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定玉
(钦州市中医医院,广西 钦州 535000)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遗尿症30例
彭定玉
(钦州市中医医院,广西 钦州 535000)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小儿遗尿症患者6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关元、中极、大赫、肾俞、膀胱俞、足三里、三阴交),治疗组给予壮药线点灸(下脐下、水线、发旋、脐外环、肾俞、足三里、水泉)。两组均以治疗7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6.7%。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遗尿症疗效确切。
壮药线点灸/治疗应用;小儿遗尿症/针灸疗法;壮医学
小儿遗尿症俗称尿床,是指小儿年龄5岁以上在睡眠状态下不自主排尿每周超过2次,且持续6个月以上的一种病症,是一种夜间无意识的排尿现象。此病若经久不愈,可影响小儿心理健康及生长发育。2011年9月—2015年6月,笔者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遗尿症30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中医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小儿遗尿症患者6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小5.5岁,最大12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8.5 a。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1.3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9 a。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①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天发生尿床,甚则一夜尿床数次;②发病年龄在5岁以上;③小便常规多无异常发现;④X 线摄片检查,部分患儿可发现有隐性脊柱裂。并同时排除由泌尿道感染、尿道畸形、脊髓损伤、癫痫等疾病所致的遗尿。
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主穴:关元、中极、大赫、双肾俞、双膀胱俞、足三里、三阴交。操作方法:腹部针刺穴位使用直径为0.22 mm,长度为25~40 mm的毫针向下45°斜刺。根据患儿年龄及胖瘦选择毫针长度(25~40 mm);根据患儿年龄及胖瘦确定针刺深度(0.5~1寸)。以针感传导至尿道、膀胱为度;肢端针刺穴位以局部产生针感或针感沿经脉向上传导为度。每次留针15 min,5 min行针1次,1 d 1次。年龄较小或不配合患儿可针刺后拔针,防止滞针或断针。治疗组给予药线点灸,主穴:下脐下、水线、发旋(百会穴)、脐外环(取右穴肝、下穴肾)、肾俞、足三里、水泉穴。操作方法:用苎麻搓成线,经特定中药制成的壮药水浸泡而成,每条药线直径约0.25 mm。治疗时以手拇、食指持药线的一端,露出约1 cm左右的线头,点燃线头,若有明火立即吹灭,线头留有火星即可。将有火星的线头对准穴位,点按在预先选好的穴位上,一按火灭为1壮,每1个穴位灸1壮,1 d 1次。两组均治疗7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痊愈:治疗后未再遗尿,半年内未复发。显效:治疗后遗尿次数明显减少,偶有遗尿者,睡眠中能叫醒排尿。有效:治疗后遗尿次数减少。无效:治疗后遗尿未见改善。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53,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广泛流传于广西壮族地区的特色疗法,具有独特的理论,富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其治疗所用药线是由苎麻卷制成苎麻线,浸泡到多种中药组成的药液中加工而成。壮医的理论中认为:小儿遗尿症的发生以虚证为主,多由于气血不足、水道功能虚损或者失调,从而导致水液的代谢排泄失常而引起。因而,治疗原则重在补虚,虚补则水道功能增强,水道功能增强方能使水液排泄有度。治疗上壮药线点灸发旋穴可补气升阳,益气生血;水线穴及下脐下穴可通调水道,双向调节膀胱功能;脐外环穴中取右穴肝、下穴肾来补益肝肾,足三里加强气血调补,肾俞、水泉调节水道。诸穴同用,共奏温肾固涩、益气生血之效。通过观察显示:壮药线点灸治疗小儿遗尿总有效率、痊愈率均优于针刺疗法(P<0.05)。同时,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遗尿症不用留针,避免了针刺时患儿不配合导致的滞针甚至断针等危险。因此,壮药线点灸具有操作简便、见效快、疗效好、疗程短、安全经济的显著优势,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6-87.
(编辑田晨辉)
1001-6910(2016)08-0065-02·针灸经络·
R725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6.08.30
2016-01-25;
2016-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