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城融合的经济开发区规划探析

2016-10-26 13:28汪仁王莹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22期
关键词:产城融合

汪仁 王莹

摘要:本文针对产业园区普遍存在的“重城轻产”或“重产轻城”问题,结合临武县工业园扩园提质的规划实践,提出产城融合发展的规划思路,分析了扩园提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规划范围、产业定位、园区发展目标等方面对扩园提质进行规划探析,以期对临武工业园扩园提质做出一些参考。

关键词:产城融合;扩园提质;临武工业园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2-0000-02

工业园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在快速城镇化与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政策的调整,工业园区发展普遍存在“重产轻城”或“重城轻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分散化,缺乏必要的支撑产业;功能单一、配套不足;用地分区不明晰,人居环境较差等方面[1]。

产城融合是针对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解决思路,强调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目标。目前,产城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2]、理论基础[3]、存在的主要问题[4]、发展模式[5]、测度[6]、对策[7]、规划[8]等。李文彬(2012)从产城融合的内涵出发,认为产城融合需要认清地区发展阶段、寻求区域合作发展、优化结构完善设施、培育中心提升活力等规划建议。欧阳东(2014)提出转型时期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的九大规划策略并以中泰(崇左)产业园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当前对工业园区的扩园提质规划研究比较少,本文尝试从产城融合的经济开发区视角对临武工业园扩容提质进行分析。

一、临武工业园概况

临武工业园始建于1996年,位于临武县东南面,工业园定位是以县城为依托,发展一、二类工业以食品、机械电子、汽车修配、针织加工和高科技术产业为主,承接污染小、有规模效益、科学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同时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工业园区服务的物流、仓储和居住等配套设施,成为临武县城的有机组成部分。2000年该工业区被批准为市级工业小区,并于2006年被批准成为省级工业园区。

二、临武工业园发展现状

临武工业园形成以“一心、三轴、六区”为特征的组团式土地利用布局。园区内路、网、水、电等设施基本完善,形成以农副食品加工、电子电器及轻工制造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到2014年10月为止现有企业21家,其中已建成并投产企业9家,在建企业7家,已建成但已停产企业4家,原老厂现拟搬出园区企业1家。园区内现有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与园区规划的产业定位相符。

三、临武产业园发展存在的问题

1.现有工业布局不规范

园区现有工业布局不规范,已投产企业涉及金属精深加工、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纺织品制造等类型,工业企业分布较散且相互混杂,不利于分工合作和污染的防治。

2.土地用途不明确

临武工业园存在一定比例的居住区用地且居住用地穿插在现有企业工业用地内,已拆迁居民中有部分居民仍安置在工业区内。

3.污染防治设施不健全

园区缺乏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网暂未与县城管网对接,企业污水由各企业自行处理后就近排放。另外,对工业固废的处理与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各类工业固废在处置、运输等过程中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二次污染。

四、临武工业园的方向——扩园提质

目前该工业园规模偏小,园区经济对临武县工业产业的贡献率较低,不利于形成集聚经济和产生集聚效应,同时也浪费了公共资源。为更好地推进临武县新型工业化,整合园区资源,形成工业园的集聚、规模效应,更好地推进新型工业化道,结合实际,提出未来临武工业园的发展方向——扩园提质。

1.扩园提质的必要性

(1)推进临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

临武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大县,目前已形成农产品加工和有色金属加工两大主导产业,三次产业结构为12.3:51.9:35.8,呈现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园区的开发建设,可迅速集聚优势企业,减少投资成本,增强企业实力,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从而为加快临武产业升级提供助推力。

(2)提升临武区域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临武地处两省三市交界处,其与周边地区在资源、区位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性。近年来,周边竞争日益加剧,周边县市产业园区迅速崛起,工业园区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3)缓解园区与城市建设用地冲突的有效途径

随着临武县县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会不断增加,致使园区的部分土地用途发生变化,已被调整为县城城市建设用地,出现了园区与县城建设“抢地”的矛盾。为落实县城总体规划要求,本着城市与园区发展“双赢”的局面,临武县工业园区必然寻找新的拓展空间,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

2.临武工业园扩园提质方案概述

(1)规划范围及产业性质定位

①规范范围

规范范围:在原有工业园的基础上,向东进行扩建,扩大园区面积。规划确定临武工业园扩园后的面积为7.6km2,其中建设用地7.3km2。范围涉及到武水镇的双塘村、东杨黄村、李家村、慕冲村和东头村,以及南强镇的邓家村。

②产业定位

临武工业园区产业主要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农副食品加工和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电子电器加工、轻工制造等转移产业)为主、其他产业(生物医药、创意产业、新型产业、建材等)为补充,禁止三类工业企业及含有湿法或火法冶炼、电镀生产环节和有重金属排放的企业入园。突出科研孵化和创新功能,着力将其打造成为临武产业的聚集区、开放的先行区、创新的试验区、和谐的示范区,成为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

(2)园区发展目标

①园区总体目标

规划将园区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技术管理先进、产品质量安全”、“立足临武,辐射湘南,享誉湖南,走向全国”的现代化综合型省级工业园区。

②园区具体目标

扩容提质后的工业园,将有希望打造成为“七个一”:(1)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示范基地之一;(2)全国有色金属(锡)精深加工示范基地之一;(3)湖南省知名工业园区、高科技科研成果转换示范基地之一;(4)郴州市高科技研发、孵化基地之一;(5)全县工业项目招商的形象窗口;(6)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支撑区之一;(7)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基地之一。

(3)园区环境影响评价

对园区的环境影响、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建立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扩园环境质量的监督管理。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运作,不仅要对园区内的各环境因素实行有效控制,更重要的是通过落实环境规划和环境政策对整个区域的环境状况进行宏观调控,以达到改善环境绩效的目的。环境管理体系涉及的范围包括:园区发展规划的制定、基础设施建设、入园项目的审批、环境目标制定、清洁生产、税收及对企业各项环境管理、环境监督活动等。

五、结论与建议

临武工业园扩园提质是针对于临武的工业发展现状而做出的切实可行的实践。在原临武工业园用地基上,提园扩质,发挥“湖南南大门”的优势,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将会对临武工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力资本交流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扩园提质过程中,要妥善处理用地与拆迁安置、对现有企业的整改、环境质量保护等问题。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1.管理制度创新

强化工业园管理制度创新,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能力,形成与发展需要的管理方式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开发区管委会的管理体制,成立园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具体统筹协调解决开发建设中的各项工作。同时,建立和完善经济开发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投资等方面的评估、论证和咨询等作用,为园区建设及配套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加强环境监督体系建设

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尽快建立专职的园区环境管理机构和人员,进行环境管理和监测;加强负责招商引资人员的环境保护培训,落实各项环保管理措施。优先加快园区内道路及给排水管网建设,管网铺设与道路建设同步,杜绝拉链式道路管网铺设工程。

3.完善园区基础设施

通过积极地招商引资、多方投资等方式有计划地对园区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对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系统、绿化系统进行规划和完善,构建一个高效、便捷、开放的工业园。

参考文献:

[1]王峰玉,郑军.基于产城融合理念的桐城双新经济开发区规划探索[J].小城镇建设,2012,02:90-93.

[2]李文彬,陈浩.产城融合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J].城市规划学刊,2012,07:99-103.

[3]姚南,李竹颖.“产城一体”理念在山地城市新区规划中的实践——以广元市三江新区为例[J].规划师,2012(6):38-42.

[4]潘锡辉,魏谷.关于当前国家高新区发展若干问题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7(3):178-181.

[5]徐维祥,唐根年,陈秀君.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05,25(6):868-872.

[6]王霞,苏林,郭兵,李雪.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高新区产城融合测度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6:26-29.

[7]王超,李蔚,王虹.产城综合体: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路径创新[J].社会科学研究,2013(3):114-116.

[8]欧阳东,李和平,李林,等.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路径与规划策略[J].规划师论坛,2014,30(6):25-31.

猜你喜欢
产城融合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怎么样
兰州新区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以潍坊滨海区为例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产城融合背景下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驱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