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问答

2016-10-26 01:09
中华书画家 2016年6期
关键词:余英时画马潘天寿

现场问答

沈语冰讲座现场

问:请问中西画家的创作方式有何不同?

答:西方的美术史,我们都知道它不断有新的美术运动、新的风格冒出来,用余英时的话来讲,他们是一种外在超越。所谓外在超越,就是与“父辈”竞争,我得把你打倒。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讲要弑父,就是儿子要把父亲杀掉,他自己才能成长,要不然永远在父亲的权威之下,他就无法独立,永远处于一种儿童状态。布罗姆写过《影响的焦虑》,是讲诗人如何想要摆脱在他之前的大诗人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成了一种令人无法创作的焦虑。他只有摆脱这种焦虑,才有可能获得自信,他的创造力才有可能涌现出来。这些不同的学者、思想家所说的,可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都说了一个共通的现象。在西方,它是通过一种外在超越,通过一种形式上的对立,比如像毕加索那样的创新来达到超越他人的目的。我们中国人的超越,余英时把它称之为内在超越。内在超越的意思是什么?打个比方,比如我们每天写书法的朋友都知道,他要做日课,日课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倒,比如说王羲之,而是为了接近、达到书法的理想状态。这种超越,是通过自己不断的修炼,去接近理想状态,就像王羲之曾经是达到了那个理想状态的人。当然,我用的是比较浅显的语言,来谈内在超越的意思,余英时在哲学上的论述要比这个丰富得多。

所以说,中国画家的超越方法,黄宾虹也好潘天寿也好,走的不是西方画家的道路,用截然不同的风格,例如毕加索把马蒂斯或者德拉克洛瓦干掉或解构掉,而是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去不断接近那个理想中的自我。

问:能否具体讲讲如何界定“变体画”?

答:我刚才举的毕加索的例子,毕加索这里的15张画,我们只能称之为变体画,这是肯定的,毫无疑问是标准的变体画。但是,毕加索为创作《格尔尼卡》壁画的时候,他也画过一系列草稿。那么,他的那些草稿与最后成品之间的关系,我们恐怕不能称之为变体画,而只能说他碰巧保留了他创作过程中不断构思和突破的过程。所以关于变体画的概念,我们需要界定。一个画家,比如徐悲鸿不断地画马,我们能不能称徐悲鸿的马是变体画?恐怕不能,因为徐悲鸿的马和毕加索系列变体画显然是不同机制下完成的作品。中国画家反复地画一个主题,反复地创作,当然有个好处,就是在熟悉了这个主题以后,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形式的探索上。如果他每次创作的都是一个新的主题,他的精力就分散了。我们一谈起徐悲鸿就是画马的,黄胄就是画驴的,甚至老百姓只知道齐白石是画虾的,其实齐白石的绘画题材要比这个广得多。其关键在于,当主题很熟悉了以后,他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笔墨,用于风格上的探索。因此,变体画确实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话题,变体画可能在同一题材画(例如画马)与单件画之间,拥有一个位置。我赞同用变体画这个概念去看待前面提到的潘天寿的这一类作品,因为他跟徐悲鸿反复画马显然不一样。潘天寿好像没有以创作哪一个题材出名,他的创作题材是多方面的,山水、人物都画,当然以花鸟为主,花鸟里面他又有各种不同的主题。所以,关于变体画,值得研究的问题太多了。

责任编辑:韩少玄

猜你喜欢
余英时画马潘天寿
读潘天寿《雨后千山铁铸成》有感
画马的孩子
坚持不懈的李公麟
由余英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古代传统——兼论“俳优”与“修身”》一文探析“俳优”现象的当代意义
我眼中潘天寿的画
潘天寿在历史中,在眼前
纪念潘天寿诞辰120 周年
余英时的变与不变——再读《朱熹的历史世界》
杨联陞日记探微
画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