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朴钟锦
第一夫人外交的形象魅力建构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文/朴钟锦
第一夫人外交是公共外交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形象魅力是第一夫人外交的重要资源。根据心理学研究,首因效应、晕轮效应、相似性效应以及时空接近效应等,决定了第一夫人的形象魅力在公共外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丈夫的政治形象,拉近国与国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许多国家的第一夫人们都深谙此道,极尽可能地开展“魅力外交”,人们在品评她们的着装搭配、行为举止之余,也窥见了其中的“魅力外交”。
自彭丽媛首度亮相国际政治舞台以来,第一夫人外交就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来无数人的关注和品评。
许多媒体和学者纷纷指出,第一夫人外交是公共外交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可以充当首脑外交的左膀右臂,承担某种特定的外交任务,弥补首脑在外交活动中无暇顾及的领域和细节,可以扮演国家公共外交的形象大使,发挥民间外交的桥梁纽带作用;可以通过慈善外交、时尚外交、礼仪外交等多种形式展示国家形象、引领时尚潮流、传递外交信息、化解外交难题,为冰冷的政治注入一丝柔和气息以及增添一抹绚丽色彩,缓解气氛,温暖民心,为提升国家形象、改善民间情感、提升公众的好感度等发挥独特而不可或缺的公共外交作用。
第一夫人外交之所以能够发挥公共外交作用,固然与第一夫人的特殊身份以及女性所具有的温婉、慈爱、亲和、美丽等特质有密切关系。但第一夫人外交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其心理作用机制是什么?第一夫人如何才能有效发挥公共外交作用?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关注。
既然第一夫人外交是国家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有必要对此探求其所以然。
因为了解和分析第一夫人公共外交作用的机制和策略运用,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第一夫人外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人们对第一夫人外交必要途径的正确理解。
如果说第一夫人外交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形象魅力就是第一夫人外交的重要资源,这是由形象魅力和公共外交的特点、作用、目标所决定的。所谓形象是指一个人的外表,但这个外表不是一个简单的外在体貌,而是反映了一个人内在品质、内在修养的窗口。他人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形成对某个人的整体印象但这个形象并不等于这个人本身,因为不同的人存在主观意识差异,对同一个人会有不同的感知,在认知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形象。
所谓魅力是指一种个人的吸引力、影响力,它在与他人的互动关系中产生,因而常表现为他人的喜爱、追随、崇拜和信服所以魅力可谓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体现。
由上可知,所谓形象魅力就是指因一个人良好的形象而产生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使人们对形象主体产生尊敬、信赖和爱戴的精神感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常表现为人们对形象主体的自觉接受和自愿服从,有时甚至是盲目的崇拜和追随,因而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良好的形象即有魅力的形象,一定是一个人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其中,内在美即精神美。精神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以及智慧、才能、情感、兴趣、气质等,精神美是形象魅力的核心源泉是一种能够超越先天外表的限制而散发出的一种内在的风华。但这种内在的吸引力、感召力总归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因而它总是需要一些外在可视可感的载体或媒介来承载。也就是说,它的存在总是需要外化为语言,而这语言不仅包括言语,更多时候体现为非言语,即仪容、仪表、仪态的外在吸引力。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比安(AlbertMe-hrabian)在《无声的信息》中指出:每个人在给予他人的印象中有55%源于视觉符号传递即源于外表、形象和举止,38%源于副语言符号的传达,只有7%源于谈话内容即语言表达。
可见,外表、形象、举止等非言语在形象塑造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形象魅力的构成要素除了一个人的精神内涵外,还包括仪容即容貌礼仪、仪表即穿着礼仪、仪态即动态礼仪指为人处世,走、坐、站立等姿态的礼仪。
公共外交是指为在国际社会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本国形象,加深外界对本国的理解,以对象国国民为对象所开展的外交活动。
传统官方外交的重点是处理政府之间的关系,而公共外交的重点在于改善民间的情感,扩大国际社会对本国的友好阶层提升国际公众对本国的好感度和认同度。
既然第一夫人外交是公共外交的一种重要形式那么第一夫人的形象魅力对于第一夫人外交而言,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因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公共外交其实也是一个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过程,即通过语言和非言语的相互交流在外交活动主体和外交活动对象之间建构良好关系的过程。其间,人际吸引或称人际魅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它在人际认知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构,离不开主客体之间的相互认知,这种认知建构与主客体间的相互吸引力特别是主体的吸引力密切相关。
因此,在第一夫人与他国公众建立公共外交关系的过程中,第一夫人的个人形象,特别是外表形象的吸引力,往往会左右二者关系的建立。
这里的外表形象是可以通过服色、发型、仪态等方面的适度修饰而达到一定的社会认同的审美水平。
也就是说,第一夫人如果能够以良好的仪容仪表仪态,展现美丽的形象,就容易获得民众的喜爱和信任甚至崇拜和追随。
因此,建构良好的第一印象,常常是各国第一夫人外交的第一选择;同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则是维系良好公共外交关系的重要条件。
心理学的首因效应、相似性效应、时空隔离与接近效应等相关理论,为我们理解第一夫人形象魅力的建构作用及策略运用,提供了有效的解释。
所谓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A.S .Lochins)于1957年首先提出,是指人们初次交往接触时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对今后交往的影响。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对第一印象往往记忆深刻,久久难忘,常常会左右人们对交往对象的日后看法。
如果第一印象良好,就容易取信于人,反之,则容易失信于人。第一印象的好坏与行为主体的外表、举止、言谈等外在表现密切相关所以,首因效应其实也就是第一印象、先入为主的效应,这很容易导致人们的认知偏差,如以貌取人、以偏概全等。但尽管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愿意相信第一印象带给他们的感觉和判断,这就是人的认知特点。
人的这一认知特点,决定了首因效应也适用于外交场合,特别是在推崇公共外交时代的今天,第一夫人的第一次出访、第一次参加外交活动,她们的日程安排、服装打扮、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以及从头到脚,无一不成为媒体关注、解读的热点。
如果她们在外交活动中表现良好,就能够增强本国公共外交的效能,提升软实力。反之,稍不留神,就会留下不良印象,要么给媒体留下笑柄、差评,要么引发对象国的指责、抗议,甚至可能导致外交关系的紧张。
第一印象原则不仅适用于第一夫人,也适用于国家领导人和所有外交官及其夫人。
2005年2月23日,美国总统小布什携夫人劳拉访问斯洛伐克,在机场与前来迎接他们的斯洛伐克总统和总理以及他们的夫人握手时,布什夫妇始终没有脱下手套(当晚当地的温度超过了零摄氏度)。这让斯洛伐克人很不满,也成为各国媒体不断转载、差评的焦点。
因为这不仅违反了斯洛伐克的礼仪,也有违国际礼仪规范,让人不禁怀疑布什的外交修养,更让人感觉这是美国人的粗鲁、无礼、傲慢、无知、霸道和自负。
事实上,小布什在任期间的对外政策所表现出的“牛仔外交”风格(如单边主义、先发制人等),的确也印证了他们留给世人的最初印象。
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常常是其内在思想理念的反映。当然,更多时候各国都非常重视自己国家的元首、政要及其夫人们的每一次出访活动,也非常重视外国元首、政要及其夫人们的每一次来访活动,至于第一次出访和来访,更是重视有加、精心安排、谨慎周到,尽可能做到万无一失。
不过,不同国家的第一夫人或政要夫人或者每一国家不同的第一夫人或政要夫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不尽相同。
其中有宗教、文化观念差异导致,也有个性不同所致,但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第一夫人外交的特殊作用特别是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尤其善于发挥第一夫人外交作用。她们或者通过时尚魅力外交,吸引世人瞩目,引领时尚潮流展现和传播国家民族文化;或者通过慈善公益外交,传递爱心,温暖人心,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所有这些,都是通过第一夫人的形象魅力在发生作用,而第一夫人的形象魅力在国际公众的认知建构中,又是通过首因效应、晕轮效应等许多心理效应在发生作用。
其中,首因效应无疑决定了第一夫人形象魅力外交的第一有效策略选择,应该从外在形象美的建构开始,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好的形象往往具有很强的首因效应容易吸引公众的注意力,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为公众发现其内在品质、赢得好感和信任奠定良好基础。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EdwardLeeThorndike)提出。
他通过月亮在不同天气中出现的月晕圆环,总结出人的认知规律: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经常会从局部出发、以点概面地得出整体印象。也就是说,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印象后,他会据此推论该人在其他方面也是优秀的。但如果一个人某一方面的印象不好,那么他的全部都可能被否定。这其实是一种以偏概全、爱屋及乌的人际认知障碍。但现实生活中,这种“晕轮效应”一直都在影响我们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比如一个人外貌的吸引力通常就具有很大的晕轮效应,外表好就会认为其内在品质以及其他方面也都好,外表的某一方面不好,其内在品质就会遭到怀疑、误解,所谓“一俊遮百丑”。
在对不太熟悉的人进行评价时,这种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人的这种认知特点告诉我们在对他人进行认知和评价时应该克服“美即是好”的认知障碍,但要想获得人际吸引力,又必须重视形象魅力的晕轮效应。
因为晕轮效应可以帮助人们通过行为主体的形象魅力来认识和接受行为主体内在的良好品质,从而使行为体能够迅速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这种晕轮效应在外交领域同样发生影响作用,特别是对于第一夫人外交而言,其形象魅力在他国公众的认知过程中,具有巨大的晕轮辐射效应。
换言之,得体的仪容仪表仪态,可以起到美化整体形象的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民众使人们相信和发现魅力的外表下还兼具许多优秀品质,从而大大增强人们的向心性,使其在后续的外交活动中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好感,从而产生强烈的信任感,顺利建立起其与他国公众的良好关系。
形象魅力的晕轮效应如此之大,许多国家的第一夫人们都深谙此道,在元首、政要丈夫们迎来送往间,极尽可能地开展“魅力外交”。
例如,被誉为美国史上最漂亮的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凭借年轻美貌、时尚高雅、极富个性的审美情趣,成为美国的“秘密外交武器”;英国王妃戴安娜,天生丽质、倾国倾城、优雅端庄的气质、时尚得体的服饰以及充满仁爱、亲民的风格,被誉为英伦永不凋谢的玫瑰;约旦王妃拉尼亚凭借其高贵典雅的气质、美丽的容颜仪表,成为各大时尚杂志的宠儿,被媒体称为“沙漠玫瑰”“一朵盛开的阿拉伯之花”“世界上最美的王妃”;被称为法国史上最美第一夫人的布吕尼,虽然绯闻缠身,但仍旧以其美艳的容貌、优雅的时尚造型,获得了世界的目光。
美丽时尚的第一夫人,不一而足,她们不是明星胜似明星,她们凭借自身的魅力,获得世人的瞩目,为自己的国家增添光彩。
与此相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第一夫人长期以来都是“默默无闻”,国人几乎也没有第一夫人外交的概念,直到今天国际社会的公共外交意识日益强盛和西方第一夫人的公共外交作用日益深远,国人的第一夫人概念才变得日益清晰起来,同时把热烈的期望寄托在了彭丽媛身上。
彭丽媛作为中国著名的歌唱家,不仅多才多艺,而且人美心善,有条件有能力有魅力在中国外交领域发挥中国第一夫人的公共外交作用。
实践证明,自彭丽媛随同习近平主席首度亮相国际政治舞台以来,其形象魅力赢得了国内国际社会的普遍高度赞誉。
英国《金融时报》、美国的《纽约时报》、新加坡的《联合早报》等都给予了彭丽媛积极肯定和高度赞誉:
其次,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为未来社会提供了物质准备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为共产主义提供了世界性的巨大的生产力,而且“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12]。所以,为实现人类的完全解放,必须依靠无产阶级的主体力量,以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客观物质基础,以解放的理论和全面教育为精神基础[13]。
“彭丽媛形象姣好,在中国享有盛名,绝对有实力打破中国历任第一夫人一贯默默无闻的传统。”
“此时此刻,像彭丽媛这样的第一夫人的出现,正符合中国对自身在国际社会定位的合理想象和心理期待展示,与其他大国相比在第一夫人上也毫不逊色的自信。中国需要在非传统政治经济领域代表中国形象的符号,不是神舟飞船,不是航空母舰,也不是经济增长数字,而是能够体现综合素质又能够深入人心的美丽力量。”
国内更是好评如潮,新华网、新京报等各大媒体和曲星、赵可金等众多学者纷纷以大气、美丽、优雅、自信、从容、亲和、温馨等美好词语来形容彭丽媛的形象。认为彭丽媛作为中国女性的代表,充分展现了中国女性的美好特质,完全符合中国大国形象和包容精神。
他们称赞道:“历史也无数次的证明了,当一个国家有了一个受人尊敬、喜爱的第一夫人时,无论对内对外,都会对这个国家的形象有极大的助益。”
“一个多才多艺、人美心善的‘第一夫人’,一定可以为人民爱戴,为国家加分。从此,可以说,美国有米歇尔,而我们有彭丽媛。”
这些赞誉由表及里、由内到外、由个人层面到国家层面,无不证明了第一夫人形象魅力作为外交的软实力。在晕轮效应下,不仅可以为冰冷的政治注入一丝柔情、清新和美的气息,同时也可以为提升国家形象、争取民心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爱屋及乌,在晕轮效应下,第一夫人的穿戴打扮,穿过的服饰品牌、式样,使用过的手包、手机等,往往都会成为人们疯狂效法的对象和争先购买的热销产品。
如果有效利用国人的这种心理效应,还可以引领时尚风潮,推动民族品牌的发展,促进民族经济的繁荣。
例如,随着彭丽媛第一夫人外交的展开,马可、例外、无用等本土设计师品牌,一夜成名,他们在A股市场上的表现也势不可当。
受其利好影响,具有设计师概念的时装股票一夜飘红,包括“九牧王”“星期六”等本土时装鞋业品牌都连带受惠。
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也常常有意通过自己的服饰选择来提携本土服装品牌,曾使一些原本未红的品牌大红起来,如为JasonWu带来了总计约27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总之,第一夫人形象魅力具有很强的晕轮效应,有效运用可以为国家形象、民族文化增添光彩,也可为民族经济发展带来显著效益。
相似性理论认为,人们往往喜欢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而这个相似可能只是人们感知到的与客观上的相似有距离,不能完全对应,但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感知到的相似性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个性品质、外貌、服饰、举止的相似性。而价值观、信念等内在的东西总是通过外在的表现如服饰、行为举止等被人感知。
所以,旗帜、十字架、服色、头饰、语言、文字、鞠躬、握手、拥抱、双手合十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不是毫无意义的东西了。
对于个人来说,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可以激发情感上的共鸣;对于一个民族共同体来说,来自内部群体每一成员的相似性表现意味着对自己所属民族共同体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一种精神纽带和一种向心力的象征;来自外部群体成员的相似性表现特别是在外交场合,就意味着对本民族、国家文化的一种理解、尊重、交流、友好,可以拉近相互间的心理距离。
所以,当我们看到,有些国家领导人或第一夫人出访外国时,有意识地穿着具有对象国文化元素的服饰,或用对象国的语言发表演说使用对象国的见面礼仪(鞠躬、握手、拥抱、双手合十)等,这是为了表达尊重、友好,这样做的结果,通常会受到对象国民众的喜欢,原因就在于相似性原理在发生作用。相似性会引发文化共鸣,带来情感相通。所以,最有吸引力的人是那些最像我们的人。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赋外交”(在外交场合赋诗言志、以诗代言)的传统源远流长。
外国领导人访问中国时,也常常通过引用中国古典诗词、名人名句来表情达意、增强沟通效果。
例如,美国总统尼克松、卡特、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等,在访华期间都曾引用过中国古典诗词佳句。
2013年6月29日,韩国总统朴槿惠在清华大学演讲时,用字正腔圆的汉语发表演讲,演讲中也多次引用中国古语诗词,令中国观众备感亲切。
2015年9月26日,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应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邀请在纽约出席联合国“教育第一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每个妇女,每个儿童”两场高级别活动时,用流利的英文发表两场演讲,听众对她致以热烈的掌声。
2015年1月6日,访问中国的米歇尔以一身“中国红”连衣裙走进钓鱼台国宾馆,显然也是用相似性来表达对中国的友好。
2013年10月2日,彭丽媛随习近平访问印度尼西亚时,以一套颇具东南亚服饰风格的着装(白色小西服配一条印花淡紫色过膝拖地长裙),尽显访客之礼,拉近两国民众心理距离。
2008年3月,时任总统萨科齐携夫人布鲁尼首访英国,布鲁尼所穿的几套服装(如克里斯蒂安·迪奥品牌)均出自英国设计师之手,这是布鲁尼的霓裳外交之道,意在展现亲和力,增加英国民众对法国的好感。
大多数情况,当代各国第一夫人都注意“为国家穿衣”,她们都会注意选择本土品牌,一方面,是为了支持本国的民族工业;另一方面,也通过民族服饰或蕴含民族元素的服饰展现本国的文化魅力,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本国民众的爱戴。
比如,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的着装、气质、风格深受中国人的喜欢,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她注意通过服饰穿戴弘扬民族文化、支持民族品牌。她服饰中的中国元素如锦缎、旗袍、花纹、颜色等,无疑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
2014年3月30日,彭丽媛随同习近平主席访问德国观看中德青少年足球友谊赛时,使用国产手机(努比亚Z5Mini,售价不足2000元人民币)不仅彰显了中国第一夫人的亲民风范,也推动了国产品牌的影响力(努比亚升级版Z5Smini的日销售量比前一日翻了一番)。
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也善用自己的美丽服饰引领时尚风潮,推动本国的民族时装品牌。一大批原本默默无名的设计新秀,如PeterSoronen,NaeemKhan等,在她的影响下纷纷脱颖而出。
法国前第一夫人布鲁尼许多公开亮相时的着装,也都“带着典型的法国时尚印迹,灰、黑等略显中性的用色,突出腰线、背部轮廓等女性化特点的设计要素”——无一不在强调着其时装的法国血统。
时空隔离效应。在传统社会里,君主、国王或皇帝通常都是深居简出,不与臣民百姓经常、随意见面,即使出行,百姓也必须退避三舍或俯伏于地。如果回避不及,将被治罪。古代帝王之所以要与民“时空隔离”,一方面是为了自身的安全起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
因为,这种时空隔离的措施,可以制造神秘感,神秘就是一种“不知”“不确定性”,而“不知”“不确定性”导致的往往是人心的恐惧、恐慌,敬畏感由此而生,这就是古代帝王通过时空隔离措施来强化自身权威的心理效应所在。
在追求民主的现代社会里,一般很少通过隔离策略制造神秘感来获得个人权威,神化的效果相反常常通过时空接近效应来拉近与公众的心理距离,以此构建亲民、民主的形象。
时空接近效应根据心理学研究,是否能够被人喜欢,接近性是一个强有力的预测源,尽管接近也可能诱发敌意,但接近性更容易产生喜欢。
因为接近性能使人们发现共性并交换回报,能产生相互交往和预期的喜欢。人类总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感觉良好,这种心理倾向导致我们往往喜欢与自己相关的事物,包括与自己有关的人、地方和其他东西。
接近能够提升交往对象关于与自我的关联、熟悉程度,有助于交往对象把熟悉的和安全的联系起来,并与不熟悉、不安全区分开来。
熟悉、安全的事物会引发好感、亲近感,不熟悉、不安全往往引发警惕、偏见、恐惧等负面情绪。
所以时空接近性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亲近感,正因为如此,许多政治象征人物为了体现民主、亲民的形象经常深入工厂、医院、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等地视察,常常走入欢迎的人群中,与民众握手交谈,将孩子高高抱起或紧紧拥在怀里,等等。
身体接触面的大小,是关系密切程度的象征,握手、拥抱、亲吻、服饰、行动、地点、时间等,都可以成为政治象征人物的民主、亲民的象征符号。
在国际舞台上,最能体现一国亲民形象的莫过于第一夫人外交。第一夫人往往是文化使节,她们通常需要参加与被访国文化相关的仪式或活动。她们也是人道主义使节,常常去到访国关怀儿童、妇女、老人、社会弱势群体。
她们通过抚摸、握手、拥抱等非言语,展现母亲的慈爱,体现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从而传递本国人民对采访国人民的友谊。
已故英国王妃戴安娜之所以受人爱戴,并非仅仅缘于她的美貌和时尚,或是她的贵族出身、王室地位,更主要的是来自她始终保有的那颗仁爱之心和平易近人的亲民风格。她用亲吻与拥抱安慰孤独脆弱的人们用真诚与行动接近民众,正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所言:“在1987年,一个许多人还相信艾滋病可以通过轻微接触就能传染的年代戴安娜王妃坐到了一个艾滋病患者的病床上,握住了他的手。她告诉了世界艾滋病患者需要的不是隔离,而是热心和关爱。”
她发起反地雷运动,为此多次亲赴安哥拉、波黑等战乱地区,亲自踏进地雷区视察,她的那套白衬衫和卡其布裤成为王室亲民的象征。
她走访世界各地的贫困地区,资助筹建了20多个慈善基金会,被联合国授予人道主义奖。
她的公益善举,拯救了英国王室高高在上的冰冷形象,拉近了王妃与平民百姓之间的距离,被英国首相布莱尔盛赞为“人民的王妃”。
除以上所述,影响吸引力的因素还有很多,其中人格品质是影响吸引力最稳定的因素,也是个体吸引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篇幅所限,不能在此一一赘述。
总之,第一夫人外交是公共外交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形象魅力是第一夫人外交的重要资源。
首因效应、晕轮效应、相似性效应、时空接近效应以及链状效应、近因效应、人格品质等诸多因素都决定了第一夫人的形象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丈夫的政治形象,拉近国与国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许多国家的第一夫人们都深谙此道,在元首、政要丈夫们迎来送往间,极尽可能地开展“魅力外交”。人们在品评她们的着装搭配、行为举止之余,也窥见了其中的“魅力外交”。
(文章来源:《宁夏社会科学》)
朴钟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政党外交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研究方向韩国文化与外交、语言外交、非言语外交、文化与对外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