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庄品
(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供应链金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魏庄品
(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通过对当前国内外供应链金融行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针对目前院校供应链金融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通过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提出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有机构成的全新的供应链金融实践教学体系,对供应链金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最后,以供应链金融实验课程为例,构建“一个平台,两个体系”实验业务环境,即由仿真的软件平台和实验体系标准化结合的实训课程,说明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供应链金融;实践教学;教学体系;实验室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全球经济发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已经替代了传统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传统的资源整合方式已经不能应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最新的管理模式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而供应链金融作为供应链管理的分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将供应链成员中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有机结合起来,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服务,对供应链上企业间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进行有效整合,使企业未来资金得到有效利用,使供应链的增值得以实现,进而使供应链的竞争力得到提高,促使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和供应链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助推供给侧改革,进而快速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管理、营销及监管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口超过一百万人。
然而,我国供应链金融行业出现了诸如金融市场发展不成熟、社会信用体系缺失、法律不完善等种种问题,供应链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对于人才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其内容涉及物流学、金融学、保险学、国际贸易等多个学科知识,不仅要具有风险识别和供应链产品设计技能,更需要营销整合专业综合技能,所以供应链金融人才培养难度较大,既要联系关联学科的知识,也要注重课堂理论与实地调查、知识与经验的积累,达到知识和能力双重培养的目标。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供应链金融人才的人才结构和需求形势,其教学内容涉及物流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保险学等多个学科知识,如何拣选和整合供应链金融及相关学科专业课程内容,通过数字化教学、在线教学和实验教学等形式来弥补传统授课方式的不足,对于要培养学生具备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职业能力,具有能较快进入中高管理层潜质的供应链金融专业人才的院校,建立多层次、多维度供应链金融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前瞻性、可扩充性的供应链金融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供应链金融人才培养的必然发展趋势和迫切需求。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看,目前对供应链金融实验教学改革进行过研究的学者不多,有关的研究只散见于为数不多的金融、物流及物流金融等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之中。晏爱敏等(2007)认为,应根据供应链金融研究方向,构建和完善供应链金融学科全方位实验平台,大力推进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1]。王爽(2011)致力于构建培养供应链融资专项人才的相关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体系,包括制定专项人才培养内容、培养方案、培养和评估标准以及如何建立更严谨和科学的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解决物流企业在供应链融资业务中专项人才难培训、难评估、难管理的重大基础性问题[2]。张初兵等(2014)阐述了物流金融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课程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提出将物流金融课程定位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以及物流金融课程的五大教学内容和研究性教学法等[3]。曾倩琳(2015)基于交叉学科的视角,从物流金融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课程的特点、课程建设过程等方面对物流金融人才的教育培养问题了进行分析[4]。
供应链金融实践教学体系是围绕供应链金融创新性、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部分构成,是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并驾同行、不可分割的整体[5]。据调查统计,目前供应链金融相关的岗位主要见表1。院校当前培养的目标主要是满足行业企业初级和中级岗位群的用人需求,同时为向高端岗位群的转岗和晋升奠定基础。
表1 供应链金融行业相关岗位
结合当前对供应链金融人才的相关岗位能力需求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多层次、多角度构建全新的供应链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此,供应链金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以就业和发展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体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为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供应链金融人才奠定基础。
3.1供应链金融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供应链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适应现代金融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其所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知识,熟悉信息基础技术,系统掌握供应链和现代金融业务专业知识,能够开发、设计、综合运用新的金融工具和手段,创造性地解决供应链金融实务问题,具有综合分析决策能力和创新精神,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能够在物流(供应链)企业、银行、证券、保险等单位从事策划和管理工作。
3.2供应链金融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供应链金融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主要包含基础认知、专业技能和创新实践三部分。
(1)基础认知模块。基础认知模块主要有供应链金融主体认知、模式认知、服务及作用认知等实践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供应链金融的整体认识。
(2)专业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主要培养学生从事供应链金融相关岗位的专业技能,主要通过实验实训来完成。实验实训主要内容包括托收款业务、预付款业务、仓单质押业务、动产质押业务、保税仓业务、物流保理业务、开证监管业务等。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并熟悉供应链金融的业务运作流程和相应的工作内容。
(3)创新综合模块。创新综合模块主要包括供应链金融方案设计和案例分析,如融通仓运作方案设计、供应链融资运作方案设计、保理业务运作方案设计、企业案例分析等,主要任务是综合专业技能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把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在真实环境里完成工作任务,提高从事供应链金融的职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可通过案例演示、企业实践等形式来完成。
3.3供应链金融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供应链金融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由实践指导教师、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和实践教学手段等要素构成,制约因素较多,教学过程复杂,可控性较差,因此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软件硬件相互结合的完整高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并对其进行创新性的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1)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完善。院校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一般由实验教学管理处负责,但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一般由各院系专业负责,没有纳入全校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之中。因此,实验教学管理处必须对校外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和过程监控,全面负责、统筹协调质量监控和效果考评等工作。
(2)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完善。为了提高校内外实践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和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完善校内外各类实践教学活动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要完善和制定人员、技术、设备、经费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完善。对学生的考核要综合考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的考核成绩要由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和平时表现成绩三部分按一定的权重组成。对教师的考核一方面通过教师对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以及对学生实践实习的指导记录进行考评,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过程的态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进行考评。
3.4供应链金融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由课程教学资源、师资队伍、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实习基地等组成。
(1)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在供应链金融课程教学资源设计和开发上,融入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设计全新的资源体系,涵盖实践性教材、教师手册、学生手册、实验指导书、课件PPT、视频动画、案例以及习题等配套课程教学资源。充分体现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同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全程教学环节,满足不同教学所需的立体化教学方案。
(2)师资队伍建设。目前,从事供应链金融课程教学的院校教师,大多是从金融、经济、管理等专业转行而来,供应链金融知识不系统、不全面,并缺乏实践实战经验。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方面要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加快与行业企业联合的力度,引进企业资深职业经理担任相关课程或模块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国内外考察交流学习,或到企业顶岗、挂职锻炼,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掌握相应的应用技能和实践知识,全面提升教师的基本素养、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建设一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具备过硬专业技术能力和实战能力的复合型师资队伍。
(3)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的建设需要秉承“回归教育本源”的设计理念,真正从未来的产业布局规划与发展需求出发,从行业企业对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素养需要出发,倒推院校学科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重新梳理教学计划及课程体系,进而设计、建设、改造提升与之相匹配的实验体系。针对供应链金融的人才结构和需求形势,建设供应链金融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供应链金融环境模拟、仿真以至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进行业务实习、技能训练,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能力培训,完成学生向具体岗位职业实际能力的转换。实验室建设集用户权限管理、实验课程管理、教学资源共享、辅助教学应用、教学考评、教学研于一体的供应链金融实验教学平台,实现信息和资源互通及共享,推动供应链金融教学质量提升、教研成果的产品化、产业化,进行深度开发和推广应用合作。此外,实验体系的评价标准采用与相应的国家职业技能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满足社会对岗位人才规格方面的需求,让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相关的工作。
表2 供应链金融实验室教学软件清单
(4)实践实习基地建设。为了保证供应链金融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搭建学生实践实习和就业对接通道,建立直接的实践实习基地,充分利用院校和企业的资源和优势,优势互补,让实践实习基地真正成为培训供应链金融人才的摇篮。
通过搭建实践实习基地,打通学校、学生、企业沟通桥梁,实现院校就业管理和定培合作、学生测评求职和专业技能培训、企业岗位招聘和项目合作。同时,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培养目标,以企业实际应用为需求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职前培训课程,同时开展职业技能认证服务,量身打造符合学生自身需求和竞争的就业品牌。
本文以供应链金融实验课程为例,构建“一个平台,两个体系”实验业务环境,即由仿真的软件平台和实验体系标准化结合的实训课程。
一个平台,即通过供应链金融实验平台模拟银行服务平台与供应链协同电子商务平台、仓储管理平台无缝衔接,将供应链企业之间交易所引发的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展现在多方共用的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平台体验到供应链贸易、物流和金融交易的整个过程。
两大体系,即课程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资源管理体系,让学生从认知—实践感知—重新认知过程,即让学生在原有的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实验的演练达到教学的目的。
图1 一个平台,两大体系
通过对当前国内外供应链金融行业人才需求调研以及目前院校供应链金融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分析,提出全新的供应链金融实践教学体系,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有机构成,对供应链金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1]晏爱敏,冯月辉.构建和完善金融学科全方位实验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139-141.
[2]王爽.服务于供应链融资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24-26.
[3]张初兵,刘玉斌,陈旭辉.论物流金融课程的定位及其教学[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211-213.
[4]曾倩琳.基于学科交叉的物流金融课程建设[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1):230-232.
[5]王海燕.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07,(10):34-38.
Study on Establishment of Supply Chain Financing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Wei Zhuangpin
(Shenzhen GT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Shenzhen 518000,China)
In this paper,through surveying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demand for the supply chain financing talents and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supply chain financing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we proposed a new supply chain financing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mprising the objective system,content system,management sysem and support system.At the end,with the supply chain financing experiment course as the example,we set up a"one platform and two systems"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verified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supply chain financing;practical teaching;teaching system;laboratory
F274;G642
A
1005-152X(2016)06-0184-04
10.3969/j.issn.1005-152X.2016.06.042
2016-05-07
中国物流学会立项课题“供应链金融实践教学体系研究”(2014CSLKT3-210)
魏庄品(1982-),男,福建政和人,任职于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供应链金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跨境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