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课堂,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2016-10-26 07:49吕国庆
知识窗·教师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降落伞科学素养

吕国庆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是科学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思维是智力的核心,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始终放在获得专业知识之前。”本文以《降落伞》一课的教学为例,阐述了在情境中如何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在制作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在探究中如何提升学生思维的科学性,在交流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关键词:《降落伞》 探究活动 科学素养

一、在情境中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兴趣是一个人认识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小学生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兴趣决定的,所以教师要善于采用游戏、故事、多媒体等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适当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能充分调动和活跃学生的思维。

上课伊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在家做好的降落伞,让学生之间互相比较,看谁的降落伞做得好。随后,教师让所有学生统一放飞降落伞。学生们看到有的降落伞降得快,有的降落伞降得慢,为什么会这样呢?疑问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降落伞的构造,得出空气流动、伞面的大小、形状及材料,伞绳的根数、长短、粗细及材料,悬挂物的轻重、体积、形状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降落伞下降的速度。最后,学生提出若干预测,进行验证。

二、在制作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有很多,可是空气流动因素应该尽量避免,因为这是无法掌控的一个因素,所以学生可选在室内或者无风的室外进行验证。小学生初次接触降落伞,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但受年龄和能力水平的影响,他们无法探究所有的问题,而探究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问题的筛选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研究的问题分成三类:与伞面有关的(材料、大小、形状等);与伞绳有关的(材料、粗细、长短等);与悬挂物有关的(体积、轻重等),再从中筛选学生容易研究、易于操控的三个因素:伞绳长短、伞面大小、悬挂物的轻重。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可研究性和可行性,且便于操控,才能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三、在探究中提升学生思维的科学性

要探索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原因,学生可选择灵活多样的实验操作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把两个降落伞同时同高度自然下放,观察它们落地的先后次序,也可以让学生采用计时方法,进行浅层次的研究。除了同时同高度自然下放两个降落伞,教师还可以再制作一个相对应的降落伞,如伞面大小不同,其他条件尽可能完全一样的降落伞。考虑到操作时间,教师可事先准备好作为参照物的降落伞,为学生节省制作时间。

科学研究的成功,重大科学奥秘、规律的揭示无不与实验方案设计、实施的严密性有着密切关系,究其本质则是思维严密性的体现。思维的严密性是指在思考问题时能考虑到涉及实验的各个方面。如降落伞下降的速度,涉及变量、不变量的问题,在通常情况下,控制变量往往涉及很多方面,稍有不慎,便会有所遗漏,导致实验失败。学生在汇报实验方案时,其他学生要注意倾听、质疑,不断交流,要明白一项实验的成功须考虑各个方面,甚至是你想不到的方面。在这样的表达和倾听中,学生能提高思维的严密性。

四、在交流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迅速把相关因素联系起来,建立联想,善于依靠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及时有效地调整原有的思维过程。在本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降落伞的广泛用途。如为人用伞,它是供人员从空中返回地面使用的降落伞;为物用伞,它包括救灾时空投各种物资所使用的降落伞;还有阻力伞,它使用于各种飞机着陆刹车伞。此外,降落伞还包括特种用途伞等。

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发展,是小学科学教学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科学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各项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每一个细节,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敢于尝试、敢于探究,而教师要适时引导,促进小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常胜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降落伞科学素养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降落伞
降落伞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原动力
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
谁为你折叠降落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