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儿
南半球秋天5月的阳光温煦柔和,给漫山遍野、
连绵起伏的葡萄园染上了一层淡金。一潭碧绿池塘边
一株孤独的树,像是这世间最优美的一次等待
一进大康斯坦夏酒庄大门,苍柏小径浓荫匝地,大片葡萄园在阳光下静谧如时光之谜,心立刻沉静下来。
庄园里的建筑多为纯白色,中有着拱形尖顶。这在开普敦似乎随处可见,我们住的酒店也有类似的建筑元素。据说,这是典型的荷式开普建筑风格。当年荷兰人来到开普敦,将荷式与开普敦本地的建筑风格融合在一起。以前的房子都是茅草顶的,荷式开普建筑中间的拱形尖顶则是水泥做的,这是为了火灾时主人可以从中间的大门逃出来。当然了,一般穷人是建不起这样的水泥尖顶的。
康斯坦夏酒庄可谓大名鼎鼎,被公认为开普敦6个不可不去的经典景致之一。
1685年,开普敦第一任总督、荷兰人西蒙·范德斯代尔在此创建了这个酒庄,将其命名为康斯坦夏。1712年西蒙去世后,庄园几经易手,被分成几块。1716年,一位名叫Oloff Bergh的人购得酒庄的部分产业,将其命名为古特·康斯坦夏。又经一次易手后,1778年康斯坦夏酒庄被德国后裔Cloete家族购得。在漫长的岁月里,这个南非元老级酒庄,一直是引领南非葡萄酒产业的旗帜。
古特·康斯坦夏中的古特,即Groot,是南非荷兰语(阿非康斯语)中“大”的意思,而我们第二天下午去拜访的Clein Constantia的Clein,则是“小”的意思。
导游一直跟我们强调,小康斯坦夏的一款甜酒,去年被英国皇室用来招待习近平主席。“那真是一款特别好喝的甜酒,当年也是拿破仑的最爱,后来他被囚在海岛上的时候,每个月都差不多会有30 瓶Constantia葡萄酒专门为他送去。”
在主人的带领下,我们乘坐两辆皮卡,一路驰向半山。南半球秋天5月的阳光温煦柔和,给漫山遍野、连绵起伏的葡萄园染上了一层淡金。一潭碧绿池塘边一株孤独的树,像是这世间最优美的一次等待。
车子在半山一处观景台边停下。主人们从车里搬出起泡酒和酒杯。就着无边美景,我们在日光下小饮。
阳光注满酒杯,午后的清新与香气弥漫,风吹起头发和裙裾。远眺更远处的福尔斯湾,遍植葡萄的康斯坦夏山谷连绵不绝,像一个充满诱惑的深渊,我们越走越近越深,放任着身心去感受那从未有过的迷醉与微醺。
我想起在撒哈拉沙漠和东非大草原的阳光早餐,再一次确信,非洲,就是一大片值得多次抵达的神奇之地。
从葡萄园下山,我们的面前已经摆上了四款上好的小康斯坦夏出品的葡萄酒。小康斯坦夏是南非开普敦地区唯一一个赢得南非农业局功勋奖章的酒庄。它出产的葡萄酒通常只在酒店、餐厅或葡萄酒专卖店里才能买到。好些朋友都提醒我一定要喝著名的“长相思”,可是这里还有比“长相思”更好的呢。
我们先是品了一款清新的起泡酒、两款红葡萄,最后,终于迎来了最著名的甜葡萄酒Vin de Constance。
从地质学的角度来说,小康斯坦夏酒区的土壤结构主要是花岗岩之上的砂质冲积土层,有很好的排水性,其中的粘土成分又有一定的保水性,这对于干燥的夏季中葡萄的生长特别重要。小康斯坦夏葡萄园的风土条件非常适合一种名叫芳蒂娜麝香的葡萄的生长,而这种珍贵的葡萄品种则被专门用于酿造酒庄最为知名的南非甜葡萄酒Vin de Constance(康斯坦天然甜白)。
据说早在西蒙总督开辟康斯坦夏酒区的时候,他曾派人在不同地点采集土壤样本进行研究分析,最终发现这处面向福尔斯湾的山谷具有最佳的潜质:介于两个大洋之间的半岛,拥有凉爽湿润的东风,能够确保这里酿造出优质葡萄酒。
Cloete买下酒庄后,又陆续种下多种葡萄。经过精心酿造和陈年储藏,通过海路运往欧洲,一直是欧洲王室的御用甜酒。就是这位果敢又勤奋的德国人,以当年寂寂无闻的产地来命名了这款甜葡萄酒。
看康斯坦天然甜白的酒瓶,仍是最早期的500毫升的古老模样,而非如今通用的750毫升。酒庄主人一边表情郑重地为我们倒酒,一边讲述着美酒的酿造故事。
葡萄会留在葡萄藤上,直至成熟得像葡萄干,甜度堪比蜂蜜。手工采摘下来,经过数天的带皮浸渍——这会给汁液带来漂亮的金黄色,才进入压榨和酿造程序。再经过两年的法国橡木桶陈放、3年的瓶储之后,才会最终成为我们杯中的模样与滋味。
这真是我们喝过的最好的葡萄甜酒,金黄如琥珀,甜蜜似蜂糖。这也是第一次,我觉得完全可以用琼浆玉液来形容杯中物。
作为全球六大葡萄酒产区的南非,还有一个独有的葡萄品种皮诺塔基。这是南非人用黑比诺和神索杂交而成。只是喝过这款琼浆般的甜酒后,我们再也想不起其他。
有人说:如果举行世界葡萄酒园的选美比赛,南非葡萄园总是决赛选手。是啊,这个来自葡萄酒新世界的选手,却又有旧世界的优雅,如两个世界在非洲大陆上碰撞出的最美丽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