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经济政治化的缘起、表现及影响

2016-10-28 01:24王海立陈波
江汉论坛 2016年7期

王海立+陈波

摘要:能源经济政治化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议题之一。冷战结束后,在单极世界形势下,一些国家或组织利用能源工具,夸大和虚张能源经济问题,将能源经济问题政治化,作为与对手讨价还价的筹码,其目的在于获取地缘政治和对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更有甚者,为了实现本国战略目标,不惜违背市场规则,人为加剧能源安全紧张局势,借助能源地缘优势大打政治牌,借机炒作或煽动民族分裂和暴乱。能源经济政治化作为一把双刃剑.虽是实现政治目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但同时也严重影响着国际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对国际社会秩序的重构将带来不利影响。

关键词:能源经济;能源政治;能源经济政治化

能源是一种普通大宗商品,但由于其特殊的使用价值,它又是一种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特殊商品。由于“能源在世界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能源安全保障问题具有政治意义”,因而能源经济政治化问题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议题之一。

一、能源经济政治化的缘起

研究能源经济政治化,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政治化”。“政治化”一词是由英文“politicalization”翻译而来,意思是具有政治特征的行为和过程。“能源经济政治化”是指能源经济成为已经具有政治特征的行为,或逐渐具有政治特征的过程。

能源经济政治化问题的研究早在二战后便已出现,当时各国专家和学者把它作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进行研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新理论和新观点。1978年,美国学者丹尼斯·皮雷奇斯第一次提出了“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1987年。我国学者倪世雄和金应忠在《当代美国国际关系理论流派文选》中翻译并使用了这一概念,但没有进行明确界定。后来,毛德松将“国际经济政治化”定义为“国际经济不断受到政治的影响,具有较为浓厚的政治色彩的一种倾向”。而唐永胜和郭新宁把“经济政治化”和“政治经济化”视为同一种现象,概括为“经济问题已被视为最大的政治问题.而许多政治手段的运用更直接地为经济竞争服务”。

21世纪初,俄罗斯著名能源专家日兹宁对能源政治、能源安全等概念做了详细的阐述。他认为.“所谓能源政治,首先是指在内政和外交方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国务活动。作为内外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能源政治,涵盖了对外经济、国内经济、技术、生态、国家政治生活及其他次要部分。”“所谓能源安全,是指公民、社会和国家在没有内部和外部威胁情况下得到可靠、不间断的燃料和能源供应的状态,能源安全应使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保持必要的水平。”我国学者隋舵、孔艳杰明确提出了“石油问题政治化”问题,认为石油问题政治化是指“在现有世界能源格局下赋予石油过多的政治含义,某些国家或组织出于种种考虑,片面强调石油生产国和其他新兴石油消费国的责任,藉此向一些国家施加巨大的政策和政治压力的行为”。

笔者认为,能源经济是在人们的社会实践过程中,能源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发生的包括能源生产、分配、交换和流通的全部经济活动。而能源经济政治化则是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及能源格局下.主权国家或组织借助能源资源存储、生产、分配、消费和流通等方面的优势,对内以能源促经济。对外交往或合作过程中,为实现其既定政治目标.把能源经济问题赋予浓厚的政治色彩的一种倾向性行为和过程。因此,从理论上讲,能源经济政治化是解决国际经济问题和国际政治问题的重要手段,具有由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转化的明显特征。

冷战结束之后,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社会开始集中精力解决全球问题,包括能源和环境问题,但此目的没有达到。在单极世界形势下。全球和地区层面出现了对政治和经济稳定的新威胁和新挑战。尤其是在能源领域。世界各国的地缘政治利益和对外经济利益并非经常保持一致,这就导致能源经济政治化趋势日益凸显。

而导致能源经济政治化的原因主要有:第一,能源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加剧了一些国家或组织对油气资源的掌控。作为一次性能源的油气资源,世界总储量有限且不可再生,它随着世界各国的加速开发而逐渐枯竭。为此,世界各国为了获取或拥有更多的油气资源,不惜利用各种手段,这就促使能源经济问题不断向政治化方向迈进。第二,能源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刺激了各国对能源资源产地的争夺。如,推翻萨达姆、卡扎菲等事件的发生,无不与对能源资源产地的争夺息息相关。第三,一些国家或组织借助能源地缘优势大打政治牌,借机炒作或煽动民族分裂和暴乱。如,俄罗斯车臣战争、埃及动乱、叙利亚内战等。一些国家、组织或派别,为与对手抗衡,需要借助外部力量,这就为外部政治势力的介入找到了“合理”的借口。第四,大型油气跨国公司和各国石油天然气公司,为了抢占先机或获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寻求政府出面,以减小其在海外法律诉讼和纠纷中面临的风险。

二、能源经济政治化的表现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在完善集体能源安全和发展世界能源市场方面,在用现代环保标准来改进能源生产技术方面,在加强能源合理消费的国际调节与合作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同时也不排除一些国家或组织利用能源工具,夸大和虚张能源经济问题,从而把能源经济问题政治化。

能源经济政治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某些国家或组织经常用泛政治化的观念对待能源问题以及与能源安全相关的所有问题,它们试图将能源问题与意识形态和人权等问题强加关联,便于对跟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国家或组织进行政治压制。第二,某些国家或组织常把本国的国家利益和对外能源战略利益放在第一位,利用切断能源供应链的方式来遏制或震慑非同盟国。第三,某些国家或组织阻挠他国寻求油气进口渠道多元化的努力.妨碍能源领域的正常经贸往来,并对这些国家进入国际油气商品市场、通过正常贸易合作方式获得油气资源进行公开攻击,或者直接插手干预。第四,某些国家或组织为了巩固自身在国际能源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对其他有可能对其地位构成威胁的国家进行打压,有时甚至不顾这些国家的传统伦理道德,一味推行符合自身利益的价值观,频频制造地缘紧张局势,导致国际能源价格持续动荡,甚至对海上石油通道构成安全威胁。第五,某些国家或组织为了获得能源经济、能源政治利益的最大化,借经济援助的方式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和外交.甚至以反恐名义挑起国家内乱,成为反对党推翻执政党的帮凶。第六,某些国家或组织以能源安全为名,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制造反倾销、反补贴争端和经贸摩擦。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挑起“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以美国企图掌控中东产油区、美国与俄罗斯围绕里海能源主导权的较量来对此加以说明。

众所周知,美国借反恐之名,企图掌控中东产油区。目前,美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其能源消耗量占全球的1/4。尽管美国能源的生产量和供应量较大,但仍无法保证满足居民远期需要及经济稳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消费。其中供需缺口最大的是石油及石油产品,其进口主要来源于中东地区。因此,控制该地区对保障国内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就显得格外重要。美国借反恐名义对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等国家进行“民主自由改进行动”.其目的不言而喻。对此,俄罗斯政治家认为,全球反恐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中东的油气资源。美国试图通过控制这一战略资源来遏制俄罗斯、欧盟、中国和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推行世界能源霸权,结果导致大量难民涌入欧洲。2015年全球最大的热点问题之一就是欧洲难民潮问题.这些难民主要来自伊拉克、叙利亚、索马里、阿富汗及一些非洲国家,其中的一半以上来自叙利亚。联合国难民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底已有约50万难民涌入 希腊,预计两年以后将有85万难民进入欧洲。

美国与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方面的竞争异常激烈。双方对中亚、东北亚、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争夺中,最为突出的便是里海。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目标是:第一,加速里海周边各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制度;第二,更多地赢得该地区的油气资源开采权和运输权;第三,培养和保护该地区各国对俄罗斯的离心力;第四,阻断俄南下印度洋和波斯湾的咽喉,使俄在西、南两个重要战略方位上受制于西方;第五,防止宗教激进主义向中亚蔓延,削弱伊朗在该地区的影响。很明显,美国具有控制里海能源运输和分配的意图。对俄罗斯而言,里海地区的战略意义更是非同一般。首先,该地区是俄南下印度洋、西取中东的战略要地,也是俄罗斯的“软肋”,经过该地区可以直捣俄罗斯的心脏。其次,在该地区俄罗斯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它不仅是俄重要的商品市场和工农业原料供应地,而且该地区的原油具有成本低、品质优等特点,远东和西伯利亚原油与之无法竞争。一旦里海原油流入国际市场,俄油气出口将会受到严峻的挑战,经济复兴进程必将延缓。因此,控制里海能源出口管道线路,紧握里海能源的开采权,同时从里海油气的出口与开发中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等是俄罗斯参与里海之争的真实意图。美国不仅在人权和民主问题上对俄罗斯大加指责,而且还借其与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因能源经济纠纷而做出的几次“断气”行为进行抨击和挑唆,促使东欧及独联体国家的政权更迭,以此来分化、瓦解和削弱俄在能源地缘政治经济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总之,在当今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OPEC成员国及其他油气资源富饶的国家或地区、新崛起的经济大国以及能源消费大国等在能源经济及能源政治领域展开博弈在所难免,能源经济政治化倾向也日趋明朗化。

三、能源经济政治化的影响

在能源合作过程中,一些国家或组织为了从中获取对外政治、对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利用能源工具实现自身的政治、经济等战略目标而把能源问题政治化,看似着眼于构建全球能源供求系统,确保世界能源供需平衡,其立足点却是压制对手并从中获利,严重违背了市场规则,只能人为加剧能源紧张局势。

第一,进入新世纪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出现了由单极化逐渐向多极化的转变与重构。在这一过程中,石油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商品与全球政治、国家战略以及国家经济实力相互交织在一起,成为国际政治和国家战略至关重要的战略工具。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谁掌控了国际原油资源,谁就掌握了控制国际政治经济权力的把柄。此时,不仅发达强国表现得狂热,就连发展中国家也跃跃欲试,纷纷制定能源安全战略,并把能源供应安全列为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

第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世界各国摈弃了冷战思维,由以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转向今天在能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经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首选。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所以能源的需求量急剧增高。不仅发达国家如此.而且发展中国家也是这样。全球能源需求量的持续攀升,显示了能源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战略价值。2015年11月12日,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报告称,未来20年世界各国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仍居高不下,到2040年将增加30%。为此,欧盟、中国、日本及印度等国家或组织,大力拓展能源进口多元化渠道,以保障本国的经济发展需要。

第三,冷战结束后,虽然大的世界战争没有发生,但地区性冲突和内乱持续不断,尤其是能源富饶的中东地区,战乱频繁,能源产量急剧下降。该地区石油资源极为丰富,且生产成本低,但内部地缘政治因素极为复杂,潜在的地缘危机日渐显露。一是由伊朗核问题引发的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或军事打击,导致伊朗对美国等西方国家采取了间接性报复;二是该地区的种族、宗教冲突导致的大规模武装冲突由来已久。世界大国或组织对此高度重视,普遍加强了在该地区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如美国在该地区推行“颜色革命”,企图保持适当的军事存在,推翻反美政权,威慑伊朗等国,以确保该地区的油气供应和通道安全。而俄罗斯则加强与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等国的合作,并保持与土耳其的能源合作关系,其目的是与美国在战略上进行博弈。欧盟强化与该地区的能源合作,以获得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同时加强军事部署。以确保能源通道及运输安全。日本利用美国与沙特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从而获得能源利益,并且不顾美国施压,继续保持与伊朗的合作。印度则顶住美国的压力,全面开展与伊朗的合作,加大与伊朗的能源贸易,建设能源港和能源输送网。所有这些均说明,中东地区及周边的地缘战略极为重要,致使众多政治力量对这一地区展开激烈竞争,以便占领制高点。

第四,对极地与海域油气资源的争夺成为能源地缘政治中的又一个焦点。由于陆地石油开发成本过高以及陆地石油量逐年减少,一些国家开始对极地和深海领域进行开发和勘探,由此引发了领海岛屿归属争端,加剧了近海国家之间对海洋利益的争夺。如,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资料,占全球总量1/5的油气资源在北极地区,且大多集中在北冰洋海域。近几年来,美国与俄罗斯分别派破冰船和潜艇进入北极地区,双方对北极地区能源资源的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俄罗斯、英国、美国及加拿大等都鼓励本国大型油气跨国公司前往该地区。世界各国争夺北极地区,并不是想移民冰雪世界。而是渴望得到那里丰富的油气资源。又如,目前南海已探明的油气储量为230亿吨-300亿吨之间。大致有200多块油气田。南海海底石油资源的量虽不太大,但稀有的可燃冰数量巨大。“六国七方”的南海争端,除了主权之争外,油气资源的争抢成为角逐的焦点。

第五,世界霸权主义的扩张和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的存在,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对能源资源正常的勘探、开发、生产和运输,造成能源供应危机和油气管道的不畅通。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政治格局,美国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极力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尤其是“9·11”之后,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的名义故意挑起战端,甚至粗暴干涉别国内政,致使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教派冲突不断。恐怖事件逐年增多,不仅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而且对油气管道造成了严重破坏,危害了伊拉克、利比亚的战后重建与能源产业的恢复和生产。如,2010-2012年,也门基地组织武装人员两次炸毁南部舍卜瓦省等地的油气管道;2013年2月,伊拉克北部萨拉赫丁省一段输油管道遭到武装人员袭击并发生爆炸,这段输油管道连接伊拉克最大的炼油厂——拜伊吉炼油厂,日运油量达700万升。因此,破坏输油设施、炸毁输油管道成为国际恐怖主义者制造事端.反对本国现政府及其亲美政策的报复行为,而这些蓄意毁坏能源运输管道。阻止能源企业的生产和运营等行为,不仅危害了本国能源产业的恢复,也对国际能源供需平衡和能源安全局势的构建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总之,近年来受油气价格不稳定、中东局势动荡、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猖獗等因素的影响。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许多国际性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对能源及其产地的争夺日趋激烈.导致世界各国对能源供应惶恐和不安,这不仅危害能源进口国,而且也为能源出口国实施能源多边化战略增加了难度。最终促使一些国家以能源资源为武器,将能源问题政治化,严重影响着国际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对国际社会秩序的重构也将带来不利影响。

四、结语

能源作为现代工业国家经济发展的“血液”。是影响经济发展和关涉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但能源经济政治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些国家实现其政治目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但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就能源问题本身而言,它属于经济范畴,应通过经济方式来解决,将能源经济问题政治化实不可取,它不仅导致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动荡,同时也将对国际能源格局带来不稳定因素。

面对国际能源经济政治化的趋势,我们要正确看待和积极应对,以消除和避免其对我国能源安全的不利影响。首先,要继续鼓励我国大型跨国公司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积极参与全球能源的勘探与开发,促进我国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其次,要充分利用能源地缘优势,强化与油气资源富饶的国家或地区的能源合作,与之建立稳固长久的能源合作机制。再次,要节能减排,开发利用新能源,大力提倡利用污染小、耗能少、质量好、效率高的清洁能源,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总之,我们要内外并举,长远谋划,以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