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景云 张 希
以同升和为例看策划型原案例的开发与利用
文/张景云 张 希
策划型原案例是笔者受耶鲁大学“原案例”的启发,开发的一种主要适用于策划方案设计的案例模式。策划型原案例开发的动因主要是学生团队参加各种专业赛事时,感到企业选题表述比较简短,对选题方的需求和意图了解不够详细和明确。虽然有时可以听宣讲会,效果也极其有限。一是因为宣讲会要求参赛学生必须现场聆听,二是宣讲后信息稍纵即逝,学生记忆不够全面,三是受到宣讲人员经验的局限,依然不能有效地传达并使学生准确理解选题方的困惑与需求。笔者与北京“同升和”鞋店盛晶经理开发的原案例,并将之应用与教学、科研和相关赛事中,产生了系列成果,不仅学生受益,也获得企业认可。
在开发策划型原案例的前期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和企业进行有效沟通,赢得他们的合作,获取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了解企业目前面临的发展问题和需求,这些内容最终都直接反应到了原案例的使用效果上,最后影响学生做出的策划案以及企业对于策划案的认可程度。然而,如何与企业对接获取大量有效可用的资料,一方面,取决于案例研究人员的相关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对案例开发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决定的。如何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就是策划型原案例开发面临的一大问题。
2015年12月底,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老字号创意、创新、创业大赛”的启动仪式上,笔者与北京“同升和”鞋店经理盛晶相识。由于学生做方案时,需要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笔者提出需要将学生参赛选题开发成“策划型原案例”公开发表,征集参赛作品。在征得北京“同升和”管理团队同意后,盛晶经理收集有关资料,根据原案例的框架执笔撰写了原案例——《百年“同升和”:手工制鞋专家》,期间双方反复交流切磋,几易其稿,最终由北京同升和高层管理者审核后,发表于《公关世界》2016年第1期。随后,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该案例,其中两个团队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老字号创意、创新、创业大赛”,一个团队获奖。作品的发表,不仅对教学和科研有帮助,而且梳理并传播了企业知识,对企业品牌也具有传播作用。
对于同升和这样一个百年老字号而言,很多一手资料需要由企业提供并梳理。一般而言,高校教师与企业相关管理者合作共同开发原案例,企业提供材料,高校教师执笔梳理。企业人员如果有兴趣、时间和精力,在高校教师指导下开发也是很好的方式。在这一案例开发过程中,盛晶经理做了不少工作,使得该原案例更多体现了企业的想法。
北京工商大学“同升和”获奖团队
在策划型原案例的实践中,学生团队在开发策划方案时,开展了扎实的调查研究工作。团队同学们曾赴“同升和”王府井店、前门店和金源燕莎店进行观察调研,了解情况,并从网上收集了大量数据资料,与此同时针对性地发放了部分调查问卷。同学们还积极联系“同升和”开展访谈,深入地与同升和员工进行沟通,更加贴近地了解企业真实的状况。这个过程中收集并了解到的数据和资料,有助于提升“同升和”策划方案的可行性。
不论在案例的开发还是实践中,需要充分调动企业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在赢得企业合作方面,主要注意的问题是:第一,提前收集关于企业的大量资料,充分了解企业,表现出诚意;第二,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清晰地为企业讲述案例开发的目的、计划和最终策划案的形成,使企业充分了解案例开发的价值;第三,与企业沟通过程中,尽可能使用丰富的表达形式,例如PPT、视频等形式,展示已有的案例开发成果,以便引起企业的注意力和兴趣。学生团队方面,主要通过平时成绩分数、参加赛事获奖来激励学生开展调研的积极性。90后的大学生,只要指导有方,是非常喜欢尝试新事物、拥有新体验的一代。他们更愿意自己做事情,而不是做“被安排”的事情。“同升和”的调研都是他们自己去做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老字号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前,笔者曾联系同升和,希望做最后一次调研,对方回复“他们已经来过了。”笔者对他们的帮助主要是当他们需要指导的时候,给他们提建议,完善方案。
“同升和”原案例和策划案系列作品,是笔者承担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北京老字号品牌营销创新案例研究”的组成部分。《百年“同升和”:手工制鞋专家》这一案例首先在北京工商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品牌管理》和《公共关系学》课程中,作为小组策划作业使用。学生认真研读原案例,在课下积极主动搜集资料,通过小组讨论形式完成策划案。
配合专业课学习和参加赛事开展的一系列调研实践,还是市场营销示范专业建设和营销综合实践的组成部分。这不仅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成果,还践行了“三个互动”(学校与社会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教学理念。
在学校专业课应用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团队参加了“第二届中华老字号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大赛”,本次大赛主题是“相传百年,创在校园”,将学生创业与老字号创新相对接,引导青年人关注中华老字号的发展,帮助老字号重新走上复兴之路。2016年3月至5月底,我校两个学生团队参加此次大赛,在比赛过程中,队员们针对中华老字号“同升和”面临的品牌老化问题,提出一系列营销创新策略。方案主要思想是:老字号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创新变革,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革新产品,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营销方式和传播方式,来拉近“同升和”与年轻群体的距离,使品牌重新焕发活力。
刘明玉、刘熙宁等五名同学组成的团队作品《“慢工才可出上品,匠心方铸同升和——同升和营销创新方案”》进入决赛并荣获三等奖。同升和两位经理都赴决赛现场观摩,其中一位经理现场点评了该方案。刘明玉、刘熙宁等团队的方案《“迈向成熟每一步”——北京老字号同升和品牌活化方案》虽未进入决赛,但也获得了企业的认可。这两个项目文案在发表前进行了进一步修正与完善,邀请盛晶经理进行了点评,开展了校企之间的又一次互动。策划型原案例在创新创业类赛事的应用,使得相应方案不仅仅局限于“策划”类型,可以兼容并蓄,是策划型原案例开发与应用的一个承接与转型。
“同升和”企业代表与获奖团队师生
张景云,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教授;
张希,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北京“老字号”品牌营销创新案例研究(13JDJGA019)
2.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北京零售企业竞争力提升关键问题研究”(SZ2014100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