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山
守护河晏水清
——杭州河长们的治水故事
·丁 山
沿山河重新成为连接西湖、西溪的风景纽带。 (小五 摄)Yanshan River is now a scenic string that connects the West Lake and the West Streams.
江南水乡城市杭州有47条河道!
为了更好地治理水环境,从2013年11月起,杭州根据在全省推行的“河长制”,确定责任,先后为所有河道配备过2659名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四级河长。三年下来,河长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组织、协调作用,并涌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聚集了6所高校的杭州滨江高教园区内,曾经有一条狭窄而热闹的商业小街,街上产生不少生活垃圾和污水,被称为“垃圾街”,一部分排到了旁边的杨家墩河里,河也就成了“垃圾河”。
浦沿街道杨家墩社区主任陈灿虎,土生土长,不仅见证了滨江高教园区的成长发展,也目睹了杨家墩河由清变浊转黑发臭的全过程。社区工作很繁杂,但当上级又让他做杨家墩河社区河长时,他竟非常高兴,说:这回我有了一个为这河重归洁净的好机会。
陈灿虎的治水经之一,就是摸透实情,讲清道理。他对“垃圾街”上的商家,一户户走访,把他们处理垃圾、污水的方式、习惯弄清楚。陈灿虎深有体会地说:“先弄清了对方的具体原因和实际困难,你的方法手段才会用得恰到好处,特别是对沿河餐饮店铺这类排污重点户。”陈灿虎经常用很通俗、很幽默的语言和故事,宣讲水环境治理的“大道理”和“小道理”。大家爱听,也照着做。
现身说法,点滴做起,是陈灿虎的第二条治水经。他了解到有些人之所以习惯往河里倾倒垃圾、废水,是因为“怕烦”“没时间”。于是,他知道了“光说治水对大家有多少好处,这肯定还不够;劝导他们先从点点滴滴做起、轻轻松松做起,大家才会觉得这‘五水共治’并不都是大工程,举手之劳也能出大力”。
沟通为重,理解为先,是陈灿虎遇到难题时又一条常用的治水经。“2014年下半年重点进行河道清淤,没想到淤泥太厚,泥浆泵的吸力又很大,河岸石驳出现了倾斜,河边一户人家气呼呼地前来论理。房子有安全隐患,我们不能坐视不管。”陈灿虎联系区城管执法局,在查原因、摆事实的前提下,此事得到圆满解决。
2015年9月,“垃圾街”被拆除,杨家墩河河水已达五类水质标准,个别指标达三类水质标准,可治理和保洁任务依然很重。荣获杭州市2015年度“五水共治”工作先进个人的陈灿虎明白,眼下,“垃圾街”原地块正在建设商业综合体,滨江全区又在进行“零直排”建设和“智慧河道”建设,河流生态健康评价的标准也越来越高,自己的“社区河长”一职还不能轻松卸下。
作者(左)采访杨家墩河河长陈灿虎。The author of this story in an interview with Chen Canhu (right),governor of Yangjiadun River
全长4250米的东新河,沟通杭城北部的两条主干河流上塘河、备塘河。多年前,不少大企业的污水去处就是这条河,河底淤积的还是几十年前的污泥。
王仁是杭州市下城区区委常委,2014年4月起担任东新河区级河长。上任伊始,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沿着这条4000余米的河道来来回回走了好几遍。
经过反复踏勘和分析,王仁与有关专家决定采用中医“诊治、康复、健身”三个步骤,以生态治水的方法予以整治。“诊治”,主要是持续两个月的河道清淤;对某些河段实施截污纳管项目;推出“直接临河必拆、驳墈毁绿必复、废渣垃圾必清、其他违章必治”的河岸拆违建绿措施。由此,东新河面貌有了大改观。
“康复”,即维护清淤成果。这需要建立河道管理预警机制,需要沿河单位和居民自觉护河,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经年累月的巡河。“按照‘河长制’规定的职责,我没有必要管得过细,可三日两头的巡河,让我对东新河的感情越发深厚,不让我在它身边走都难。”王仁介绍,“康复”必须动态掌握河道水质,搞好长效的管理养护;必须推动管理养护的量化制、考核制;必须推动突击式治水向制度化治水转变等。
“健身”,即恢复东新河的原有生态。因为沿河居民和商家乱扔垃圾、偷排生活污水的陋习仍未彻底革除,造成河水氨氮指标恶化。为此,在王仁的推动下,除了阻止陋习之外,下城区已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浙江省环科院合作,河道曝气复氧技术、固化微生物缓释降解污染物技术、NES纳米高分子生态基材料抗菌除藻技术、PHOSLOCK锁磷剂固磷技术等4项生态修复关键技术正得以应用。
如今的东新河,黑臭消遁不见,清澈的河水让人生怜。常在河边走的王仁也喜欢在这里与居民们聊天,听听他们对治理河道的精辟见解。
东新河区级河长王仁在巡查中。River Governor Wang Ren and his colleague on an inspection tour along Dongxin River
江干区笕桥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郑仕强在2014年成为机场北港的街道河长。2000米长的机场北港是横塘社区与笕桥机场的分界河,因管理职责一度不够明晰,成了让人远避的臭水河。
“刚上任,我连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是高好还是低好都不懂,只能一遍遍向城管科科长请教。”郑仕强微笑着回忆道,因为不甘心当“名誉河长”,他给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尽快熟悉治水业务,有效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他积极参加了杭州市举办的河长培训会议、乡镇干部生态文明培训班,研读有关法律法规、制度文件及工作手册等,让自己对治水有一定的了解后,再作调查分析。
很快,郑仕强弄懂了“截污—清淤—引配水—生态治理”的一般性治水程序,从该河道的特殊性入手,提出了颇具个性又符合实际需要的治理新招——治水先治岸。从2014年下半年起,笕桥街道开始拆除沿河违建;在此基础上,再实施河岸补绿、河道清淤以及游步道建设,使河面与河岸面貌都有了初步改观。
随着郑仕强治水专业知识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丰富,他的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在他主持下,从2015年起,机场北港进入了深度治水阶段,主要是截断入河污水,新建与备塘河交界处的水闸,并完成了近9000平方米的河岸生态修复。而这些方法,都是他和同事们深入钻研、反复讨论后得出来的。
如今的机场北港已换了新颜,成为周边居民健身、休憩的好地方,也成了河道成功整治的典范之一,通过了杭州市市区河道监管中心的验收,而郑仕强本人也获得了2015年“最美河长”的荣誉称号。
据了解,类似郑仕强这样从原先的“门外汉”逐步成为治水、管水、护水行家里手的实例,在杭州还有不少。各级河长普遍有着成为专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据此,杭州市治水办在编制了各类实用性很强的工作手册的同时,开办各类河长培训班,仅2015年就有18场次,受训河长达到4000多人次,另外还建立“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河道水质APP,加以培训和指导,效果极佳。
民间河长是杭州城市河道创新管理的成功方法,由热心市民自愿报名,几轮筛选方能获得“任命”。民间河长主要职责是协助责任河长开展治水工作和监督检查,将相关情况反馈于职能部门。
目前,杭州共有56位民间河长,他们不求一分钱报酬,忠于职守。西湖区沿山河民间河长之一王大伯买菜回来,发现有污水流入该河道,当即用手机拍照传给古荡街道河长微信群。1分钟后街道河长郑国槐给了回音,10分钟之内区城管局执法人员赶到,现场勘查确认污水来源,第一时间进行了查处。
江干区横四港民间河长陈天荣,骑电动车“逛河”已成习惯。“横四港属于新规划、新开挖的河道,暂时还没有与运河二通道打通,所以很容易因阻塞而黑臭。”陈天荣说,打捞河面垃圾、清理岸边杂物是他的自觉行为。横四港河水现已达五类水质标准,“有鱼、有草、有人管”,这让他坚定了继续当好民间河长的信心。
江干区马家桥港的民间河长李东华是位医生,工作地点远在10多公里外,但每天奔波乐此不疲。李东华认为,治水先治人心,应该提高居民的积极性。每当周末,他搬来“五水共治”展板,组织区新杭州人红十字志愿者队来现场宣讲,还组织起红领巾护河队。通过长时间坚持,如今的马家桥港已摘除“黑臭河”帽子,水体透明度达30厘米以上。
在杭州,除了责任河长、民间河长,还配备了河道警长、民间河道观察员、义务监督员等,他们各尽职责,形成了多元化的管理体系。齐抓共管的有效方法,分明是杭州水质不断向好的根本原因之一。
(除署名外,本文照片由杭州市市区河道监管中心与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