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建玲,迟海洋
(1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430;2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化学探究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谢建玲1,迟海洋2
(1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广东广州510430;2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微课和翻转课堂是广受师生欢迎的一种课程教学模式。本文结合中职化学教学特点,以“金属钠的性质”为例,设计一节在微课支持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的化学探究类实验课程教学的教学设计。最后,结合案例总结出此种教学模式,有利于解决该类课程课时不足,实验药品昂贵,安全隐患多,实验室开放时间少等问题。并充分说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化学探究类实验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微课;翻转课堂;化学探究类实验教学;教学设计;金属钠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或难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1]。
“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是近几年国内外教育者们关注较多的教学模式之一,它的核心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传统的“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内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生生、师生互动交流,从而完成知识内化与吸收的教学形式[2]。
对于中职教师而言,化学探究类实验教学,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这类课程,一般授课课时安排不够,实验药品昂贵,安全隐患多,实验室开放时间少,所以学校和老师很难保证学生在这类课程能有效的进行学习,学生动手参与实验的机会少,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翻转课堂”和“微课”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如果学生能够通过课前微课视频的观看,完成实验相关知识的学习,节省出课堂上学习时间,将实验的重点、难点作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参与交流讨论、获得老师指导,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更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动手机会少,实验时间不足的问题。
要将微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化学探究类知识的教学中,就必须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关联教学[3]。化学探究类实验知识的教学是将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课程,通过实验现象,领悟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技能,是学好这类知识的基本要求。根据“翻转课堂”理念,教学的具体实施要做好以下准备:
1.1教师课前学习资源准备
“翻转课堂”教学所需的学习资源包括PPT、教学设计、微课视频和练习等。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制作教学设计和微课视频。查找和收集所需资料,设计学习任务单,将学习资源包的内容准备好之后,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前学习。
1.2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学生拿到学习资源包之后,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观看微课视频,PPT等,听老师讲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学习进度,例如在金属钠性质探究中,钠与水的反应较复杂,学生可反复观看视频,同时学生也可进入交流平台和老师和其他同学共同探讨实验现象等。学习完成之后,完成学习任务单,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疑点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讨论。
1.3课堂活动
“翻转课堂”的课堂学习活动从学生提出问题开始,学生将自己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惑提出来,需要老师和同学来解答。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对学生提出的疑惑进行讨论解答,问题解决后,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和本课的内容安排,然后带领学生进入真实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由于学生课前进行了学习,对实验内容和要求有了充分了解,并对实验中的疑问有了解答,这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和效率。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实验过程和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在整个课堂中,学生是主体,学生通过同伴间、小组间、师生间的交流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促进知识内化过程,教师起着引导作用。
1.4反馈与评价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反馈和评价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反馈和评价,教师们可以掌握到学生是否能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从中发现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以中职一年级《化学》第四章“金属钠性质”为例,说明在微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在化学实验探究类知识教学中的应用。
2.1教学内容与目标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金属钠在化工生产和生活中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元素,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规划新教材《化学》中,该元素的学习列于第四章《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首,也是中职学习阶段接触的第一个重要金属元素,而钠是碱金属中最具代表性的物质,掌握了钠的学习方法,可以由个别推广到一般。为后面金属元素的学习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并且已经学习了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掌握了元素学习的基本方法,初步建立了由表及里,通过结构去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同时,初中阶段对氯化钠、碳酸钠等钠的化合物已有所了解。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并有了初步的化学实验安全操作意识。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实验现象描述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总结出钠的性质;能根据钠的性质推出钠的存在方式、用途及保存方式;能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及记录,并能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对比等方法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重视实验的规范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钠的化学性质,尤其是钠与水反应。难点: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钠的性质等。
(5)教学方法。本课利用微课,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前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微课视频,任务单等教学资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相关内容资源包,带着疑问上课堂,课中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分析、总结学习内容,小组合作不能解决的问题向老师求助,老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最后通过评价反馈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2“翻转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1)微课设计 本课的特点之一是需要微课的支持,因此在课前针对教学内容录制四个实验视频: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探究、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钠与硫在研磨条件下反应、钠与水的反应。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观看这四个微课视频,并完成根据教学任务和微课视频制定的学习任务单。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学习任务单Table 1 Learning task list
续表1
5.微课视频金属钠与水反应钠与水反应现象对实验现象解释钠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钠一个小球钠与水反应热,钠熔点小球迅速动发出响声钠与水反应有生成滴入酚酞,溶液变色生成碱6.自主探究走进课堂,亲自探究实验结论:1.金属钠的物理性质2.金属钠的化学性质7.完成练习
(2)内容学习
拿到学习任务单后,根据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拿到教师课前准备的学习资源包,根据自身的知识基础、现实需求、学习能力等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观看四个录制好的微课视频,同时进入交流平台和老师和其他同学共同探讨实验现象等。学习完成之后,完成学习任务单,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疑点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讨论。
(3)内化知识
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对学生提出的疑惑进行讨论解答,问题解决后,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和本课的内容安排,然后带领学生进入真实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由于学生课前进行了学习,对实验内容和要求有了充分了解,并对实验中的疑问有了解答,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将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实验过程和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在实验完成的过程中,通过同组交流、分析、总结,进一步完善任务单中的内容,而教师则通过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观察和任务单的填写情况,引导学生解决探究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分享实验心得体会,并通过指导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4)课堂反馈与评价
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课堂中的亲自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实验,共同讨论、分析,学生对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了深入的了解。此时,笔者安排了一个“滴水点火”的小魔术和一则与钠的性质相关的新闻报道“炸起千层浪 珠江“水雷”迷团待解”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且设计一些课堂评价表来了解学生对微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模式学习的接受情况。
(5)课后反思
在微课的支持下,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完成对《金属钠性质》的探究学习,学生在完成本课的学习后,能描述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了金属钠的化学性质,例如能与非金属和水反应,并能写出反应方程式,能解释反应发生的本质。学生若想拓展相关知识,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参考书或相关网站继续学习,实现自主学习,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重复学习。
将“微课”和“翻转课堂”引入到化学探究类实验教学中,是适应中职化学教学的需要,这一教育理念对中职化学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1微课节省教学时间,并能实现分层教学
“微课”是传统的结构课堂知识体系的打破,将知识点进行细化、形象化、透彻化教学的一种方式。是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4]。它的这一特点,正好解决了化学探究类实验知识授课课时安排不够,实验药品昂贵,安全隐患多,实验室开放时间少等问题,通过简短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学习的时间、强度、学习方式,从而理解实验的本质。这样有利于分层教学,为不同能力的学生创造公平的学习机会。
3.2微课下的“翻转课堂”促使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中职化学实验课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教材内容与课时严重不符,同时还受教学条件的限制,探究实验课的开展更上难上加难,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几乎没有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效果很差。利用微课下的翻转课堂,就会大大节省上课时间,加大教学容量[5],从而加快教学进度。
3.3“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化学探究类实验课程中的课堂主人
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讨论中学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提高[6]。中职生的课余时间很多,在充裕的课余时间里,他们可以有目标,有任务的通过学习平台、微课、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即时的交流和讨论,并且能随时学习,在课堂知识内化过程中,能亲自参与实验,有同组成员的帮助,有老师的指导,疑问得到及时解答,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3.4微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为学生提高了知识检漏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微课的支持下,对重点、难点知识,学生可以反复看,反复听,查漏补缺,不断巩固新知识,学生学习实践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度很高。而翻转课堂无论是课前的自主学习还是课中的知识内化,都为学生提高了一个共同交流的平台,针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需要共同讨论得出结论,并能相互反驳指出疑问,这都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微课的支持下,对化学探究类实验知识的教学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于促进中职化学教学方式转型、深化基础化学教育改革,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职业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吴蝉. 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3(10):17-18.
[2]汪晓东,张晨婧仔."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8):11-16.
[3]徐妲,钟绍春,马相春.基于翻转课堂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及支撑系统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5):107-112.
[4]秦炜炜. 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13(8):84-90.
[5]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3(4):65-68.
[6]丁建英,黄烟波,赵辉.翻转课堂研究及其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1):88-91.
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Based on the Micro Lesson in Chemistry Inquiry Experiment Teaching
XIEJian-ling1,CHIHai-yang2
(1 Guangzhou Medical Vocational School, Guangdong Guangzhou 510430;2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Guangdong Food and Drug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dong Guangzhou 510520, China)
Micro lesson and flipped classroom is a widely popular teaching mode amo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chemistry teaching featur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aking "the nature of metallic sodium" as an example, an inquiry teaching chemistry experiment class was designed based on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with micro lesson support. According to the case, it concluded that the teaching mode help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teaching hours, expensive experimental reagents, more safety hidden danger, less laboratory opening hours, etc., which fully explain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based on the micro class in the chemistry inquiry experiment teaching.
micro lesson; flipped classroom; chemistry inquiry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sodium metallic
G424.21
A
1001-9677(2016)018-02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