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河北构筑“海绵河北”何惧“雨一直下”

2016-10-26 02:39赵红信
公关世界 2016年13期
关键词:滹沱河内涝大雨

文/赵红信

看河北构筑“海绵河北”何惧“雨一直下”

文/赵红信

从7月19日开始,暴雨把河北团团围住,燕赵大地成了一片泽国,石家庄、邯郸、邢台等城市内涝,严重到人们都没心情说“看海”了。

20日,石家庄106条公交线路停运,多趟列车晚点或者取消,整个城市被持续一天多的大雨淋成了“落汤鸡”。同时,随着预警级别从蓝色变成红色,河北18座水库开始全面泄洪,近7万人紧急转移。

一天下了一年的雨,让河北有些猝不及防,但反应过来之后,应急预案让警察、环卫、消防、气象、水库、媒体等多个部门有效联动起来,各司其职,坚守岗位,并行不悖地尽最大努力应对天灾,以期把水灾对生命财产的威胁降至最低。

这场大雨,依旧造成了内涝,让城市和市民狼狈不堪,尤其相关部门,尴尬到不行。可是,和以往不大一样的是,面对比平时更大、时间更长的暴雨,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成熟许多,社会大众也有了更大的耐心,静静地等着内涝退去。因为,在一次次手足无措之后,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在日晒雨淋中成长起来了。

譬如,最容易积水的地道桥,不仅升级了抽水的泵站,还安装摄像头监控水位。譬如,多个“老大难”积水点进行专项改造,此次大雨也没能阻止好几处彻底退出“黑名单”。譬如,改造后的民心河64座雨水闸门,这一次派上了大用场,全部开启。譬如,二环和三环之间的雨水管道也在升级换代,避免雨水围城。譬如,滹沱河的建设让石家庄雨水有了更好的去处。这些变化日积月累,让石家庄的应急预案越来越充实,可用的称手“武器”也多了。

但无法忽视的事实是,一场大雨过后,损失仍旧惨重,我们不得不付出惨痛的代价。究其原因,应急链条瑕疵不少,只好临时动员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弥补,这是最容易被雨水冲垮的位置。也就是说,痛定思痛的燕赵大地,在又一次渡过难关之后,需要继续打起精神,将城市和乡村应急预案做到完美程度——也就是“海绵城市”。多年持续干旱的河北,十分渴望雨水的来临,却又害怕雨水的到来,一是留不住,二是会成灾。故此,一是将城市地下管网和地表储水结合,做出未雨绸缪的城市规划。二是把城市雨水管网和民心河、滹沱河等水系连接起来,形成第二道防线。三是利用运河、唐河、漳河、滹沱河、滏阳河、衡水湖、白洋淀以及各大水库等,形成全省范围的蓄水池。这样一来,“海绵河北”才会成型,各个城市才不怕内涝。

一言以蔽之,一场大雨,城市很多问题都暴露出来,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在急于弥补问题的同时,一定要看准方向,构筑“海绵城市”乃至“海绵河北”,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滹沱河内涝大雨
“美丽家乡上封面”公益活动优秀摄影作品选登(一)
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功能探析
构建城市水文监测系统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探索
大雨
滹沱河
大雨
大雨
一场大雨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内涝防治策略研究
西里寨村 (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