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态势向好,互联网升级业务正面临转型升级的浪潮,大环境的影响使微电影产业的生产融资面临着良好的宏观环境。但是,由于现阶段国内微电影市场的筹资渠道仍然不够通畅,微电影产业的行业特征和收益风险对其融资活动仍然构成制约。要破解这种困境,微电影筹资仍然需要继续完善相关政策,创新筹资方式,提升微电影产品质量,使筹资渠道建设成为微电影市场发展的有效推动力量。
[关键词]微电影;融资;文化产业;渠道
中国影协副主席康健民认为:“微电影不是传统电影的从属,而是传统电影艺术和现代艺术及科技手段的一种融合。”①出现伊始,微电影被认为具有非常明显的草根文化特征,经济效益并不明显,更难以引起产业资本的注意。而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微电影的商业价值开始逐步被发掘,微电影产业化粗具雏形,但由于对微电影的功用缺乏清晰认识,科学有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微电影市场目前整体还处于低层次、粗放型发展阶段,制作水平良莠不齐,产业环境难如人意。在现代经济体系中,资本的有效介入对于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利用投资渠道管理来推动微电影整体水平的提高,对微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微电影产业的筹资环境
(一)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态势向好
近几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呈现了加速发展的势头,资本也对其表现出了高度偏好。根据有关统计数据,2014年国内文化传媒产业产生了包括影视、广告、出版等多个细分行业在内的169起并购案例,涉及资本1605亿元,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始终高于GDP整体增幅,业内人士认为,“文化产业的资本热潮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②。从2010年开始,微电影作为一种独立的视觉艺术形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受众群体的扩大,微电影市场的影响力也在快速提升,其在艺术表现、渠道构建、传播效果等方面都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投资价值由此逐步凸显。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对于文化产业的投资也将由前期的盲目逐步转向理性,对于文化消费需求深层次的发掘将成为外部资本下一步的主要投向。微电影作为新兴的视频发展方向,集合了互联网、微时长、微投资、移动媒体等诸多热点,且微电影行业对资本的需求还远远未被释放,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投资潜力。
(二)互联网视频业务正经历转型升级的浪潮
2015年,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超过50%,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网络视频用户504亿,网络视频仍然是互联网公司的重要业务内容。随着国家宽带建设水平及网络视频传输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网络视频服务的受众群体快速扩大。在此基础上,我国网络视频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在资本市场上,国内视频企业出现了大规模上市和合并浪潮,企业实力和发展潜力都迅速增强,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等几家大型视频网站逐步成型。得益于国家对视频盗版等网络侵权事件打击力度的加强,主要视频网站用户付费业务2015年取得了明显增长,并有可能成为视频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时,大型视频网站加强产业布局,纷纷进军互联网电影产业和网络剧的开发,将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也为微电影行业引入了更有实力的投资方。
(三)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的不断宽松
在国家各方面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我国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水平已经有了明显提升,很多阻碍文化企业生产要素有效配置的不合理规定被废止,文化产业对资本的吸引力正在加强。多个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定,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支持体系。另外,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在沪深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的文化公司快速增加,文化传媒题材股票经常会受到资金的追捧,反映出资本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预期,这对微电影市场的发展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二、现阶段国内微电影市场的筹资渠道不够通畅
从国内外的现实经验来看,许多新兴产业在发展的初期都会遇到融资困难的问题。虽然发展潜力得到了行业和市场的肯定,微电影产业的筹资渠道目前也并不成熟和通畅。
(一)收益风险影响微电影融资的可持续性
就大多数实体产业而言,由于对市场有着深入而科学的前期调研,在技术标准和市场需求等产业生存环境稳定的情况下,资本对生产成本和预期收益是有着客观一致判断的。但微电影的行业特征与非文化类产业却有很大不同:首先,电影投资是以项目为单位而进行的创意性生产,它具有阶段间歇性生产的特征。③在最终投放市场前,其已完成了项目的主要投资,沉没成本所占比例较高,如果影片投放市场后不能迅速收回投资,大幅度的亏损将对公司生产的连续性产生影响。其次,文化产品是为了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而生产的商品,而受众对其使用偏好和消费品位却是极其多元和难以把握的,很多文化产品的投入与产出之间也因此并不严格遵循正比例关系,电影行业表现尤为明显。如2013年瞄准“青春需求”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其总投资与宣发成本仅仅6000万元,但其创造了72亿元票房。但2014年的历史题材电影《太平轮(上)》,制作成本为24亿,票房却仅有195亿元,投资方亏损不可避免。对于缺乏成熟产业链的微电影产业来说,这种风险将会被进一步放大。按照目前的市场环境,除了商业定制微电影,如果今后大部分微电影收回投资的渠道主要依赖线上付费点播,那么与具有排他性的传统电影发行渠道相比,微电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产品收益的不确定性将肯定影响资本再生产的投入意愿。
(二)行业特征制约其与社会资本的有效对接
构成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多是知识版权、人才、创意方案、剧本等非不动产,其具有生产成本和收益不确定性特征,这就使很多企业在向社会融资时因缺少金融机构普遍认可的担保抵押品而面临众多困难。根据研究数据,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贷款余额只占到全国各产业贷款余额的02%,发展空间仍然巨大。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新兴势力的微电影,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本应是其健康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其融资难题显然更加严重。传统影视项目的投资方一般是具有雄厚实力的传媒集团,它们中的很多甚至还具有上市公司的背景。与此相反,微电影的制作方则多是一些新兴的文化传媒公司,他们点多面广,普遍存在时间较短,规模不大,也缺乏成熟的运作模式和经验。这种初创期的小企业,由于缺乏稳定的现金流支撑,且缺乏有影响力的微电影作品,因而在对各级资本的吸引力方面处于弱势。文化产业共同风险和微电影行业现实缺陷的叠加导致现有金融服务机制无法有效对接微电影生产的实际筹资需求,产业筹资渠道更加狭窄。
(三)筹资渠道建设缺乏政策的有效支持
近几年来,为了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减轻文化企业的经营负担,提升政府对文化企业的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们应该注意到,现有针对文化产业的诸多优惠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表现出了“公平性不足、受惠面不广、缺乏实质突破”④等缺陷,政策的支持作用并未全部发挥。这些政策的受益者多为大中型文化企业,作为微电影生产主力的小微企业,得到的支持其实很有限,微电影行业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服务等方面更是亟须有关部门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不仅如此,为了加强对微电影等行业的管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和相关补充通知,对微电影制作方和播出方的资质都做出了严格规定。这些规定大幅提高了微电影行业的进入门槛,使很多投资者转变了微电影行业发展前景的乐观态度,2014年微电影市场的发展随之遇冷。由此可见,政策层面的支持对产业资本的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微电影市场筹资渠道建设思路
电影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行业,而随着微电影市场的不断成熟,其上述两种典型特征也将逐步凸显,因此,利用融资渠道的建设对微电影市场施加积极影响,进而推动我国微电影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一)继续完善微电影筹资的相关政策
政策是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的有效手段,微电影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在现有产业融资政策体系业已形成的前提下,加快各项政策的落地,去除微电影产业筹资的政策障碍。尽快制定针对微电影产业的无形资产评估评价体系,鼓励相关交易平台开展针对微电影的担保抵押评估业务,降低社会资本进入微电影产业的风险和成本。同时,借鉴国内外电影行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加强对微电影产业筹资瓶颈和作用机制研究的基础上,呼吁国家增加对于微电影制作的资金资助,改进国家电影扶持基金使用机制,有效激发政府资金的杠杆和产业引导作用,最终构建微电影产业筹资的良好政策环境。
(二)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对资本的吸引力
通过仔细研究过去几年国内市场上微电影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资本与微电影市场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的关系,如 “11度青春系列微电影”,在起步阶段就会集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导演和编剧,进而赢得了中国电影集团联手优酷网投资,某汽车品牌的全程支持,推出了《老男孩》《拳击手的秘密》《李雷和韩梅梅》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微电影作品,引爆了国内微电影市场。从宏观角度看,能够引入实力雄厚投资方的作品往往能够会聚优秀的导演和编剧等核心要素,保证了产品的精良制作,依靠推送平台的巨大受众群体,因而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收益。另外,微电影在渠道、时长、内容等方面与传统电影都存在着明显差别,对其创作规律的发掘还需要行业和学者的进一步努力。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微电影市场应注重内涵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盈利能力,以自身竞争力提升产业对资本的吸引力。
(三)创新筹资方式,拓展筹资渠道
作为从属于文化大产业的微电影产业,其筹资虽然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但近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日益成熟,可供微电影市场选择的筹资方式也更加多元。首先,现有微电影生产仍然主要依赖广告主投资,但现代众筹作为一种通过互联网发布筹资项目并筹集资金的开放性微型筹资模式,在微电影融资的实践中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值得我们关注。其次,由于单部微电影的投资较小,风险则相对较大,我们也可以借鉴电影生产中的项目打包做法,将多个优秀的微电影拍摄计划作为一个项目进行融资,用以分散风险,降低融资成本。最后,尝试采用全产业链融资的形式,在微电影生产的版权交易、广告植入、渠道推送等各个融资渠道引入投资方,降低单个投资者的风险。通过筹资渠道创新,我们可以逐步摸索出适合微电影市场的筹资模式,避开微电影筹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在推动微电影市场专业化的同时,我们需要以更加科学的视角和专业的心态来对待微电影筹资,提升各市场主体对于筹资作用的认识,使筹资渠道建设成为微电影市场发展的有效推动力量。
注释:
① 李博:《年产量过万后,中国微电影还缺什么》,《中国艺术报》,2014年9月12日,第4版。
② 刘阳:《聚焦风口上的文化产业:投资文化产业别太任性》,《人民日报》,2015年6月4日,第17版。
③ 陈庆德:《论文化产业的生产特征与组织多样性》,《思想战线》,2006年第4期。
④ 李晖:《关于进一步出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建议》,人民论坛:http://www.rmlt.com.cn/2015/0311/376452.shtml,2016年1月22日。
[作者简介]汤涛(1983— ),男,河南睢县人,硕士,黄河科技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