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型理论看英语被动句的语义特征

2016-10-27 01:57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外力范畴被动

许 芳

(湖南师范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 长沙 410081)



从原型理论看英语被动句的语义特征

许芳

(湖南师范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 长沙 410081)

以原型范畴理论为基础,从典型事件模式以及动作链出发,以被动事件的认知过程为切入点对英语被动句进行了研究。被动句是一个原型句法范畴,有原型范畴成员和非原型范畴成员之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原型被动句和非原型被动句的语义特征。

原型理论;被动句;原型;非原型;语义特征

被动句式是英语学习中较难处理的语言现象之一,其语义关系和语用环境比较复杂和微妙。多位语法学家和学者从语态范畴的角度和句式的角度对被动句作了大量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如:Curme[1]将被动结构分为动作被动态和状态被动态;Quirk[2]提出了被动等级的概念,将be+en结构分为真被动,半被动和假被动;Sylviane Granger[3]根据be+en结构的句法特征以及-en中的词汇特征将被动结构分成七类。综观以往的研究可以看出,对被动结构的各种研究大多注重对语言结构的分类描写,这些描述和概括是全面和客观的,为学习者习得被动结构奠定了基础,但是各种不同形式的分类,既繁琐又相当复杂,容易使人混淆不清。我们知道,语言是认知的一部分,对语言的描写必须参照人们的认知过程。要想做到描写的充分性,就必须对语言现象做出解释。本文拟从原型的角度对英语被动句的各种形式重新分析,以求做出新的解释。

一、原型范畴理论与英语被动句

范畴是人类理解和认知世界的基础,范畴化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语言学家及心理学家提出了许多关于范畴的理论,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原型范畴理论。美国心理学家Rosch[4]通过对颜色范畴的研究证明了认知原型的存在。大量的实验证实,原型具有普遍意义,概念主要是由其原型来表征的,范畴具有原型结构。原型范畴理论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范畴是依靠典型特征建立起来的概念;范畴成员之间具有相互重叠的属性组合,形成家族相似性;成员之间地位不平等,有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之分;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不明确的。原型范畴效应广泛存在于非语言概念结构中,在语言结构中的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也会突显原型效应。我们认为,英语中的被动句式可被视为一个句法原型范畴,它由原型被动句与非原型被动句构成,在这个范畴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成员为原型,远离中心位置的成员为非原型,非原型被动句不断偏离原型而使原型范畴不断扩大。

二、典型事件模式,动作链与被动句

“典型事件模式”是由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创始人Langacker教授提出的。他认为,在典型事件模式中,存在着各种相互交错的实体,这些实体被能量推动从而产生相互作用。当某个实体对另一个实体产生作用时,就将能量传递给了对方。接收到能量的实体又将能量传递给第三个实体,直至能量被最后的实体所吸收,并发生状态改变。实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被描述成“动作链”或“行为链”[5]。典型事件模式中包括两个参与者:施事和受事。施事和受事通过能量的传递而产生联系。

图1 主动事件

图2 被动事件

图1和图2分别对应主动事件和被动事件的识解过程。Tom是施事者,the vase是受事者,分别位于能量传递的起点和终点(能量传递的方向如箭头所示)。Tom和the vase通过物理(身体)接触相互作用,Tom传递能量,the vase吸收能量,状态发生改变。主动事件从施事者的角度来识解全过程,代表正向识解;被动事件则从受事者的角度来识解全过程,代表反向识解。在被动关系事件中包含几个概念成分:受事者,施事者和外力,各概念成分经过语言表征,就生成了各种被动句。例如:

1) This violin was made by my father.

2) I was a bit surprised at her behavior.

3) Mary is loved by John.

4) The building is already demolished.

三、原型被动句的语义特征

原型最先进入人的认知领域,是人们在理解事物关系时区别于其他类似关系的认知参照点。被动句作为一个句法原型,也有原型和非原型之分,根据被动句中各个概念成分的特征,我们将英语原型被动句的语义特征归纳如下:

(一)受事被外力完全控制,状态发生根本性变化

原型受事(人或物都可以成为受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受事被施事完全控制,二是受事受到施事的外力作用发生了根本变化。变化导致的结果有两种情况,第一,受事的存在形式发生改变,第二,受事的消失。

(二)动作链中传递真实的物理力

在被动事件中,受事状态的改变必然涉及到能量的传递和吸收,而通过身体接触直接传递的物理力能够被最先感知。根据人的认知规律,物理力是人类最早观察到的动力,因为它的作用过程是通过两实体之间的物理接触,是最容易被人们亲身体验到的。作为典型的外力,应具备以下特征:(1)它是使受事发生变化的唯一驱动力和直接能量来源;(2)力从被发出到被接受,中间没有任何媒介;(3)力作用于受事后产生显性的结果,且力作用的过程与力作用的结果是统一的,这种真实的物理力在词汇层面上便表征为致使动词,致使就是力。

(三)施事是动作或行为的直接发出者

在被动事件中,受事受到施事所施加的外力的影响从而发生了状态的改变。作为施事者,必须是能够推动动作链发生的参与者,对受事产生影响并使之发生变化。由于施事不是被突显的部分,因而经常可以隐去。

在这三个概念成分中,受事是被突显的成分,外力是核心,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在句法层面上表征为原型被动句。

5) Many soldiers were killed by the enemy.

6) I was hit (by him).

7) The door was opened.

例5-7是典型事件模式的句法化表征,受事和施事通过动作链而产生联系,都体现了能量传递的过程和结果。在能量传递的过程中,施事和受事有物理接触,存在着真实的物理力,这种物理力在词汇层面上分别表征为致使动词kill,hit和open,且受事受到物理力的直接作用都发生了状态性的改变,是原型被动句。例5中,主语Many soldiers受施事外力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状态变化,是原型受事者;the enemy是有生命的人,是原型施事者。随着kill物理力的传递,士兵必然由活着的状态进入死了的状态,而且,kill将施力的过程和结果集于一身,不仅体现施力的过程,而且体现施力之后受事所处的状态和结果,形成一个完整的动作链。例6中,随着hit所传递的外力直接施加于受事之上,原型受事“我”可能会出现倒地,遍体鳞伤甚至是死亡等状态的改变;例7中,门也因受到外力的直接作用由关闭的状态进入到打开的状态。因施事并不是关注的焦点,经常不被指明。Shibatani[6]认为,被动句原型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施事的降焦(defocusing of agent)。

四、非原型被动句的语义特征

被动句作为一个原型句法范畴,它以原型被动句为核心不断向外扩展,形成从原型到非原型的连续体。非原型被动句的语义特征可归纳如下:

(一)由原型受事到非原型受事

8)One dog was killed by its own master.

9)The beauty of the house is killed by the ugly fence.

例8中受事one dog作为有生命的实体,受到施事所施加的物理力的直接作用,发生了显性的状态性的根本变化,是原型受事。例9中受事the beauty of the house是无生命的实体,其状态并未改变,因此是非原型受事。施事the ugly fence也是无生命的物体,无法将外力直接施加到the beauty of the house等抽象物体上。但我们通过自身的经验感知,是篱笆墙的丑陋破坏了房子的美观。这样就把真实的客体投射到抽象的事物中去,把真实能量的传递投射到了想象的能量传递中。因此,随着原型受事转向非原型受事,被动句就由原型扩展到非原型。

(二)由物理力到非物理力

10)Agatha was helped.

11)Ken was given an ultimatum.

12)The results were believed/understood/doubted/suspected by everyone.

13)Sally is liked/adored/hated/despised/admired by Jerry.

与原型被动句相比,以上各句动作链中力的强度明显弱化了。在例10和例11所展现出来的动作链中,受事与施事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因而没有真实的物理力的传递,受事的状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显性改变。这种外力可被视为一种言语力,它使受事发生令人不易觉察到的心理或行为上的后续变化:如Agatha得到了帮助,可能会使她产生一系列的好的改变;而Ken被给予了最后通牒,也可能会促使他在行为上有所改进。与直接的物理力相比,言语力不传递实在的能量,而是通过言语接触或言语行为使得受事在思想上或行为上发生变化。例12和例13中也没有真实的物理力的传递,与例10和例11中的言语力相比,它传递的是一种更弱并且更抽象的情感力,只有具有主观情感的人才能够传递情感力。情感力虽然并不使受事产生根本性变化,但却能够影响受事。believe,suspect,adore,admire等情感动词所传递的情感力虽然没有给受事者带来任何变化,但却给受事带来了有利或者不利的影响。因此,例10和例11是被动句原型范畴的中间成员,而例12和例13则是边缘成员。它们都属于非原型被动句。

(三)动作链由完整到不完整

14)His bills are paid,so that he owes nothing now.

15)The wall is painted,so it looks nice.

16)The house is surrounded by that huge brick wall.

易仲良[7]将上述句子归为类被动句,认为类被动句不属于被动句,be+en中的be是连系动词,-en不具动作意义而衍生出形容词意义。这种be+en形式只表状态,不表动作,更谈不上施动,因而不是被动句。从原型范畴的角度来看,以上各句都可被视为非原型被动句。这是因为人们在认知的过程中,为了表达更加复杂的概念,通常会用一个已知概念去认知、理解和构建另一个概念,使语言不断适应人类认知发展的需求。例14-16展现的是受事所处的状态和结果而不是过程,这种状态和结果是外力施加所致,与施事者的施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它凸显的是受事所处的状态,一般要略去施事。试比较:

17)a.The glass is (regularly) broken by vandals.

b.The glass is broken.

18)a.The town was destroyed (house by house).

b.The town was (already) destroyed (when we got there).

例17a 和18a 展现的是完整的动作连,体现施动过程和结果,是原型被动句;例17b 和18b中动作链不完整,只展现了外力作用后的结果,即受事所处的状态,是非原型被动句。

(四)受事者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形式表征为get + v-en)

在原型被动概念中,受事完全被动地接受由外力所施加的动作或行为,对整个过程中的动作和行为没有任何作为。例如:

19) Three of Susan’s paintings were accepted for an exhibition in Melbourne.

20) Jack was injured by a careless player.

Susan本人并没有施加任何外来影响力而使她的画被接受;而Jack受伤也与他本人没有任何关系。试比较:

21) Susan got three of her paintings accepted for an exhibition in Melbourne. (Good for her)

22) Jack got injured by a careless player. (How unfortunate for him)

在get型被动句中,受事主语既是事件的控制者,又是受到事件影响的客体。Susan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她带来了好的结果;而Jack受伤与他自身的行为有关,并且给他带来了不幸的后果。Givon[8]发现加入决心意图类副词(intent adverb)后,get-passive中主语对事件的意志性比事件的施动者要强得多。试比较:

23) John was treated by a bad doctor deliberately.

(The doctor acted deliberately)

(*John acted deliberately)

24) John got treated by a bad doctor deliberately.

(John acted deliberately)

(*The doctor acted deliberately)

例23中施事更具有主动性,受事只是完全被动地接受,而例24中受事主语John比施事doctor更具有主动性和意愿性。Langacker[5]认为,主语不一定是受影响的经历者(experiencer),但在某种程度上是暗含在某种经历关系(experiential relationship)中的,所以我们发现这类结构暗含着事件有某种外在的控制力。如:

25) Linda got (herself) appointed to the governing board.

26) Gordon got dismissed again.

27) All my books got stolen.

28) Another bank got robbed last night.

例25中主语Linda施加了某种控制力而使得她获得了被任命的结果;例26中Gordon对自己被解雇是负有责任的,是一种潜在的控制力。例27中暗含了书的主人的某种行为与书被偷有关联,书的主人既是行为的责任人,又是受影响者。例28中隐含了银行职员的某种疏忽导致了银行被劫。Fisher[9]指出,实现语言语法化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以同构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转移,即在概念的语法化过程中以和某一新概念意思相近的概念的表达形式来表达这一新的概念。在get-passive中,受事的主动参与这一特征就通过get来体现。get源自实义动词,表达动态概念,与受事的动态特征相呼应,体现了同构相似性。从be-passive到get-passive,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从形式到意义上实现了原型到非原型的转变。

综上所述,英语被动句作为英语语言中一个重要的句式结构,是由原型被动句和非原型被动句组成的句法原型范畴,组成原型范畴的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并形成一个连续体,使得这个范畴不断扩展。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层面和句法层面的范畴化角度对原型被动句和非原型被动句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对英语被动句中的各种形式做出合理的解释。

[1] Curme,G.O. Syntax [M]. Boston: D.C. Heath and Company,1931:437-447.

[2] Quirk R. ,S. Greenbaum,G. Leech,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M]. London: London Group Ltd,1972:159-171.

[3] Granger,Sylviane. The BE+PAST PARTICIPLE Construction in Spoken English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Passive [M]. North-Holland: El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1983:28-92.

[4] Rosch,E. Principles of categorization [J]. In Rosch & Loyd. (ed.). Cognition and Categorization [C]. Hillsdale,N.J.: Erlbaum,1978:27-47.

[5] Langacker,R,W.Grammar and Conceptualization[M]. Berlin /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1999:67-69.

[6] Shibatani,M. Passives and related constructions: A prototype analysis [J]. Language ,1985,61(61):821-848.

[7] 易仲良.英语动词语义语法学[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54-181.

[8] Givon,T.Syntax:A Functional-Typological Introduction,vol. II[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0:157-172.

[9] Fischer,O. On the role played by iconicity in grammaticalization processes [A]. In Marx Nanny and Olga Fischer(ed.). Form Miming Meaning [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1999:345-347.

[编校:杨琴]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glish Passives Based on the Prototype Theory

XU Fang

(College English Department,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81)

This paper,based on the prototype theo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anonical event model and action chain,studies the passive sentence from the cognitive process of passsivization. The paper shows that the passive is a syntactical prototype category composed of prototypes and non-prototypes and analyzes the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totype passive and the non-prototype passive in the passive category.

prototype theory; passive sentence; prototypes; non-prototypes;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

2016-04-25

许芳(1973- ),女,湖南津市人,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大学英语教学。

H314

A

1671-9651(2016)03-078-04

猜你喜欢
外力范畴被动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带低正则外力项的分数次阻尼波方程的长时间行为
主动句都能转换成被动句吗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第五课 拒绝被动
常见运动创伤的简单处理方法(二)
四列氮氢气往复压缩机外力及其平衡的分析与计算
对物理教材中的几个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