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城谜事》的互文性解读

2016-10-27 10:34孙丹丹
电影文学 2016年17期
关键词:娄烨叙事策略

孙丹丹

[摘要]娄烨执导的影片《浮城谜事》于2012年上映。《浮城谜事》的内容与表现方式与娄烨以往的影片产生了较大的差别,《浮城谜事》中对观众的观看视角与导演影片的叙事策略的研究,也影响了娄烨在《浮城谜事》后几部影片中的表达与展示,所以也可以将《浮城谜事》看成是娄烨电影拍摄手法与拍摄视角转型的转折点。在《浮城谜事》中观众和影片的共鸣和叙事视角发生了一种结构性调换。本文从影片的叙事策略出发,探讨影片观与影的文化互文。

[关键词]《浮城谜事》;娄烨;叙事策略;文化内核

《浮城谜事》上映于2012年,作为一位电影作者,娄烨在影片中保有的拍摄习惯和拍摄手法往往自成一格,其影片不自觉地打上了浓重的作者个性。《浮城谜事》既可以看成是娄烨作者电影的延续,也可以看成是娄烨后续拍摄影片的转折点。以《浮城谜事》为节点,可以发现娄烨在影片表达方式与拍摄手法、题材选择上的明显变化:娄烨越来越远离对生命哲学意义的探索、对于爱情永无止境甚至是偏执的意义探求,反而开始从社会的发展层次进行探究。《浮城谜事》相对也提供了一个了解娄烨的窗口。因此,本文在试图研究的同时也将从一定层面上展开分析,探讨《浮城谜事》中观与影的文化互文现象。

一、影片题材的互动性与变通性

《浮城谜事》的内容选择和娄烨的传统拍摄习惯存在较大的不同。娄烨在传统拍摄之前更加习惯于使用原创剧本,或者是根据演员的特点量身定制一些角色。从《浮城谜事》以及其之后,娄烨的内倾型倾向则越来越不明显。从娄烨影片的总体来看,《浮城谜事》似乎是一个异数。其剧本的最初来源是国内开放式BBS天涯论坛,帖子作者的叙述从一起简单的婚外情开始,最终以一场离奇的谋杀案结束。影片也遵循了帖子叙述的视角:警察童明松负责调查一起车祸,大学生蚊子意外惨死,童明松决定同哥们儿——喜欢蚊子的修车工秦枫一起调查事件真相。两人追查真相时牵扯出了中产阶级夫妻乔永照和陆洁,陆洁因为女儿在幼儿园的玩伴宇航认识了她的妈妈桑琪,却在与其交往的过程中发现了丈夫的外遇……随着蛛丝马迹的层层揭露,事情越来越蹊跷,童、秦二人发现乔永照、陆洁、桑琪都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如果反观原帖,便不难发现《浮城谜事》中导演设置的猜谜。一开始,影片的女主角陆洁基本上承载着主要的叙述任务。从摄影机无遮拦的镜头和特写中,观众几乎可以毫无压力和困难地辨识出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少妇形象——一个富有却委顿的形象。在影片陆洁的出场中,可以看到一个30岁出头,开着好车,穿着昂贵并且得体,却神情委顿、疲倦的女人。这种普通性和无指涉性很大程度上也提供给观众一种代入的可能。从摄像机的拍摄中,观众可以毫无困难地将陆洁换成是任何一个相似背景的人,只不过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将典型性加以区分。并且值得注意的是,陆洁作为观众切入影片的一个角度,其对观众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潜移默化的。

观众伴随着影片的叙述,跟随陆洁的视角发现乔永照和桑琪的婚外情;发现蚊子原来也是乔永照一夜情的情人;参与谋杀,并且发现真正的凶手。这种层层的剥离和转折的叙述方式和剧本最初的BBS帖子的叙述方式几乎形成了一种平行的对照。原帖中女主人公(即陆洁的原型)的叙述几乎成为一种正义的表达,一种主体叙述者独有的权利。在原帖中,伴随着发帖人和跟帖者的互动,发帖人在解决跟帖者的疑问的同时依旧进行主体叙述,并且在持续发帖中不难看到发帖人对待舆论的态度的转变。这种叙述主体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一种较为写实的互动。同理,在影片中,这种互动依旧存在,只是相对削弱了。在拍摄陆洁的选择和策略时,几乎很难看到陆洁个人对事件的看法和反应以及未来即将采取的策略方式,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观众的选择界限,也给陆洁在影片中并非过于正面的表现以过渡感。这种可以模糊和略过不谈的跟踪拍摄,其内涵指向的是一种不批评与不批判。借此达到和各类不同价值观念的观众互动和平衡的效果。

二、手持摄影方式与题材的贯通融合

娄烨在《浮城谜事》中依旧使用单视角的拍摄方式,影片中可以看到大量手持摇晃的镜头、抖动的奔跑跟拍,甚至是以一个相对较低、较小范围的偷拍视野。观众在这种局限的视角下的观影感受常常是“偷窥”“跟踪”“窥探”“解谜”的独立视野。这种相对独立的视野也提供给观众独立的思考空间。很大程度上手持拍摄个人的体验有强大的联系。影片在表达内涵和思想的同时也常常需要照顾到不同观众的不同情绪,甚至是在银幕外与观众达成互动。这种方式的进行常常是一种文化的连锁方式构成的。

以《浮城谜事》为例,桑琪发现陆洁跟踪蚊子,并且尾随陆洁到事发地点的一段就颇具有互动特点。由于愤怒和紧张,相对谨慎的陆洁并没有观察周围,相反在传统的观察者视角中,她成为被观察者。桑琪的跟踪视角在这一段成了主叙述者。一方面,从主叙述者和观影的主观感受的这一角度,观众希望陆洁不被跟踪;另一方面,由于故事的实质性推动,桑琪的跟踪又显得十分重要。从桑琪的视角来看,陆洁从原来的英雄成为一个反英雄的形象,从观众的主观视野中一个努力维护家庭、保护孩子、智斗第三者的知识女性,成为一个自私狭隘、妒意冲天、痛下狠手报复的家庭妇女。跟上观众和导演的意图产生了共鸣,观众借由互动跳脱了传统的叙事模式,以更加清晰的方式分析陆洁个人的价值。

然而在观众还没为桑琪感到惋惜或者同情的同时,乞丐的黄雀在后,就让观众产生了凉意。乞丐跟踪桑琪同样是以一种偷拍和奔跑的跟踪视角。在这个视角之下跟踪陆洁的桑琪又从一个贤良淑德、无所欲求的传统女子成为一个更加恐怖的犯罪行为推动者,甚至是更为严重的加害者。两次镜头的反转在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欣赏趣味的同时,也加深了观众的思考。即:在乔永照和陆洁的普通婚姻中所暗藏的种种“生活之毒”。这种毒性既来自于普通婚姻生活的无趣,也来自于乔永照自己的漫无目标,来自于第三者的介入,甚至是母亲想要抱男孙的期望,也同样来自于每个故事参与者对欲望永无止境的索取。

值得注意的是,在娄烨惯常的作品中,由于其题材的相对独特性,常常需要以偷拍的方式拍摄。因此,娄烨拍摄的人物常常含有多重矛盾性,在娄烨的影片中个人的力量仿佛是微小的,命运的力量则是强大的,而影片中对人物命运产生主宰的力量则完全来自于随机的事件以及主人公对事件的处理。可供参照的有:《苏州河》中的马达,如果马达的生活和人生走向在最开始没有过分偏离正轨,那么后面的剧情则不成立;再如《春风沉醉的夜晚》中,如果没有罗海涛在窥探和记录中的迷失,那么自然不会造成后续剧情几乎惩罚性和毁灭性的严重后果。

猜你喜欢
娄烨叙事策略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
娄烨:给“散客”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