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良鲲,丁少军
(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江苏 南京 210037)
生物制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龙良鲲,丁少军
(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37)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生物制药专业属多学科交叉实践型专业,科研训练是培养该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本文阐述了以科研训练推进该校生物制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及效果评价,并对存在的相关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了分析。
科研实践;创新教育;人才培养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经济办学的重要举措[1]。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促进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的大形势下,高等学校必须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的提升,为社会输送各类型的高质量人才资源。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建设项目,各高等院校也在竞相探索符合自身办学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1-3]。生物制药学科属于生物、医药、化工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交叉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校生物制药专业为新建设专业,2013年开始面向全国正式招生。从第一届学生入学之日起,全体教师就开始针对本学科特点,尝试以科研训练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并希望以此为切入点,形成专业课程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思路,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具有竞争力的生物新药研发、成果转化及创业、经营管理人才。
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知识获取的渠道更加多样化且极为方便,学生们能够通借助网络资源学习各种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该尽快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和创新思维为重点任务。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他们是重要的创新源泉,也是未来的创业主力军。对于理工科学生,高校应该为其提供更多的实践创新平台,而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启发,以及团队合作及管理意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4-5]。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尤其在一、二年级时对专业的认识十分有限,因而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也较为迷茫,学习上缺乏方向和动力。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们对专业领域接触少、认识不深刻,缺少实践机会以准确把握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生物制药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实践型强的专业,尽管我们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实验,但这些实验属于验证型实验,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促进对经典理论的理解。毕业论文(设计)属于综合创新性质的实践教学,然其在第八学期进行。这个阶段的学生将求职、面试作为主要任务,考研的学生也需准备入学面试,故对系统的专业训练已经缺乏足够的热情和时间保证。因此,尽早让学生接触专业科研实践,既能促进生师相互了解,更能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到专业领域,使得他们更早的把握自己的职业方向,为未来的创新创业做好准备。
近几年,我系在师资力量逐渐完善的情况下,积极组织引导本专业学生参加全院范围内的“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类)”和教师的各类科研项目。在科研课题的设置上具有多样性,有微生物制药、植物来源药物的制备、新型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及药物代谢工程等,以供不同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由选择。课题来源既有来自教师的已有科研课题,也有教师和学生的自由选题。
我系生物制药1302061班共有学生32名。在学校正式发布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申报之前,全班学生已经踊跃联系专业老师表达参加项目研究的意愿。这充分反映了学生们对专业科研实践的好奇心。该年度,我系共有三个项目成功获得批准(包括一个省级重点项目),共15名学生成功参与项目。这三个项目分别为“桂花黄酮的提取分离及其活性鉴定”、“小蝉草纤溶酶的分离提纯、功能鉴定及发酵工艺”和“mTOR蛋白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功能评价”。在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过程中,学生们全面参与到查阅文献资料、申报项目、制定研究方案、并开展实验和进行结果分析等各个环节。指导教师重点承担基本技术操作的指导、实验安全教育和启发思路的工作。
在“小蝉草纤溶酶的分离提纯、功能鉴定及发酵工艺”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部分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和文献的查阅,衍生了一个新的课题“虫草透明质酸的发酵条件研究”,并自主开展相关研究。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同学们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管理能力。他们在科研工作中开展接力赛,轮流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到实验室开展科学实验。在建立透明质酸检测技术的阶段,曾出现检测效果不稳定的现象,这给相关同学带来苦恼。这种情况下,指导老师通过鼓励同学们多查阅文献,并制定科学的实验进行各种摸索,有同学也对实验中的阴性结果提出各种解释,但最终通过对比实验找到了正确的答案。这些事件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解决困难的能力、激发学习能动性,以及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我们更加注重科研过程而非结果,允许学生自由尝试,并鼓励开展广泛讨论和争论。
通过对参加2015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类)”的15名学生问卷调查,以评价项目训练对学生培养的效果。统计结果(表1)可知,所有学生都通过项目的实施得到了相应的科研训练,特别是在专业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提高显著。有同学提到,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曾备受打击,最后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得到了满意的实验结果,很具有成就感。也有同学深有感触,发现到项目最后阶段,才真正体会到科研工作该何如开展,并一定能克服困难做好工作。也有部分同学因各种原因,对项目的参与度不够,收获不是很大。从学生对培养方的建议来看,学校需要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和充足的研究经费,而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别指导。
总体而言,学生们对“以参与科研项目形式开展专业学习和创新训练”的收获感强、认可度高,但也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力度、经验交流和项目考核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表1 2015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新类)问卷调查Table 1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 the 2015 annual Under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科研训练对大学生理论课程学习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实施过程中仍会存在不同的问题[6]。我校生物制药专业2015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重要的问题,亟待解决:
(1)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未纳入学分管理,缺乏有效的过程管理和考评制度。学生们普遍反映存在平时课程安排紧张(尤其是第六学期),在时间和精力上难以保证持续开展实验,这影响了项目的进展,同时部分同学也因此而放弃。因此,我们建议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纳入学分管理,能够选修科目折算学分。这样,既能为项目的开展提供时间保障,也能提高教师参加项目指导的积极性。同时,创新实践项目主要基于学生的自觉性参与完成,指导教师在过程管理上无统一标准,这导致对学生培养质量差异大。因此,学校有必要制定统一规范的项目过程管理和考核制度。
(2)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覆盖面仍然有限,需要开展科研创新实践平台整合及扩建。由于科研实践平台的限制,我校仅约50%的生物制药专业学生能够参加科研实践训练项目,这不利于全面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目前,我校各级部门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计划通过各级实验平台的全面开放,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未来,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将覆盖到每一位同学,这必将更大范围的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潜力,全面提升各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
[1]刘艳,闫国栋,孟威,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 2014(11):35-37.
[2]刘长宏,李晓辉,李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33(5):163-166.
[3]陈颖,李永能,葛长荣,等.地方农科院校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6(5):72-76.
[4]刘臻,唐建洲,鲁双庆.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 2015,10:238-239.
[5]李翠勤,王俊,李杰,等.依托科研实践加强专业课程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61-63.
[6]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7):21-24.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of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Pattern for the Students Majored in Biopharmaceutical*
LONGLiang-kun,DINGShao-jun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Jiangsu Nanjing 210037, China)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train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creativity of students majored in Biopharmaceutical, which is a multidisciplinary and practical major. The practice process and effect assessment of an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pattern for the students majored in Biopharmaceutical were elaborated, the existing questions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were also analyzed.
scientific practice; innovation education;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南京林业大学2015生物制药新专业建设项目;南京林业大学2016年“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00644-02-01062);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林业工程类);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林业工程类) 。
龙良鲲(1978-),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微生物制药工程的教学和研究。
G642
A
1001-9677(2016)018-01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