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化进程中的权力异化原因

2016-10-29 10:52盛春磊
2016年29期
关键词:私有化

盛春磊

摘要:市场化、民营化和私有化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观点的重要概念,强调“小政府、大市场”的政治经济运作格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在借鉴和参考这种观点的正功能的同时,也要极力避免由此带来的负作用。在私有化进程中,厘清权力与资本的关系,防止权力异化,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是三个主要问题。

关键词:私有化;经济人假设;权力异化

一、私有化的定义和主张

以古典经济学为主要武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在反抗政府权力特别是政治集权理论方式和经济方式方面,提倡不惜代价地进行私有化或私有化运动。因此“小政府、大市场”就成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当然的、最理想的社会格局或社会模式。①这种理想模式下的“私有化”定义有着美好的夙愿。它指的是按照“效率原则”(私人用钱的效率总是比政府高)将所有提供“私人物品”的企业行为都转移到私有企业,政府只充当“守夜人”的简单角色,由此要求政府将在竞争性领域配置资源的责任企业交给私人,从而全面主张社会主义国家也应当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实行私有制。②当然在改革过程中私有化并非如理论那般有条理并且具有理想格局的配置。这种以“私有制高效率论”和“市场自由竞争效率论”为假定前提的观点,将“私有化”定义成类似自然科学化的“纯粹经济学”概念,脱离经济本身所具有的阶级立场。而这些假定却是在实际经济中不成立的,这样的定义披着“科学化”的外衣,仅仅是为了支持私有化和私有化运动,在转型期极易被权力与资本的组合关系渗透欺骗,在消耗社会财富、拉大贫富差距和扩大激化内部矛盾的危害极大,必须提高警惕。

二、经济人假设

在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是根本前提。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他把个人谋求自身利益的动机与行为纳入经济学的分析范畴中,使“经济人”假设思想得以提出,并以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人为出发点,建立起古典经济学的整个体系。③

亚当·斯密的所提出的“经济人”假设,从个人追逐利益的本质出发,解释了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同时我们可以从这个本质出发,政府作为全体公民的民意体现,国家的行政机关,本身是一个抽象且庞大的组织,落实到个人也就是政府的组成机构人员。在私有化改革过程中,不少权力寻租现象的产生,权力异化以及权力失败的层出不穷,诸多原因分析角度各有不同,从经济学方面来看,有市场原因、有制度原因、有组织原因等等。但基于“经济人”假设前提的,对私有化利用的偏执和投机是目前转型阶段腐败滋生的一大病区。这个病区的患者,往往是在改革过程中被封为“明星官员”和“有为干部”的改革主力军。

2016年8月25日,仇和站上了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庭。这位昔日的明星官员的法庭审判环节,意义超过了普通的副省级干部,因为由仇和发起的“仇和式改革”本身就是一种改革思路的象征,也是私有化过程中,我国实际操作的体现。所以,对他的审判也就意味着对这种模式的审判,当然也是对私有化进程的不当行为以及这种思潮下权力异化的深究。

三、权力资本化和资本权力化

(一)权力资本化

权力资本化指的是“利用自身拥有的政府公共权力,以及通过资本的经济活动来获取政治特权的方式,谋取个人或集团的非正当的额外利益或垄断利益的行为。”④权力资本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利益集团的大量出现,并且形成垄断。从仇和式改革主张的私有化可以看到,他在宿迁主政时期,公共领域的私有化其实就是部门个人领导从掌管国家企业部门转移到个人实际拥有,卫生系统的改革,就是院长成为实际受益者,买进医院“有公转私”从而形成利益集团,改制的成果利益被部分领导和资本家享用,而利益集团的形成同时也向他们的提供者权力的顶层人物给予一定的“补偿”,这也可以理解为权力资本化的运作过程。权力资本化的危害是巨大的。寻租理论的核心思想也就是权力资本化,私有化活动也给其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二)资本权力化

同样转型期也伴随着私人资本权力的增长,可能发生资本权力化的运动。在前面论述权力资本化的过程中,定义则把这两种运动看做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权力资本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权力存在形态,不是政治谋求经济权力的单一层面,而是政治权力资本化和资本经济权力化的混合产物,它充分体现着政治权力向经济领域、经济权力向政治领域相互渗透的内在要求。”⑤由于政治权力具有的惯性,其对社会经济支配力量在原有轨道上还会不断释放出能量,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中,经济资本具有权力化的内在激励,借助政治权力获得和巩固其垄断利益。资本的权力化主要表现为经济资本参与权力升迁的过程中,绑架权力个人为其服务,以提供资源为保障,索取赢利机会和空间。同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阶段,部分推行私有化的官员背后往往有着资本运作势力,官员是其利益诉求的保障和代表。

仇和式改革打着“市场化”的旗号,在权力资本化和资本权力化的过程中,他变相讨好群众的方法并不高明。在权力与资本结合的过程中,仇和奉行的主要行事原则概括下来有:1、你投资我服务,你发展我开路,你有难我帮助,你受益我保护。2、大力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按照流程最短、效率最高、收费最少、标准最低的原则,该并的并,该撤的撤,该减的减。3、大力开展和围绕私有化干部队伍的培训和服务,把敢于挑战和改革的拥护私有化的干部放置到重要岗位。4、暴力拆迁和公共服务私有化,一切有利于私有化的行动都纳入政策导向中。

(三)权力与资本联姻

在计划经济时期,权力是配置资源的基本乃至唯一来源,资本本身沦为了权力的工具和操控对象。转型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将权力和资本同时解放,资本运作的空间不断扩大,资本逻辑逐渐显现,开启了资本与权力共同支配社会关系的新时代。实际上,资本和权力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二者都内含着扩张冲动,需要制度化规制方能避免其破坏性,并且二者都有着吸纳对方力量来加强自身的内在张力,因而一旦二者被放置到同一活动场域内,他们就很容易形成互相强化的机制,构成更大的破坏性力量。转型期经济增长的压力,以及完善的市场经济法制和道德体系的空缺,导致资本与权力之间原有的隔离装置被拆除,其后果是广泛的资本与权力的联姻,权力精英和市场精英共同掌控了市场规则的制定权,并在权力与资本之间游刃有余地进行着身份切换。⑥

仇和式改革的运作模式就是引入私企打入公共服务领域将其全盘私有化,使资本控制达到为其所用的目的。行政命令的强制性和保障性为资本开路,资本为权力的攀升提供经济支撑。二者的联姻使得权力个人和少数投靠权力的资本家取得了共赢,但前提是牺牲公民的福祉,减少和削弱公民话语权的代价付出的。当然权力与资本的联姻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使得权力个人拥有相当大的改革资源储藏,仇和在官场的一路升迁,靠的就是“资源丰富、改革有助力”的资本支持。仇和式改革抓住了改革的行动主义路线,倡导真抓实干。在改革过程中,往往一拍即定,雷厉风行,在落实过程中,以惩处不听命令者为震慑手段,提高改革的速度,强势拉出私有化改革的正面形象。权力个人对私有化的推行必然带来一大帮权力协助下资本受益者的拥护,资本协助权力进行升迁的同时,也可以赚取资本再赢利的更大空间和机会。仇和的落马,随之牵扯出的经济犯罪的企业个人同样不少,这也论证了权力与资本勾结,同生存,共呼吸的命运联结。

四、小结

极端私有化思潮下的权力异化现象,是转型期改革面临的重要阻力。仇和式改革的失败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主要包括:一是怎么利用私有化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二是如何防止权力与资本的联姻,法制化和阻断机制的建设至关重要;三是加强学术理论交流,如何将西方理论更好地融入中国的改革建设,西方理论本土化研究急需实践论证。值得注意的是转型期的改革事业必将在“为公改革”和“为私改革”的斗争中发展和深入。(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注释:

① 何其多.私有化概念的定义——对新自由主义流行观点的评论[J].现代经济探讨.2011(7).

② 上同.

③ 沈跃春.西方经济学“经济人”假设及其方法论思考[J].学术界151期.2010.12.

④ 赵家宝.我国转轨期政治结构中的权力资本化路径[J].学术探索.2005(5).

⑤ 上同.

⑥ 马玉林.转型期资本和权力关系的深层反思[J].现代经济探讨.2015(1).

猜你喜欢
私有化
Q7 私有化后市场潜力还有多大?
苏富比私有化10问
Q1 私有化的好处?
苏富比私有化:一场37亿美元的资本游戏
垄断性国有企业不需要也不能实行私有化
俄罗斯私有化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