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鹏
摘要: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还不够深入和规范。2014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开辟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新纪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既是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需要。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入手,进一步探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对策
企业为了生存和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内控日益完善,而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于财政,不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对内控认识不足。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财政资金逐年递增,为了更好地完成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职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财政资金的风险,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势在必行。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实施必要性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政府职能行使主体,它通过执行国家政策、使用财政资金来实现社会服务职能和公共管理职能。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内部控制体系、运用内部控制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活动进行集中调控,并以此达到控制和管理本单位经济活动的目的,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降低经济活动的风险。
(二)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财务监管力度的同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内部控制的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被全程监督,这样可以有效预防会计信息失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同样也有利于树立依法理财的观念,迅速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2)有利于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降低其经营风险的重要途径,以此来实现防范风险的经营目标;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也是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资产安全完整,提升经济效益、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3)有利于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符合《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因而可以起到规范财务活动、依法理财的作用,从而会从源头上防范腐败现象的发生,客观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4)有利于把行政事业单位建设成为管理规范、高效节约型的单位,并能够维护其稳定发展,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加快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目标。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及不足
(一)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环境有待改善
内部控制意识有待提高。受行政事业单位性质和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多数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了解少、认识不到位,因而主观能动性差,制约了内部控制的顺利开展。
专业人才急需引进,现有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急需大量专业人才,但受编制和人才引进办法的限制,专业人才引进不顺畅;现有的工作人员受学历、年龄、专业、岗位的限制,无法胜任内部控制管理的需要,他们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也需加强。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2014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对内部控制做出了如下规定:“单位应当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这条规定足以说明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执行内部控制是必然的。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没有成立专门的内控机构、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不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内控范围不全面、内控制度不科学、内控内容不成体系;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对已建立的内控制度挂在墙上,执行力度不足;随着经济形式和社会环境的时时变化,行政事业单位中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必然会产生会不合适的地方,但却无法得到及时修改,这些现象在客观上大大影响了内部控制工作的推进。
(三)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仍然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得以顺利开展,需要健全的监督机制做保障,但目前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和审计人员,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不强,审计时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扰、制约,达不到审计的预期效果;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有的单位即使建立了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由于执行力度不大,监督的效果也不尽人意;行政事业单位中专业的审计人员的缺失,导致监督受限、监督不到位,以上种种都导会致内部监督没有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四)行政事业单位中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缺失
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是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普遍的现象是缺少客观公正的考核制度、奖惩明确的激励约束制度、权责分明的责任追究制度,因而工作人员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大大影响了工作人员遵守并严格执行内控制度的主动性,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推动内部控制建设
1、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领导及员工的内控意识,尤其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意识,尽力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从思想层面上重视内控工作,确保内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2、提高人员素质
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加强对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提高内控的自觉性;对新录用人员要严格把关,引进道德观、价值观、诚信关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为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还要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储备优秀人才。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推进内部控制的迅猛开展
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遵守《内部控制规范》的规定,并结合本单位的现状,制定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行业差距较大,所以各行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具有科学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内部控制工作有章可循,内部控制制度还要包括预算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加强风险评估制度的建设,虽然行政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仍有保证财政资金安全的任务,因此要摆正风险评估的位置,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风险评估常用的方法包括:目标设定、风险预判、风险分析、风险预警及风险应对;第三,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已有的内控制度就会产生与实际脱节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及时做出修改和补充,已满足工作的需要;最后,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检查指导,督促其内部控制的落实。
(三)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强化监督的作用
首先,要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且科学设岗,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范围,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规范监督程序等,对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权威性,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同时监督整改工作的进行;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监管部门的专业优势,主动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对他们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认真地改进,把外部的监督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最后,还要大力引进专业的审计人才,促进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良性发展。总之,要将内部、外部监督充分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监督机制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监督作用。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职工的积极性
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建设中还必须要建立公正的考核制度、科学的激励机制及淘汰制度,增加职工的危机感,强化职工的风险意识,为内部控制建设的发展保驾护航。管理人员的升迁、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晋级、职工的薪酬等都要与内部控制考核结果挂钩,做到奖惩分明。做到奖罚分明,就会充分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遵守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才会促进内部控制效果的优化,推动内部控制建设的快速进展。
四、结束语
总之,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起步较晚,因而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为了发挥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强化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加大内部控制执行力度,开展自我评价,提高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改善内部管理、提高办事效率、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淑静.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4(16)
[2]罗贵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N].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05)
[3]石彩霞.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