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巧娟
小学生轻度注意力缺陷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缺损、活动量过度、容易冲动等,这是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困扰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日常生活,影响了同伴关系和个人情绪的控制,自控能力将大大减弱。这类小学生在智力上和外在表现上与正常学生差异不大,可他们的行为往往异于他人,容易被教师和家长认为是不守规矩的学生。
一、认知行为训练干预
通过问题解决训练、自我控制训练、情绪管理训练及社交技巧训练,教师可协助这类学生学习自我控制及自我管理的技巧。
1.训练有意注意能力
教师可以多让这类学生做一些目的与要求明确的事情,增强他们的有意注意,使之趋于成熟和稳健。有意注意是指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并且有预定目的,在小学生的注意活动中非常重要,是小学教育活动中最有效的一种注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的,从而积极、主动、自觉地集中注意。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有的小学生不但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且持久性不长,这类学生往往粗心马虎、三心二意。如果教师有目的地训练这类型学生的有意注意,学生自然会全神贯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同时在提出要求和分配任务时,教师不应布置太多,必须遵守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原则。
2.磨炼意志
注意力的形成和发展与意志密切相连,不断提高意志力是纠正小学生轻度注意力缺陷障碍的心理保证。磨炼意志,可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为发展注意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磨炼意志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奖惩强化学生的行为,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当学生的行为表现良好或有所改进时,教师要立即给予奖赏;当学生面对困扰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其心理辅导与支持。
二、创造良好环境,防止学生注意力分散干预
1.调整教室环境
教室环境要避免过多的刺激干扰,教师要适当安排座位。小学生经常因为无关刺激物干扰出现注意分散的情况,所以教师要清除教室环境中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事物,尽可能杜绝一切外来的无关“刺激”。
2.利用音乐,创设氛围
旋律优美的乐曲,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消除学习的紧张感和疲劳感。教师恰当地利用音乐,创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能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当学生学习疲劳时,教师可以播放优雅、动听的音乐,让学生舒缓身心,达到消除焦虑烦躁情绪的目的。
3.良好的课堂环境
教师要精心锤炼课堂教学语言,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创造“动”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还应善于转换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小学生才能从注意转化成全神贯注,真正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在家庭教育中指导小学生调整情绪和精神状态
1.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人在疲劳的情况下,不易觉察一些事物,而在精神饱满时,则很容易注意需要注意的事物。在家中有轻度注意力缺陷障碍的学生,应每天尽量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才能集中注意力。
2.注意休息,积极锻炼
体质不好、作息没有规律是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注意效果的重要因素。家长必须让孩子有规律地学习和生活,保证足够的睡眠,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健身,增强体质,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为发展注意力奠定良好的生理基础。此外,学生还要有计划地参加体育锻炼,如走平衡木、摆积木、走迷宫、溜冰及各种球类活动等,使大脑得到放松和愉悦,有利于干预和纠正小学生轻度注意力缺陷障碍。
3.心理支持是进行干预的基本要素
采用疏导、鼓励、安慰、暗示等方法进行干预,需要家长与孩子进行交流、鼓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小学生一旦出现良好行为,家长就应立即给予赞扬。与此同时,家长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用自我监督、自我强化等方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坚持先鼓励后处罚的原则。家长也应改进教育方式,与学校共同努力,小学生轻度注意力缺陷障碍一定会得到纠正。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葵蓬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