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东湖绿道景观营建特色

2016-10-25 04:36熊媛罗梓嘉段念
锋绘 2016年3期
关键词:观赏者东湖游人

熊媛 罗梓嘉 段念

摘要:

基于原型的景观设计方法,是设计者塑造特定的场景与人们形成共鸣的方法。环东湖绿道景观通过自然、历史、地域的原型与现代的设计手法结合对其景观的塑造方法进行分析,将设计与项目本身相关联,让观赏者在观赏过程中既能体验创新、又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关键词:景观原型,自然,历史,地域

我们努力并用心维系的,是自己的故乡之美,而不是其他。

不知不觉半年已过去,这半年,每天脑中浮现的即是东湖,有十里长堤的杉林耸立、有走入磨山的森林浓郁、有樱梅盛开的缤纷烂漫、有接天莲叶的无穷碧色,每一段的景象已经深深印在脑海里。这半年,讲了很多的理念、特色、文化、配置,但是究竟建成以后是什么样子?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吗?建成以后还是市民心中那个东湖吗?说实话,心中忐忑。今天,想说一说我心中的环东湖绿道景观特色。

引用《环东湖绿道景观方案》的开篇“东湖是武汉之瑰宝,自然之恩赐。环东湖绿道,串联东湖之美景,感受城市慢生活。有水,33平方公里;有山,层峦叠翠;有林,苍翠蓊郁”(见图1)。寥寥数语,将我心中东湖的样子全部勾勒出来,有山水林城,不就是东湖最大的特色吗?我们日夜所探讨、所营造的无数个设计方案都是基于保护这方水土,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不断的完善、深化、提升。

一、概念解释

1、设计本源

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如何评价一个景观设计项目的成败,并不是仅仅依托于游客的多少或者销售的好坏,而是如何使景观与观赏者的认知产生共鸣,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师去探索设计的本源,寻找出这种能够作为设计参照物的理念,将设计与本土相关联,营造一小部分的创意,让观赏者在游览过程中既能体验创新,又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2、景观原型

景观原型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使用的参照物,是设计灵感的集合。景观原型发生于自然中、历史传承中和地域特征中,自然原型、历史原型和地域原型是设计灵感的来源。景观原型可以取自于自然,通过深入了解自然事物的内部结构,从而将自然原型还原到特定的环境中,使景观的表现与之相呼应;景观原型也可以取自于历史,通过寻找历史、传承文脉,发现历史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某种相似点或联系点,从而将历史原型的信息转移到现实中;景观原型还可以是基于地域原型的还原,通过引用地域中的典型符号再现地域空间、地域特性。

二、项目概况

环东湖绿道总长约28.7km,串联东湖听涛、渔光、白马、落雁、磨山、后湖等六大景区。含楚风园、九女墩、湖光阁、鹅咀、磨山、梅园、樱园、八一泳池、芦洲落雁、清河古桥等二十五处景点。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浓郁的楚风汉韵构成整个项目良好的景观原型。

整体景观结构为4+4+8,分别为4段景观绿道,4处门户,8大主题区域(见图2)。4段:即湖中道、郊野道、磨山道及湖山道。4门户:即西门户(楚风园)、东门户(落雁驿站)、南门户(全景广场)以及磨山北门。8大主题区域:分别以山丘、湿地、岛屿、田园等景观风貌为核心的八大主题区域,山丘风貌为九女墩、枫多山,湿地风貌为东堤、西梗,岛屿风貌为湖心岛、鹅咀,田野风貌为田园童梦、塘野蛙呜。

充分考虑绿道景观要素的多重性,构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生态景观在时间和空间的多样性。通过透湖景、增节点、添色彩、融文化等景观策略,提升改造现有景点,同时新增二十处景点,最终形成四段景观绿道、八大主题区域、十大明星节点、二十四处兴趣热点。

三、基于景观原型的设计方法

1、对自然的借用

环东湖绿道的建成形成了多层次的景观视觉空间,包括观湖望山、眺望城市、节点周边人群的观赏、来自磨山山顶的视线等。环东湖绿道的建造利用其原有的自然生态条件加以维护和改造,通过对生态系统的建立、绿色空间的营造,使人们在视觉上、记忆里产生共鸣。

最典型的莫过于十里长堤的设计,步入长堤,“参天杉树巍然立、一湖风景缘堤扬”(见图3)。历经60多年的长堤承载着武汉人诸多记忆,已成为武汉的城市名片。设计中保留这条最具东湖特色的长堤,两侧改造提升现有景点、新增湖心岛等节点,在视线焦点及游人停留处增加观赏植物。随着游人不断前行,两侧景点依次展开,收放有致。

同时在杉林下点缀开花地被,呼应湖中道简洁清爽的特色。绿道增加1.5-2米宽人行道,局部设软质驳岸,结合置石点缀观赏植物(见图4),游人穿行在杉堤花带之中,杉林耸立、芳草玉立。

又如鹅咀,虽被绿道主线分为东、西半岛,两岛加起来仅一万余方,驻足于此,山水林城尽收眼底。借现有美景,点缀景观设施。东岛“东观楚台”,是观磨山、观日出的绝佳地段。临湖设置供游人远眺的台级场地、景石大树,体现“东眺楚台观日出”的壮美(见图5)。西岛设船形驿站、沙石铺地、疏朗草坪,形成“西踏平沙赏佘晖”的意境(见图6)。

2、与历史的共生

东湖风景名胜区内既有九女墩、磨山等富含文化底蕴的节点,也有东堤、雁中咀等留有场地记忆的节点。在规划设计的基础上,保留、利用、再生了原场地作为文化、生产的记忆。在这里运用的设计手法是将现代的景观语言与场地原有的文化相结合,将其承载其中,形成历史和现代的交流与融合。

如九女墩,该节点整体突出纪念性,突显山林葱郁、静谧郁闭之感。

设计强调太平天国女英雄墓冢空间序列,在山脚下设置牌坊,引导游人登高缅怀。轴线南端,取自诗人聂绀弩“刚肠玉骨沧浪水”之意,设沧浪台(见图7),东眺长堤、南望磨山。林下设置山间栈道,将游人引入其中,丰富游赏体验。沿湖一侧在现有的池杉林下置石,增加常绿水生植物,与节点整体氛围呼应。游人可于置石上戏水、观景(见图8)。节点东侧设置驿站、码头形成带状疏散空间,满足游人各项需求。

雁中咀,场地现状为东湖渔场办公及渔船维修区,也是东湖范围内唯一能进行船舶修理和起鱼的场所。该节点通过展现修船、晒网等场景(见图9),增加人们游赏活动的体验。

上述节点的设计,既能与环东湖绿道这样与世界接轨的现代化景观形成联系,同时又能让人体味到东湖独有的气息和记忆。这种新旧环境的共生、新旧文化的共存,能够使游客感受到熟悉又伴着些许陌生的新奇体验。

3、对地域的利用

设计中各节点充分利用地域特征,依形就势,将水体、道路、场所、设施、绿化等元素组合成一个有机融合的整体,让场地与人更亲近,同时也能够吸引眺望者的目光。利用各节点亲水的环境,营造各具特色的亲水空间,并与整个东湖的整体气质相一致,让游人置身其中,体味漫步东湖的感受,与自然形成共鸣。

湖心岛,利用场地现有条件,形成一处湖中有岛、岛中有湖,让人难以忘怀的游湖场景(见图10)。

湖中设三岛,引《离骚》名句,名为坠露洲、落英岛、亦何湾,分别种植水杉、花树、枫林。三岛相映成趣,何枫亭内静赏春花与秋色(见图11)。开阔草坪之上可开展日光浴、音乐节等活动,奔跑嬉戏,乐而忘忧。岸边片植离骚中观花植物,形成忘忧花港、海棠花溪、芳草花径。南侧堆坡植树,对东湖通道应急出口区域进行遮挡,设置二级驿站(见图12)。周边通过海绵技术的运用,形成环保花园。

再如磨山北门,不仅是磨山道与湖中、湖山道的交汇点,也是进入磨山道的起点。设计以“磨山客厅、开放水岸”为主题,体现楚风汉韵、打造市民客厅,延续滨水、草坪空间格局,将游人从湖边引入山林,体验行走在山水之间多层次的空间变换(见图13)。沿山脚设置驿站、电瓶车站及自行车服务点,满足各项功能需求。临水布置亲水台阶、形成开放型的水岸空间(见图14)。在疏林草地上设星光步道,片植辛夷等楚辞植物与楚城相呼应。

四、结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某一场所或时间的“原型”,设计者们将不同的原型进行转译,从项目本身出发从而激发观赏者去感知和回味。环东湖绿道景观的设计,正是运用了多重景观原型的手法进行整体营造,期望以不经意的形式与观赏者们形成共鸣。

设计者如何能够设计出符合大众审美、为人称赞的作品,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设计本源。以观赏者来体验作品的成败,然后不断提升并完善,这样才算是一处成功的设计作品吧!

猜你喜欢
观赏者东湖游人
地铁上的九座城
基于VR技术的电影交互性与设计方法探究
东湖一角
登神农顶
注重形体艺术表达,塑造全新唱歌表演氛围
浅谈舞蹈中编导、演员与观赏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游东湖
东湖雪景
格式塔原理在雕塑第一印象中的应用研究
武汉市东湖通道路线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