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丧尸更可怕

2016-10-27 16:40杨时旸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36期
关键词:丧尸釜山同类

杨时旸

当他们拒绝帮自己的同类脱离险境,宁愿看着他们陷入死亡也不愿施以援手的时候,他们到底还是不是人?其实,大多数丧尸片写的都是人,人往往比丧尸更可怕

这两年,韩国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品在经历了最初的被赞叹之后,开始衰落。那些无论什么故事都会故意黑公检法和抨击腐败的设定,显得愈发具备表演性,而丧失了早期的尖锐与力度。比如最近那部著名的《隧道》也不可避免地落入了这样的窠臼,在这样的背景下,《釜山行》被热捧就不难理解。它是韩国电影工业中生长出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虚构的、讲究商业性和完成度的、问向人性而不只是滞留于政治表面的作品。

丧尸题材有很多珠玉在前,电影姑且不论,美剧《行尸走肉》其实已经很难被超越。囿于篇幅,电影不可能像美剧那样不急不缓地慢慢呈现人性和人心的蜕变,一点点抖落出不同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更无法回溯每一个人的背景以达到煽情的效果,但是《釜山行》还是以精炼的方式把丧尸题材最主要的几个面向比较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基金管理人石宇带着女儿去釜山,准备把女儿送到前妻那里,途中在车上偶然遭遇丧尸病毒爆发。这样的设定非常聪明,作为一部低成本电影,它有效地控制了外景和特效的投入,而是彻底将其改造成了一幕逼仄空间中的残酷人性实验。从故事本身来讲,它有利于观众聚焦于几个主角,把效益最大化,而从效果呈现来说,外部环境的灾变,通过不多的搭景和车窗外一晃而过的丧尸去解决,留白的处理手法,反而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恐惧效果。

换句话说,导演既明确地使用了丧尸题材,但又巧妙地扭转、拆解了这个题材,从《雪国列车》《东方快车谋杀案》《行尸走肉》《汉江怪物》等等作品中进行了抽取和混搭,最终,《釜山行》变成了一个有着通关打怪的外壳,人性实验的内核,丧尸题材名头的封闭空间内的叙事模板。在一切残忍和崩塌之后,还保留了希望,孩子和一个孕妇幸存了下来。孩子唱起了婉转的歌谣,那首原本要献给父亲的歌,现在变成了献给人类的挽歌,在刚刚见证了人性的裂变之后,孩子仍然通过歌唱这种人类独有的方式打动了同类。这一切都符合商业类型片的基本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釜山行》几乎可以当做东亚小制作灾难类型片的范本和教材。脱开外部制作话题,谈论内容,《釜山行》的几次翻转以及对于人性的探讨也恰到好处。

和美国同类电影的设定不同,基本上那一类作品都有一个标准的领袖型主角,但《釜山行》中的男主角是带着一身毛病登场的,自私又懦弱,但之后都被现实激发出了某种光辉。而与此同时,这部电影的正反派设定又非常鲜明,男主角石宇和奋力保护家人的大叔显然是正义的一方,而那个极度自私的交通公司的高层代表着普通意义上的“坏人”,随着灾变的加深,每个人的小心思和面对大是大非时迸发的人性的光与暗,都呈现得真实可信,这是一层个体化的精神变异;而到了后来,人们的恐惧感催促着人心变异的速度,一群人开始不相信另一群人,他们在一些人的鼓动下拒绝同类进入自己的车厢避险,那个瞬间,生发出了强烈的拷问: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被认定为人类?人与那些丧尸的区别,显然不只是外显性的特征,因为你看着那些尚未被感染的人类,却有着和丧尸一样残忍的内心。但当他们拒绝帮自己的同类脱离险境,宁愿看着他们陷入死亡也不愿施以援手的时候,他们到底还是不是人?这个无人能回答的拷问超越了个体层面,构成了群氓之族层面的问题。其实,大多数丧尸片写的都是人,人往往比丧尸更可怕。

而对于有关死亡的处理方式,《釜山行》也做得非常成功。直白点讲,好人和坏人都死了。象征着人性善良一方的父亲因为感染,不想伤害孩子,而选择了自决,而坏人也惨死于灾变。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处理方式不但成功地引发了悲情的高潮也完美地避免了那种惩恶扬善的老套调子。

《釜山行》把丧尸这种典型的西方式设定完美地移植到另一种文明当中,它嫁接着不同的背景,却反射着普遍的人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韩国电影一次次向上攀爬,让人们见证着多向度的开掘,这种不停地实验本身就足以让人尊敬。

猜你喜欢
丧尸釜山同类
精致
《釜山行》续集定名《半岛》
丧尸登陆
丧尸套路为何玩不腻
丧尸套路为何玩不腻?
“韩流”
同类(共4则)
丧尸出没,请注意!
多思多想收获多
眼镜蛇咬了同类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