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后循环缺血的病因分析

2016-10-27 08:09彭雅卓
关键词:心源性青年人病因

彭雅卓,武 剑

(1.北京丰台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53;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53)

青年人后循环缺血的病因分析

彭雅卓1,武 剑2

(1.北京丰台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53;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53)

目的 通过不同年龄分层和性别分组探讨青年人后循环缺血的病因特点。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所有诊断均由头颅CT或MRI证实)患者243例作为研究对象,都进行了心脏检查、颅内外血管检查以及其他相关病因学检查。并排除其它方面病理因素的干扰。将患者按性别、年龄分组,比较病因在不同组别中的差异,从而分析青年人后循环缺血的病因。结果 后循环缺血患者中,女性患者心源性栓塞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原因的脑梗死在18~25岁及26~35岁中的分布要高于36~4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后循环梗死86例(35.4%),所占比例高于以往研究的10~20%。结论 青年人缺血性梗死患者中,后循环所占比例相对更高;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仍是青年人后循环梗死的常见病因;年龄<35岁的青年后循环梗死患者病因相对复杂,应重视动脉夹层的相关检查;心源性栓塞的患者女性多见,且应注意经食道超声等检查明确有无PFO。

青年人;后循环;缺血;病因

脑血管病的特点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高,2008年卫生部公布了在所有致死性因素中,脑卒中致死率是最高的。中国、蒙古和俄罗斯在内的远东地区,以及非洲[1]是全球脑卒中致死率最高的两个地区。近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脑卒中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负担和影响[2-3]。尽早发现青年人卒中相关的病因苗头,给予青年卒中患者的高危因素教育,积极的预防及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患者243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8~45岁;纳入标准:发病至就诊的时间≤14天;缺血性卒中(所有诊断均由头颅CT和/或MRI证实);均进行了颅内外血管检查、心脏检查以及其他病因学检查。排除标准:(1)因资料不全而难以给出病因学诊断的患者;(2)肺、肾、肝脏衰竭患者。

1.2TOAST病因分型方法

1.2.1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指颈部大动脉或颅底较大动脉(包括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和后动脉主干)粥样硬化病变,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或动脉-动脉栓塞引起的脑梗死。

1.2.2心源性栓塞型

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如果有不止一个血管支配区域或多系统栓塞更支持该分型。心电监测、心脏超声或冠脉造影等辅助检查至少有一种证实存在心源性栓子。

1.2.3小动脉闭塞型

指颅内穿通动脉病变引起的腔隙性梗死。临床表现为腔隙性综合症。且无大脑皮层受累的表现。影像学检查:CT/MR正常或脑干、皮层下梗死灶。直径<15 mm。

1.2.4其他病因明确型

只要指除以上三种明确病因分型外的其他少见类型。如血凝障碍性疾病、血液成分改变、各种病因的血管炎、血管畸形、结缔组织病等。

1.2.5不明原因型

包括以下三种情况:证实有两种或多种病因,不能下最后诊断;辅助检查阴性,未找到病因;辅助检查不充分。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次调查共收集患者243例,其中后循环梗死86例,前循环梗死157例;后循环梗死患者中男70例,女16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脑梗死的患病人数亦增加,男性更明显;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见表1、2。后循环梗死病例中,女性患者心源性栓塞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其他原因的脑梗死在18~25岁及26~35岁中的分布要高于36~4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青年人后循环缺血其他病因。见表5。

表1 青年人后循环梗死患者按性别、年龄分层 [n(%)]

表2 病因在不同性别中的分布 [n(%)]

表3 心源性栓塞患者所合并的心脏疾患

表4 病因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分布 [n(%)]

表5 本组病例中青年人后循环缺血其他病因

3 讨 论

3.1青年缺血性卒中年龄、性别的分析

本次调查共收集病例243例,其中后循环梗死86例(35.4%),所占比例高于以往研究的10~20%[4-8]。青年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分层不同,缺血性卒中的比例亦不相同[9-10]。随着年龄的增加,卒中发病的比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本研究中,35岁以后发病比例明显增高,此表现在男性患者表现的更为明显。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性别的构成比也不相同[11-12]。在去除各危险因素的影响后,男性患缺血性卒中的风险仍大于女性[13-14]。本研究显示,81.4%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是男性,稍高于国内外的其他报道。除18~25岁年龄组外,其他各年龄段男性病例均大于女性患者,且年龄越大差距越明显。

3.2青年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构成的分析

TOSAT分型以病因学为基础,将缺血性卒中分为不同的类型。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有其特点,除了动脉粥样硬化外,尚有一些其他的病因,如卵圆孔未闭、风湿性心脏病、烟雾病、静脉窦血栓、大动脉炎、动脉夹层及免疫介导的小血管炎等。所以青年人后循环缺血的病因相对复杂。本研究显示,大动脉粥样硬化分别是男、女性及18~25岁、36~45岁患者的首要病因;其中女性患者心源性栓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全部心源性栓塞患者中,卵圆孔未闭(PFO:Patent foramen ovale)病例占了50%,应予以重视,经食道超声可以提高PFO的检出率,临床工作中应将该检查作为明确青年人梗死病因的检查手段之一。其他原因的脑梗死在18~25岁及26~35岁中的分布要高于36~4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年龄小于35岁的后循环缺血的患者中,病因相对复杂,本研究中后循环系统的夹层动脉瘤发生率较高。

综上所述,青年人缺血性梗死患者中,后循环所占比例相对更高;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仍是青年人后循环梗死的常见病因;年龄小于35岁的青年后循环梗死患者病因相对复杂,应重视动脉夹层的相关检查;心源性栓塞的患者女性多见,且应注意经食道超声等检查明确有无PFO。

[1]Feigin VL, Lawes CM, Bennett DA, et al. Worldwidestroke incidence and early case fatality reported in 56 population-based studies:a systematic review[J].Lancet Neurol,2009,8:355-869.

[2]Johnston SC, Mendis S, Mathers CD. Global variation in stroke burden and mortality: estimates from monitoring, surveillance, and modeling[J].Lancet Neurol,2009,8:345-354.

[3]刘 柳,何远宏,周 英.青中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杂志,2007,10:57-61.

[4]Adams R J, Albers G, Alberts MJ, et al. Update to the AHA/ASA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Stroke,2008,39(5):1647-1652.

[5]Sacco R L, Adams R, Albers G, et al.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Council on Stroke: co-sponsored by the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Radiology and Intervention: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ffirms the value of this guideline. Circulati on,2006,113(10):409-449.

[6]Albers GW, Amarenco P, Easton JD, et al. 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ischemic stroke: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8th Edition). Chest,2008,133(6Suppl):630-669.

[7]Ohira T, Shahar E, Chambless L E, et al. Risk factors for ischemic stroke subtypes: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 Stroke,2006,37(10):2493-2498.

[8]Petty G W, Jr Brown R D,Whisnant J P, et al. Ischemic stroke subtype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Stroke,1999,30(12):2513-2516.

[9]Schulz U G, Rothwell P M. Differences in vascular risk factors between etiological subtypes of ischemic stroke: importance of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Stroke,2003,34(8):2050-2059.

[10]Bin Jiang,Wen-zhi Wang,Honglei Chen,et al. Incidence and Trends of Stroke and Its Subtypes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ree Large Cities.Stroke,2006,37:63-68

[11]Kuller LH.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stroke,now and in the future. Epidemiol Rev.2000,22(1):14-17

[12]BrownRD,Whisnant JP,Sicks JD, et al. Stroke incidence,prevalence, and survival: secular trends in Rochester,Minnesota, through1989. Stroke,1996,27(3):373-380.

[13]Wolf PA, D'Agostino R B, O'Neal MA, et al. Secular trends in strok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The Framingham Study. Stroke,1992,23(11):1551-1555.

[14]Sacco R L, Boden-Albala B, Gan R, et al. Stroke incidence among white, black, and Hispanic residents of an urban community: the Northern Manhattan Stroke Study. Am J Epidemiol,1998,147(3):259-268.

本文编辑:王 琦

R743.31

B

ISSN.2095-6681.2016.04.159.03

猜你喜欢
心源性青年人病因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为啥找不到女朋友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急性非心源性胸痛治疗体会
汉字小门诊系列(六)
美皮康用于心源性水肿所致皮肤溃烂护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