值所占比重始终低于15%,表明我国智慧产业的发展水平仍比较低。此外,三大行业的发展也不均衡,只有科学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保持较曲折的上升趋势,其他两个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及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是在逐年下降。

从图1可知,从2007年到2014年国家对智慧产业的投资额持续增长,由2007年的4525.06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7640.59亿元,增长了将近2.9倍,表明对智慧产业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升。但是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始终处在5%以下,说明国家对智慧产业的投入较少,重视程度仍偏低。

三、资本市场对智慧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金融的基本功能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大量研究表明,资本市场能为科技创新型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资金支持,且直接融资较间接融资方式更能够为科技创新型产业提供其发展所需的金融支持。

(一)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大量研究表明,金融市场发展与科技创新进步之间存在明显的良性互动机制(Maskus et al,2012),并且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方式之间优势互补。银行善于获取和处理“标准化”的信息,通过借助抵押、清算等技术手段实施更加有效的资金监督,但这也导致其在为高新技术产品等高风险项目融资时往往效率低下(Allen and Gale,1999)。然而,通过金融市场融资,科技创新型企业则不会由于回报的不确定性而面临清算或破产的风险(Lin et al,2013),而且金融市场允许投资者持有不同的信息和看法,对于风险较高的科技创新企业更易获得资金(Allen and Gale,1999)。

龚强、张一林、林毅夫等(2014)基于融资时序建立模型,发现不同的产业结构,对应于不同的最优金融结构。Aggarwal and Goodell(2009)、Kpodar and Singh(2011)等众多学者得出一致结论:当市场环境抑制了金融市场的有效性时,银行更有利于低风险的成熟产业的发展,然而,对于风险更高的科技创新型产业,则应着力发挥金融市场对其产业的支持作用。

(二)智慧产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特性

智慧产业是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产业:高风险一方面是指由于指新技术替代、市场接受度等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失败风险,另一方面是指由资金供应、利润回报等不确定性因素引发的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等;高收益主要是指其产品一旦开发成果后进入市场得到认可,便易获得巨额利润,甚至建立市场垄断地位。智慧产业的高风险性,造成了产业融资资源的稀缺、融资渠道的狭窄,完善的资本市场恰能为智慧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支撑,同时,智慧产业具有的高收益性,满足资本逐利的本性,二者的特性及优势决定了其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资本市场对智慧产业发展的影响机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十分突出,针对此提出的供给侧改革战略,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即利用金融市场巨大的资金规模、完善的市场结构、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合理高效地配置稀缺资源。

首先,资本市场的发展规模扩大,能够直接有效地增加资本存量。在我国当前以银行系统为主导的金融体制下,资本市场相应的规模效应则意味着风险分散机制的建立,以及间接融资渠道所带来的资本投入量的增加,这在较大程度上帮助高技术、高风险、高收益的智慧产业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其次,资本市场结构的优化,能够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资本市场应发挥其本源功能,即发挥涵盖股票、债券和中长期贷款在内的融资方式的资金融通功能,一方面通过专业化风险管理降低投资风险,有效增加资金融通效率;另一方面,多层次结构能够为流动性偏好不同的投资者提供交易场所,运用价格信号更合理地引导资金流向,保障智慧产业高收益、高风险的项目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最后,资本市场发展效率的提高,一方面能够将更多的居民储蓄通过利率的杠杆作用转化为贷款,进一步提高储蓄—投资率,促使社会融资及交易成本降低,推动智慧产业企业提高科研创新密度;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信息处理效率,优化企业内部治理,运用激励约束机制保障科技创新项目得以良好实施。

(四)资本市场对智慧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金融资产总和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可用来表示金融相关率。本文在直接融资方面分别以股票融资额、债券融资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股票融资率、债券融资率作为指标;在间接融资方面,选取金融机构的中长期贷款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得到比率中长期贷款融资率作为指标。并以智慧产业总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作为研究指标,并按照前文对于智慧产业的概念界定进行产值数据的统计,建立智慧产业与资本市场指标间的关联性分析表,得到结果显示股票融资率<债券融资率<中长期贷款融资率,基于前文的探讨,我国的股票市场、债券融资率明显偏低,难以满足智慧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中长期贷款仍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多种因素限制,并未对智慧产业的发展起到明显的金融支持作用。下文将针对资本市场对于智慧产业的支持现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四、完善资本市场支持智慧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金融结构的优化调整是一个缓慢持久的过程,当前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和运作机制仍依赖于间接融资体系,其以稳健经营为原则的低效率运作模式十分不利于科技创新。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建设直接融资体系,规范多层次资本市场,分散投资风险,拓宽融资渠道,利用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优势互补,支撑智慧产业等新兴产业的良好发展。

(一)加强股票市场对智慧产业的支持作用

当前,我国主板市场是证券市场筹资量最大的市场,其对于上市公司的企业规模、资产结构、盈利能力、投资风险等各方面的要求都较为严格,这间接导致绝了大多数智慧产业企业只能在创业板上市融资。但是姚淦橙(2012)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创业板块上市的很多科技创新型公司都具备在主板上市的资格,但却未能在主板上市。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主板市场与创业板市场的上市标准加以明确规范并严格执行,合理提高主板市场上智慧产业上市公司的比重,同时为更多中小微型智慧产业企业提供在创业板块上市融资的机会。此外,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上市流程繁琐、监管不力等诸多制度约束,应尽快得到妥善解决,以实现股票市场良性发展,为智慧产业提供发展所需的金融支持。

(二)提高银行贷款对智慧产业的支持效率

长期以来,我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的金融机构是主要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主,银行出于自身资金的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的考虑,追求规模效益,银行倾向将资金贷给低风险的传统行业。

但是银行也应该注意到智慧产业的“高收益性”,利用自身优势降低智慧产业的不良贷款风险,可通过银行内部设立专门的智慧产业项目评价及管理部门,为智慧企业建立“长期发展档案”,对于信用好、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的企业给予优先的资金支持,培育形成智慧产业的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良好、快速发展。

(三)完善债券市场对智慧产业的支持功能

债券融资率基本保持增长状态,相关的统计数据也显示我国债券总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流入智慧产业的资金却并未得到相应的扩大,甚至在多个年度出现缩水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额的增长率呈下降趋势,甚至出现负增长;另一方面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规模虽大,增长也平稳,但其资金主要用于平衡财政收支、国家基础设施等方面。另外,债券发行的相关制度,如《证券法》,对于企业债券的发行要求较高,大多数智慧企业往往在资产评估、担保要求、审批监管等方面都无法满足这些条件。

基于这些制约债券市场支持智慧产业的原因,提出如下两方面建议:1、在兼顾国债和金融债券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适当地将部分资金引入智慧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要积极扩大公司信用类债券的市场规模,着重扩大中小微型智慧企业的发债规模,并对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良好、战略意义重大的智慧企业,适当放松管制,加强政策扶持。尽快实现债权市场辅助股票市场,共同支持智慧产业发展的基本功能。(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本文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资本市场与智慧产业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TDJD201627)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贾旋.我国智慧产业发展概况及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5(5):113,149.

[2] 孙伍琴,王培.中国金融发展促进技术创新研究[J].管理世界,2013,(6):172-173.

[3] 湛泳,李珊.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智慧城市建设——基于信息化发展视角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6(2):4-15.

[4] Allen,F.and D.Gale,1999,Diversity of Opinion and Financing of New Technologies,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No8,68-89.

猜你喜欢
融资智慧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5月重要融资事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