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文献计量分析

2016-10-28 09:11
许昌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稿源载文参考文献

邢 幸

(许昌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河南 许昌 461000)



《许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文献计量分析

邢幸

(许昌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河南 许昌 461000)

《许昌学院学报》跃升本科学报以来,注重特色品牌栏目建设;稿源地以河南省为主,涵盖国内几乎所有行政区域;基金资助项目论文增多,国家和省部级基金资助项目论文比重较大;引文量和篇均引文量逐年增长,79.5%的引文率,在国内社科学报中位居中等偏上水平;形成了以本校科研教学骨干为主的高产作者、核心作者、高频被引论文作者和高频被引作者群;在同类高校学报中,尤其在魏晋史研究、钟嵘与《诗品》研究、钧瓷文化与艺术研究等文史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学术影响力。

许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文献计量;统计分析

《许昌学院学报》(原《许昌师专学报》)1982年4月创刊。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许昌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 2003年第1期(第22卷)学报更名为《许昌学院学报》,属综合类学术期刊,双月出版,第1、3、4、6期为社会科学版,第2、5期为自然科学版。《许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下称《学报》)为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河南省一级期刊、河南省高校优秀社会科学期刊。《学报》注重栏目建设,开设有“魏晋史研究” 、“钟嵘与《诗品》研究”、 “钧瓷文化与艺术研究”等凸显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专栏,在国内外学术界,尤其在高校学刊中具有广泛的影响。“魏晋史研究”专栏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并入选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名栏工程。

《学报》跃升为本科学报以来,稿源区域范围更加广泛,栏目设置凸显特色,发文质量显著提升,基金资助项目论文增多,论文参考文献更加规范,被引频次稳步提高,至2015年第6期已累计出版52期。本文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回顾和客观评价学院升本以来《学报》的学术成果,分析其办刊特色和学术研究状况,为《学报》的选题创新、稿源规划、作者培育、发文质量控制和品牌塑造等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总库,获取《学报》2003年第1期至2015年第6期的有关文献计量指标。首先在高级搜索页面以“许昌学院学报”为检索词,从“文献来源”字段检索出统计期内《学报》的全部篇目列表,然后分年度统计,并与《学报》相关年度总目录逐一核对。统计载文篇数时,不计作品选登、名人介绍、会议发言、贺词、会议纪要、年度总目录等不含学术研究内容的篇章。确定了年度载文篇目后,分年度从检索结果列表页依次获取题名、作者、发表时间、被引频次等数据,从检索结果阅读页获取每篇论文的稿源地、基金数量及其类型、参考文献数、参考文献类型、参考文献年等数据,分别把年发文篇数、独著与合著、被引篇数及其被引频次、稿源地(省、市、自治区)、基金[国家基金、省部基金、地(市)厅基金、院校基金等]、参考文献数、参考文献类型(图书、期刊、学位论文、报纸等)、参考文献年等数据,导入Excel表分列合计,以计算数据为样本,从载文量、作者、引文、被引等方面对相关指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考察其文献计量特征。

二、载文量分析

载文量显示统计期内期刊篇目流水总量,是衡量学术期刊吸收和传递信息能力的主要指标。[1]统计一定时间内期刊的发文数量、稿源地区分布、基金资助等情况,可以揭示《学报》的学术成就、区域影响力和对基金资助项目论文的吸引力。

(一)载文量

除去没有文献计量统计意义的文章后,《学报》2013年第1期至2015年第6期共载文2171篇(检索日期为2016年1月7日)。

从表1可以看出,各年度载文量差别不大,说明《学报》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已逐渐成熟,约稿、审稿及其质量控制较为稳定。载文量的年份差异,主要是因为特邀稿件篇幅稍长,或刊载了学院承办的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会议纪要、领导讲话、嘉宾发言等会议信息,本文因其不具文献计量意义而不在载文量中统计。

表1 载文量(篇)统计

《学报》核定页码为156页,期均载文量41.8篇,平均信息量3.7页/篇。期均载文量和平均信息量决定论文的篇幅长短,论文篇幅长短影响论文的论述深度。表1显示的期均载文量和平均信息量与其他文科高校学报或综合高校学报哲社版相当,[2]说明《学报》的期均载文量和平均信息量比较稳定,论文篇幅适中。

(二)稿源区域

统计论文的来源区域是文献计量研究的主要方法,从稿源的区域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各地区相关学科研究群体及其研究能力的基本状况。

《学报》已创刊30多年,以其办刊特色和品牌栏目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主要稿源地—辐射稿源地”的稿源地布局,从不同稿源地的发文数量可以看出《学报》的区域影响力、研究方向和栏目设置与不同区域学术研究的相关度,以及不同地区相关研究群体的成果产出水平。

表2 载文(篇)地区统计

续表2 载文(篇)地区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学报》国内论文来自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31个地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范围非常广泛。其中,省内论文1128篇,占载文量的半数以上,这与地方高校学报稿源现状相一致。[3]北京和江苏的论文在百篇以上,说明《学报》在两地具有广泛的影响,对相关研究群体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各地论文数量由多到少递减,符合期刊稿源地放射性布局的一般规律。来自国外的论文有11篇,尽管数量不大,但仍可说明《学报》在国外华人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基金资助项目论文

三、作者统计

文献计量学的作者统计通常包括作者人数、作者机构分布、核心与高产作者、独著与合著情况等内容,用于揭示期刊的作者群体规模及其构成、学术产出水平和智慧融合程度,评价期刊对作者的吸引力和学术影响力。

(一)作者机构

作者供职单位是衡量作者学术能力的重要因素,分析作者机构的分布规律是进行学术期刊评价的主要内容,也为期刊培育和凝聚骨干作者群提供参考依据。

表4 作者机构分布

2003年至2015年十三年间,《学报》载文2171篇,共有2451名作者,按第一作者统计,包括许昌学院在内的高校作者有2064人,占作者总数的84.2%,这与高校学报作者以高校为主、研究院所次之的作者群体构成相一致。[6]本校作者占高校作者的29.6%,这是因为高校学报具有“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内向性”,重视校内优质稿源,是高校学报作者构成的普遍现象。[7]

(二)高产作者

高产作者是一个相对概念,“高产”的量也是动态的变量,期刊的发文量和某一作者发表的最大论文数决定着“高产”数值的划分,因不涉及论文的质量因素,发文量较大的作者即可称为高产作者。

本文以作者最大发文量的数值为基点,在降序排列中取上部三分之一篇数的数值为界定高产作者的发文量。《学报》作者最大发文量的数值为12,降序取三分之一的数值9,即发文9篇以上的作者即为高产作者。

表5 高产作者

高产作者主要为高校学者并以本校教师为主,与上文关于作者机构的分析一致。

高产作者与《学报》的品牌栏目有密切联系。陈元胜、王发国、谢文学是“钟嵘与《诗品》研究”,刘春香、张宏慧是“魏晋史研究”,王洪伟是“钧瓷文化与艺术研究”,刘道全是“文学研究”,樊建莹是“史学研究”等栏目的骨干作者,而这些栏目正是《学报》的特色品牌栏目。吴忠才对高校学报品牌栏目的研究发现,品牌栏目对知名学者和优秀论文具有强大的集聚效应,高产作者相应地也多出自品牌栏目的作者群体。[8][9]

(三)核心作者

高产作者与核心作者具有内在联系,但又不完全相等。前者仅仅是论文产出量较大,而核心作者既要有一定的论文量,还需考虑论文的被引次数。美国学者乔治·赫希(Jorge Hirsch)提出的h指数兼顾了论文的“质”与“量”,以学术产出数量与学术产出水平对作者进行评价,是确定核心作者的常用指标。

表6  核心作者

h指数是指作者发表的Np篇论文中有h篇每篇至少被引h次,而其余Np-h篇论文每篇被引均小于或等于h次。[10]本文确定h指数的方法为,在CNKI中检索出作者在《学报》统计期内发表的全部论文,按被引次数降序排列,并依次向下核对,直到某篇论文的序号大于该论文被引次数,那个序号减去1就是h指数。

值得注意的是,h指数忽视高频被引论文及其被引频次,国内学者已对此提出了改进意见。[11]因此,了解《学报》的核心作者还需参考表13高频被引论文和表14高频被引作者的有关数据。

表6显示,核心作者几乎全是本校教师,说明《学报》以本校科研教学骨干为主体,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核心作者群,这也是高校学报的普遍现象。[12]

(四)合著分析

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是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合作研究逐渐成为学术潮流。合作研究表现在期刊中就形成了期刊论文的合著现象。合著分析是文献计量研究常用的方法。

我们使用合作度和合作率来衡量论文的合著程度。合作度是指在统计时段内期刊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反映期刊在统计时段内论文作者合作的智能发挥程度,数值越高,合作智能发挥越充分。[13]计算公式为:统计时段内的作者总数/同期载文总数。

合作率是指合著论文占论文总数的相对比例,反映合著论文的数量等级,数值越高,合著论文数越多。计算公式为:统计时段内合著论文数/同期载文总数。

表7 合著统计

根据揭示作者分布规律的洛特卡(Alfred J.Lotka)定律,发表一篇论文的作者人数应占作者总人数的60.8%左右,而发表两篇论文的人数应为发表一篇人数的1/4。[14]从表7可以看出,发表一篇论文的作者占作者总人数的78.2%,高于洛特卡定律计算值,发表两篇论文的作者占发表一篇论文人数的12.2%,远达不到1/4的比例。这一方面说明与《学报》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较多,新作者不断增加,《学报》的影响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作者之间缺少学术关联的渠道,合作研究较少,论文仍以独著为主,合作度与合作率偏低。这与社科研究的特点、社科成果的评价标准以及职称学位论文要求密切相关。

四、引文分析

引文通常有参考文献、注释、脚注等几种形式,本文特指论文后附“参考文献”,即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15]5引文是对论文内容的支持或佐证。引文数量即参考文献数,反映作者对已有研究成果和最新学术信息的吸收和借鉴能力,参考文献的数量、类型及其发表时间是文献计量方法评价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指标。

(一)引文量

引文量是期刊在统计时间内参考文献的总条数,反映期刊载文与已有成果之间的继承和相关关系。引文量大说明论文论述充分,可靠性较高,作者治学严谨。引文量、引文率、篇均引文等指标是评价期刊质量的常用指标。

表8显示,2003年—2015年在《学报》2171篇载文中,有参考文献的论文1728篇,总计引文9284篇,引文率79.6%,篇均引文4.3篇。可以看出,引文量、引文率和篇均引文逐年增长,引文率虽低于国外社会科学期刊引文率96%的平均指标,但在国内社科学报中仍位居中等偏上水平,[16]132说明《学报》升为本科学报以来,论文作者吸收和利用学术信息的能力增强,载文信息量增大,审稿与编辑更规范、标准更高,论文质量显著提高。

表8 引文量统计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收录范围所限,不能尽收《学报》载文所有的参考文献,有200篇论文的712篇引文没有篇目列表,只显示引文数量,该数量已统计在表8中,因无法获知其文献类型和出版年代,“表9引文类型统计”和“表10引文年代统计”中不包括这部分数据。

(二)引文类型

引文类型反映专业领域科研人员的阅读范围和论文的主要情报源。[17]分析引文的文献类型,可以了解论文的参考文献源及其构成,评价各类文献载体对《学报》的学术价值及其影响程度。本文根据引用情况,将引文分为图书、期刊、学位论文、报纸和其他五个类型,引用极少的文献类型在“其他”中统计。

表9 引文类型统计

从表9可以看出,图书引文5309种,占总引文量的61.9%,期刊引文3137篇,占36.6%,表明图书和期刊是《学报》作者借鉴和吸收已有学术成果的主要信息源。但图书引文量高于期刊近一倍,似有背离国内学术期刊引文规律。笔者研读了国内现有文科高校学报和综合高校学报哲社版的引文分析论文发现,期刊论文占引文量的比例通常在60%左右。为解释图书引文量较大的现象,笔者逐一审阅了《学报》载文的图书参考文献列表,发现图书占总引文数量的比重较大的原因,主要是“魏晋史研究”、“钟嵘与《诗品》研究”、“史学研究”、“文学研究”、“钧瓷文化与艺术研究”、“学术回顾与展望”等偏重历史研究的栏目的论文量较大,其参考文献又多以图书为主造成的。柯有香[18]关于文史类学报引文类型的实证分析,说明引文中图书数量占比高于期刊对偏重历史研究的学科或领域来说是正常的现象。但不能否认,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信息首先在期刊发表,引文的期刊数量少毕竟会影响对《学报》及时吸收和传播学术信息能力的评价。

(三)引文年代

按年代对引文出版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引文的传播和利用情况,同时也是为了发现和确定某一期刊的引用半衰期。期刊引用半衰期指某种期刊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有一半是在多长时间内发表的,常用于分析和评价期刊的引用行为。[19]

本文只统计和分析“中国学术期刊库”中有参考文献篇目列表的3137条期刊引文。

表10显示,2015年至2004年的参考文献占全部引文的半数,因此可知《学报》的期刊引用半衰期应为12年。根据文献计量学的一般规律,典型文献类型的半衰期依次为图书、期刊论文、报纸,李秋实等人的引文实证研究也表明,我国社科文献中图书的半衰期为11.39年,期刊论文约为图书的1/2。[20]《学报》期刊引文的半衰期较长,这与其刊载历史性研究论文较多有关,也说明其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表10 引文年代统计

(四)高引用频次期刊

期刊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其发文重点和范围,统计和分析高引用频次期刊,可以了解和印证《学报》的学科归属和主要研究方向。

表11 高引用频次期刊

从表11可以看出,高引用频次期刊均属于社会科学类期刊,与《学报》的学科属性一致,其中《历史研究》、《史学月刊》、《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物》等期刊与《学报》“魏晋史研究”、“钟嵘与《诗品》研究”、“史学研究”、“文学研究”、“钧瓷文化与艺术研究”等栏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范畴高度契合,高引用频次多来自这些栏目。《学报》引用频次最高说明其某些栏目为国内独创,是相关研究的唯一或主要阵地,非自引不能满足研究需要。

五、被引分析

被引分析通常涉及被引论文数、被引率、总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等指标,主要用于期刊质量及其学术价值的评价,以及论文作者在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性和学术影响力的评价。

(一)被引量、被引频次、被引率和篇均被引频次

被引量是统计期内载文量中被引用的论文数量,被引频次是统计期内论文被引用总次数,被引量除以载文量得出被引率,被引频次除以载文量等于篇均被引频次。

表12 被引指标

从表12可以看出,2003年—2015年十三年间《学报》共发文2171篇,总被引1236篇,被引率56.9%,被引4339频次,篇均被引2频次。近四年被引频次相对不高,主要是因为《学报》尚未达到最佳的时空扩散效应。被引频次随论文发表年由近及远呈上升趋势,一方面说明《学报》载文的学术价值较高,具有较长的利用周期,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文史类论文对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信息的敏锐度和吸收能力相对较低。

(二)高频被引论文

被引频次能够反映《学报》载文的学术水平和被利用程度,论文被引频次多说明其学术价值较高,在学科领域内的影响力较大。确定高频被引论文的方法与确定“高产作者”的方法相同,《学报》被引高于20频次的论文有11篇。

表13 高频被引论文

表13显示,高频被引论文均出现在2003年—2009年之间,本表所列之外,被引≥10次的论文还有60篇,也多在这一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学报》晋升为本科学报后加强了编辑力量,确立了打造特色品牌栏目的主导思想,论文质量明显提升。但近年尚未出现高频被引论文,除前述利用周期的因素外,这一现象应当引起《学报》编辑部的重视。

(三)高频被引作者

被引频次是衡量作者学术水平及其论文学术价值的重要指标,被引频次高说明作者在某一学科领域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较深的学术造诣。

表14显示,高频被引作者多为本校教师,参见表5、表6可以看出,高频被引作者与高产作者、核心作者重合度较高,说明《学报》已经形成了以本校科研教学骨干为主的高产、核心、高频被引作者群。

表14 高频被引作者

六、结语

通过对《许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至2015年的文献计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该刊升本以来注重特色品牌栏目建设,重视编审质量,载文量和论文篇幅适中。

(2)稿源地以河南省为主,涵盖国内几乎所有行政区域,在国外华人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

(3)基金资助项目论文逐年增多,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比重较大,提高了该刊质量评价的权重。

(4)引文量、引文率和篇均引文逐年增长,79.5%的引文率,在国内社科学报中位居中等偏上水平。

(5)该刊已形成了以本校科研教学骨干为主的高产作者、核心作者、高频被引论文作者和高频被引作者群。

(6)品牌栏目对知名学者和优秀论文具有强大的集聚效应,该刊在同类高校学报中,尤其在魏晋史研究、钟嵘与《诗品》研究、钧瓷文化与艺术研究等领域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学术影响力。

《许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历经本科层次的十三年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仍有较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计量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重视发表基金项目论文,进一步提高评价的质量权重。

(2)建立一支由知名学者组成的骨干作者队伍,培育核心作者群,及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以高质量的论文提升被引率和被引频次,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

(3)建立和培育作者相互间学术关联的渠道,约稿向合作研究课题倾斜,优先刊发学术合作度高、信息量大的优质稿件。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凸显特色、质量至上”的办刊原则和“新、真、深、慎”的编辑方针指导下,在编辑、作者、读者的共同努力下,《许昌学院学报》一定会越办越好,更上层楼,赢得更广泛的学术影响和更高的学术地位。

[1] 赵均.载文量、信息密度作为期刊评价指标刍议[J].中国编辑,2013(2):33-36.

[2] 李贤辉.高校社科学报综合测评概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4):105-111.

[3] 刘朝霞.地方高校学报优质稿源解决对策刍议[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90-92.

[4] 相东升.17种图书情报学期刊基金资助论文统计分析[J].情报杂志,2006(1):143-144.

[5] 邵晓军,颜志森.“211工程”大学学报的载文量与基金论文比分析[J].编辑学报,2011(4):372-374 .

[6] 王春林,王萍.上海高校学报作者状况抽样统计与分析[J].情报杂志,2000(6):23-24.

[7] 章文春.试论学报编辑与本校作者的关系——兼谈学报工作的改革[J].上饶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91-94.

[8] 吴忠才.名牌栏目——学术集群的形成与凸显[J].出版科学,2008(2):38-40.

[9] 吴忠才.名牌栏目——集聚效应与扩散效应研究[J].出版科学,2009(2):46-48.

[10] 苗淼,蔡凯.作者h指数与作者被引次数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创新科技,2015(4):75-78.

[11] 聂超,魏泽峰.基于学术影响力差异h指数改进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 2010年(5):89-91.

[12] 杜秀杰,等.基于著者索引的高校学报核心作者群分析[J].编辑学报,2006(10):366-368.

[13] 温芳芳,李佳靓.中国情报学期刊论文合著现象分析——基于五种情报学核心期刊的统计分析[J].情报杂志,2011(8):55-60 .

[14] 洪峰.1998—2008年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论文定量分析[J].图书学刊,2009(9):1-4.

[15]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16] 邹志仁.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计量指标:论文、引文与期刊引用统计 2000年[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7] 孙育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年—2008年——载文、引文、作者及基金资助分析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28-32.

[18] 柯有香.1999—2003年双十佳社科学报实证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20-128.

[19] 郭红梅,邵艳娥,何钦成.文献半衰期研究现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1):56-59.

[20] 李秋实,王智琦,李媛.基于CSSCI的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引文实证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8(1):74-77.

责任编辑:师连枝

2016-02-25

邢幸(1985—),女,河南许昌人,许昌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地方文献、文献计量。

Z62

A

1671-9824(2016)03-0149-08

项目论文是指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各类基金组织和事业单位提供科研经费而产生的研究论文。[4]

项目由于严格的申报、审核程序,其研究成果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期刊发表基金资助项目论文无疑可增加其质量评价权重。基金资助项目论文占期刊的载文比例即基金论文比是衡量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一个主要指标。

表3基金项目论文统计

年度2015201420132012201120102009200820072006200520042003合计比例/%国家基金11810912232235340.8省部基金1411822241114635.4地厅基金411175.4院校基金3221453222418.5合计32212012898524234130100

当基金资助项目论文受多个基金资助时,本文按论文注明的最高级别基金项目统计。表3显示,基金项目资助论文共130篇,总量偏少,各类基金项目论文占总载文量的比例较小。基金论文比小,主要是由《学报》所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或《学报》某些栏目的学科研究范围窄小等因素造成的。[5]在基金资助项目论文中,各种基金类型较为齐全,国家和省部级基金比重较大,分别占基金项目论文的40.8%和35.4%,表明《学报》对高级别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的吸引力较强。国家级基金和省部级基金项目论文逐年增多,说明《学报》质量正在稳步提高。

猜你喜欢
稿源载文参考文献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声 明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文以载道与道以载文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The Muted Lover and the Singing Poet:Ekphrasis and Gender in the Canzoniere*
新时期科技期刊稿源挖掘问题的探讨
Study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its receptors
The Review of the Studies of Trilingual Education in i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