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标及路径

2016-10-27 13:50张敏
2016年28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内涵现代化

张敏

摘 要:本文通过论述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成果及潜在的问题,阐述了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应该把实现全面现代化作为下一步发展目标,并进一步论述其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关键词:全面小康;全面现代化

一、引言

我国自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教育、社会福利等各方面都得到极大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强,我国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各项经济发展指标都已得到初步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前两步战略目标已基本实现,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基本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我国在新世纪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即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更全面且发展较平衡的小康社会。现有文献大多是对如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内涵、衡量指标以及实现路径进行讨论。如王岳(2003)从物质、精神、政治、生态等方面深刻论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课题组(2011)对2000-2010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进行测算,并估算了小康社会的进程。但很少有文献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标及路径进行研究。本文将对这一方面展开论述。

二、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中美综合国力相对差距由3倍缩小到2倍以内,且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10;极度贫困人口数减少了一半,儿童和孕妇死亡率各自降低2/3和3/4,严格控制艾滋病与其他传染病;普及农村基本卫生保健保障体系且农村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75%,城镇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85%以上,劳动争议、刑事案件均控制在千分之五和千分之六附近;进一步大力推动小学,初中教育,扩大高中及高等教育的覆盖面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全面的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环境等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体制健全,法制建设更加系统详细,社会秩序稳定和谐,人与自然互利共存实现永续发展,工农差别、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逐渐缩小,整个社会步入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阶段。

但此时我国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严重影响社会的收入分配及社会保障的支出,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也面临巨大的压力。这种在追求快速发展的同时既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又要面临资源枯竭的现状,将使我国经济的发展面临危机和挑战。

此时我们应将经济发展目标定为全面现代化。

三、现代化的内涵及建设现代化的条件已成熟

(一)全面现代化的内涵

全面现代化是指把现代工业、信息与科技革命作为推动力,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目标,以优化环境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进一步地向现代信息社会转变,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思想等各个领域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社会组织与社会行为都将发生深刻变革的演进过程[1]。现代化总的来说正如哈弗大学政治学教授萨缪尔·P·亨廷顿所说的:“现代化是一个革命的、复杂的、系统的、全球化、长期、阶段性、同质化、不可逆、进步的过程”。

(二)建设现代化已具备的条件

经历了本世纪头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我国的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逐渐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开辟、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能够从容的应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稳步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加强;全面的体制结构改革及对外开放,将继续发挥推动作用为经济增长创造更加宽松活跃的发展空间;同时新世纪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新形势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现代化的建设路径

在选择实现现代化道路之前我们首先要清晰认识到我国所走的全面现代化道路的特殊性,我们所要实现的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所处的大背景是人口多、底子薄、历史悠久的超大规模社会,必须正视这一发展前提,绝不可离开。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已基本实现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实现全面现代化,即我国要完成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总的来说我国的全面现代化路径包括六个阶段:新工业化、新信息化、服务经济、新知识化、体验经济、高级经济等六个方面[2]。具体操作路径如下:

第一,建立严格的信用管理社会,推动社会发展模式的两次转变,提高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第二,消除“绝对贫困”,通过继续努力实施国家反贫困战略。第三,创建高效和谐的新型福利国家,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实施社会福利化战略。第四,破除城乡壁垒,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第五,建设新型信息化与知识化社会,分别通过实现生活方式和劳动结构的两次转变而实现。第六,构建人力资源强国形成学习型社会,普及义务教育并逐步提高高等教育覆盖率,提倡终身学习。第七,建设新型医疗卫生服务强国,推进卫生体系现代化,增加卫生投入,全面提高城乡医疗卫生覆盖率[3]。

通过上述路径,我国在2050年将达到中等发达社会,主要社会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在此路径实现基础上我国再继续推进现代化的各方面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优势,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现代化道路,学习借鉴西方陷阱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我们应抓住新世纪国际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新机遇迎头赶超世界发达国家。(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 陈柳钦. 现代化的内涵及其理论演进[J]. 经济研究参考,2011,44:15-31.

[2] 何传启.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图[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02:112-116.

[3] 何传启.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05:373-378.

[4] 王岳. 深刻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J]. 理论导刊,2003,05:31-32.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课题组.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J]. 调研世界,2011,12:3-7.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内涵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活出精致内涵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