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厚 薛睿 王顺利
摘 要:称呼语的语义演变能够揭示特定时期人们价值观取向的走势,“亲”便是新时期的一个典型。本文运用模因论对称呼语“亲”的语义泛化过程进行探究,指出目前模因“亲”的传播、语义发展已经历了四个阶段:专指粉丝、爱好相同的人、网购顾客、社会通称。运用模因论对每一个阶段的语义扩散都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亲” 语义泛化 模因
一、引言
语言是反映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演变与社会现实的变迁如影随形。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导致社交称呼语频繁更替,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社会通称“亲”的出现及其传播过程。在不经意间,“亲”已经像“先生、小姐”等社会通称一样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例如:“亲,你的关心我都记住了。”“终于下雪了,亲们注意保暖啊!”随着“亲”的广泛使用,学术界对其语义演变及流行原因进行了研究。李伟(2009)、周旭和谭静怡(2009)、刘玮娜(2012)、王家学(2014)等学者对“亲”的新词义、新用法进行了探讨。但以往文献对“亲”语义演变的内在机制缺乏较系统的解释,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对“亲”的语义演变进行分析。
二、模因论
(一)“模因”的定义
“模因”(meme)这一概念由Dawkins(1976)在其《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仿照“基因”这一概念提出[1],何自然、何雪林(2003)将其翻译为“模因”,突出其模仿之义[2]。它是一种文化传播单位,其形式可以是思想观念、服装款式、房屋建筑样式、语言单位等。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被模仿而得以复制和传播,就是一种模因。Blackmore将“模因”定义为“不同的人之间相互传递的东西,可以是一种观念、一个教诲、一种行为、一条消息等等”[3](P4)。Gather(1998)认为模因是文化模仿单位,是一种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社会文化现象[4]。基因和模因在人类进化史中相辅相成,基因通过遗传而繁衍,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
语言模因是模因的语言表达形式。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就是语言信息表征的变化和扩散过程。在模因被复制和模仿的过程中,语言的表征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异,或产生模因变体,这一过程会推动语言成分的语义变异和演变,例如发生语义泛化现象。模因论的视角有助于揭示出语言模因的传播和扩散规律。
Dawkins(1976)列出了模因的三个特征:复制忠实度、多产性和长久性。[1]模因的复制要经历四个阶段:同化、保留、表达和传播。同化指模因被宿主(即使用者)注意、理解并接受;保留指模因在宿主的大脑中停留;表达指在与其他个体交流时,模因必须由记忆模式转化成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这一过程;传播指通过有形载体或媒介将模因传递给其他宿主。模因可分为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语言模因的强弱,取决于它“本身的魅力(即是否得到广泛认同)”和“传播的社会时空情景”等因素。[5](P10)
(二)模因论在流行语研究中的应用
模因论已被成功地应用在解释社会流行语的传播方面。流行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模仿和传播,所以可以视作一种典型的语言模因。赵改梅和王晓斌(2007)以2001—2003年的流行语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模因论角度对流行语的传播规律作了细致分析,指出:流行语的传播和其他模因传播一样,都会经历传输阶段、解码阶段和传染阶段[6]。张子宪(2013)在模因论的框架下对流行语“X控”进行了探讨,并挖掘了背后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动因。[7]
网络流行语是流行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曹进与刘芳(2008)按照模因论中模因传播的四个阶段对网络流行语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网络语言成为成功模因的可能性、合理性及优势进行了探究[8]。刘桂兰和李红梅(2009)对“XX门”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成为强势模因的动因和内在生成机制。[9]张国和姜微(2011)从模因论和模因周期论的角度对网络流行语“给力”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起源、复制、传播及语用学价值进行了讨论。[10]
三、“亲”的语义泛化和模因论的解释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亲”的传统义项有:①父母:如双亲;②(形容词)亲生:如亲女儿;③(形容词)血统最接近的:如亲弟兄;④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如亲戚、亲友;⑤婚姻:如结亲、定亲;⑥指新妇:如娶亲、迎亲;⑦(形容词)关系近,感情好:如不分亲疏、亲近;⑧(动词)跟人亲近(多指国家):如亲华、亲民;⑨亲自:如亲临、亲赴;j本人的,自己的:如亲身、亲手;k(动词)用嘴唇接触(人或东西),表示亲热、喜爱:如亲嘴。在传统语义义项中,“亲”可以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等。但是近几年来,“亲”已成为汉语中的一个流行语,其语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归纳起来,“亲”的语义演变和扩散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称呼粉丝
2005年,周笔畅参加了湖南卫视主办的“超级女声”比赛,拥有了一批忠实的歌迷,称为“笔迷”。她在百度贴吧开创“周笔畅吧”,并在公开场合称她的粉丝为“笔亲”,意思为“周笔畅的亲人”,“笔迷”们也以“亲”互称,亲如一家人。“笔亲”们因对周笔畅的共同喜爱而走到一起,有着“中国第一粉丝团”的美誉。“亲”自此开始作为一个社会称谓语被人们使用,并作为一个语言模因在娱乐圈中飞速传播。粉丝们开始用“X亲”来表示自己属于不同的粉丝群体,明星们本人也开始使用“X亲”来称呼他们的粉丝,它成为获得粉丝支持、爱戴和理解的最好称呼。例如:
(1)我们轩亲都是含着一颗对安以轩的爱的心走到了一起。(百度百科,2008-07-25)
(2)祝全世界的梨亲新年快乐!(晓文心事信箱,2008-01-01)
(3)在线的杰亲都进来这玩会。(百度贴吧)
(4)饭亲们,你们爱武艺哪一点呢?(搜狗问问,2010-11-25)
以上例子中,“轩亲”指安以轩的粉丝;“梨亲”指歌手李娜的粉丝;“杰亲”指张杰的粉丝;“饭亲”指“超男”武艺的粉丝,因其绰号“午饭”而得名。
在这一初始期,“亲”这一词素出现在名词的后边来组成“X亲”结构,位置较为固定,前面一般是某位明星昵称中的一个字。类似用法的大量出现和传播体现了成功模因的多产性和复制忠实性特点。推动这一阶段“X亲”语义泛化的是这一语言模因被大量模仿和再创造,在娱乐圈这一领域进行小规模地传播。
“亲”指称粉丝这一新用法来源于韩国语中的汉字词“亲旧”,读作qin gu,意思为“朋友”,许多韩国明星以这种方式称呼其粉丝。“亲”因跟韩语中的“qin gu”发音相似,而被中国的韩粉们仿效和采用,这体现了年轻人乐于使用新的模因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及价值认同。
(二)第二阶段:称呼有相同爱好的人
很快,人们开始用“X亲”这一形式来称呼与自己有相同爱好的人,尤其在网络论坛中,“X亲”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吧亲、球亲、宅亲、驴亲、公考亲、考研亲”等。语言模因“X亲”的语义进一步泛化和传播。
(5)今天,给宅亲们带来了一个小福利,只要动动手指,ipad mini、Chianjoy门票以及美邦包包任你拿。(天涯论坛,2013-06-06)
(6)嗯,是球亲传过来的游戏,我就不点名啦,大家谁觉得要是有意思的话就拿去做吧!(风邪博客,2009-04-29)
(7)于波吧祝吧亲们中秋节快乐!(百度贴吧)
(8)公考亲们,想测评你备考的真实水平吗?(天涯论坛,2011-11-05)
以上的例子中,“宅亲”指的是闲暇时间愿意呆在家里不愿出门的人;“球亲”是指爱看球赛的人;“吧亲”是指爱逛贴吧的人;“公考亲”指正在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在这个阶段,“亲”依然主要出现在名词之后,结构稳定。词素“们”可出现在“亲”后边表示复数形式。这一时期,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主要是表现型,即具有相同的结构但内容不同。尽管这一时期的复制器是多产的,但是受传播媒介和主体的限制,主要应用在论坛和贴吧中,称呼与自己爱好相似的人,而且称呼者和被称呼者一般是陌生人关系,彼此不熟悉。
(三)第三阶段:称呼网购顾客
“亲”语义进一步泛化的一个标志性阶段是它开始作为社会通称被用在网络购物中。据凤凰财经网吴丽华(2013-08-22)报道,第一个使用“亲”来称呼顾客的淘宝卖家是程倩团队,他们创造性地使用了“亲”来称呼顾客。[11]“由于店铺的定位是时尚的、感情细腻的、有品味的25岁到35岁的都市女性,大家的交流也更注意沟通的顺畅和舒服,刚开始用‘亲爱的,但是随着生意越做越好,客户越来越多,‘亲爱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亲。随着客户的增多和传播,‘亲变成了淘宝的官方用语。”据程倩丈夫的哥哥武青云回忆,程倩团队早在2004年、2005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使用这个称呼。但当时淘宝上“亲”的应用范围不是很广泛。
随着“X亲”模因在娱乐界、网络上传播的加速,此时的“亲”呈现双源合流[12](源头一是韩国语中的汉字词“亲旧”,源头二是汉语“亲爱的”之简写)、加速传播的态势,开始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在淘宝网上迅速传开,网店店主为了缩短与顾客之间的心理距离,不管顾客是男是女,都开始使用“亲”来称呼他们。几乎在一夜之间,“亲”被广大网民所熟知,并迅速成为淘宝、天猫等购物网站使用的标准称呼语,为买卖双方使用。在教育部、国家语委公布的《2009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亲”已经正式成为社会通用词语。[13]用法例如:
(9)亲,欢迎来淘宝!(淘宝首页)
(10)亲,您订购的香奈儿孟买女包已发货,亲注意查收哦!(天涯社区,2011-11-05)
(11)顾客:亲,在吗?
恋上冬日(店主):在的,亲,有什么需求?(阿里旺旺对话)
(12)爱漂亮的亲们来看看哈!(淘宝论坛)
与“先生、小姐”等社会通称相比,“亲”更加时尚,更容易被年轻人所接受。用“亲”来称呼顾客可以展示一个良好的形象,并能够与顾客建立起平等的关系,拉近买卖双方的心理距离,有助于交易的达成。上面的例子显示,这一时期,这一语言模因以“亲……哦”的形式为代表。模因与模因集结,形成了模因复合体,“亲……哦”可以视作一种模因复合体,亦或模因变体形式。
(四)第四阶段: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称呼熟人和陌生人
“亲”俨然成为一个强势模因,一个流行的社会通称,其使用范围继续扩大,从线上迅速发展到了线下,除了称呼陌生人,它也开始被用来称呼熟悉的朋友,用于电话短信、网络聊天、面对面的日常交谈中,“亲”成为2011年汉语十大流行语之一。例如:
(13)南方的亲,周末抓紧晒被子,雨又要来了。(微博)
(14)亲们请密切关注中国人民大学招生网站哦!(微博)
(15)昨晚梦到你们一群了,301的亲们。(人人网)
(16)——亲,明天什么时候回家?
——看看吧,后天呢,亲,你呢?(同学间的对话)
(17)亲们,咱们什么时候聚个会啊?(班级群聊天)
(18)有没有工作后又回归校园的亲?大家来交流交流啊。(天涯论坛,2014-02-20)
(19)亲,帮忙拿一下快递呗!(同学短信)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亲”不仅可以用于网络上称呼陌生人,在网购交流中称呼顾客,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交流中称呼熟人,已正式成为社会通用称呼语的一个新成员。此外,在此阶段,“亲”甚至被广泛地用在广告、新闻等正式场合,一些政府机构为了建构亲民的形象也开始使用“亲”。例如:
(20)亲,祝贺你哦!你被南理工录取了哦!不错的哦!211院校哦!奖学金很丰厚的哦!门口就有地铁哦!(2011年南京理工大学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21)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驾照有木有?快来看,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招人啦!……不包邮哦!(2011年外交部招聘通知)
(22)亲,前方13公里连续下陡坡、急弯,请不要超速、超车哦。(交警指挥牌告示)
“亲、亲们、X亲”是最流行的三种语言形态,其核心语义始终围绕着“亲人、亲近”的意思发展。“亲”可以单独用来指称听话人,其位置相对灵活,可出现在句首、句中和句末;“亲们”是复数形式;“X亲”结构最具能产性,“X”词素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和量词,用法如“土豪亲”“同考亲”“有试过的亲”“这位亲”“两位亲”。“当某种语言模因经电视、报纸、网络的宣传后,接受和使用它的人越来越多,由一个言语社团扩展到另一个言语社团,甚至到全民共同语中,生命力不断得到加强,最后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模因固定在言语结构中。”[6](P27)在大众传媒的推动下,“亲”已渗透到个人的生活之中,跟“先生、小姐、同志”一并成为社会通用称呼语的一部分,固定在言语结构中。
四、结语
“亲”作为一个新的称谓语,其传播和扩散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依然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它自身的语言特性和外在社会环境共同促使它成为一个强势模因。首先,“亲”及其变体形式结构简洁,使用起来方便快捷,这天然的优势使它们得以在众多竞争模因中脱颖而出。可以说,称呼语的选用也是各个称呼语模因相互竞争的结果。其次,“亲”的传播和语义泛化满足了当今中国社会和时代的需要。目前汉语中存在通用社会称呼语缺失的现象(刘永厚,2010),“先生、小姐、师傅、同志”等泛尊称皆对应着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并不适用于所有场合。[14]很多社交场合存在称呼语选择的困境。“亲”在线上、线下、非正式场合、正式场合得以被广泛使用,皆因汉语社会通称的长期缺失,是宏观的社会环境滋润了它的生长,造就了它成为强势模因的条件。当人们需要一个便捷(而非绞尽脑汁的选择结果)、时尚且能表达足够礼貌甚至亲近度的社会通称时,“亲”应运而生,并得以迅速扩散。
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对“亲”的语义泛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每个阶段“亲”的使用特点及传播范围进行了探讨。模因论为研究社会称呼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我们把握语言传播和变化的规律。我们预测,社会通称“亲”将继续存在并继续扩散,直到有更新颖、实用的称呼语模因取代它。
(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汉语社会称谓语的使用现状调查及语义演变研究”[项目编号:12YJC740070]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2]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
(2).
[3]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4]Gatherer,D.Why the‘Thought ContagionMetaphor Is
Retarding the Progress of Memetics[J].Journal of Memetics-Evolutionary Model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1998,(2).
[5]何自然.2014流行语流行的模因论解读[J].山东外语教学,
2014,(2).
[6]赵改梅,王晓斌.模因与流行语传播探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
报,2007,(2).
[7]张子宪.“X控”现象流行的模因论分析[J].现代语文(学术综
合版),2013,(8).
[8]曹进,刘芳.从模因论看网络语言词汇特点[J].南京邮电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8,(1).
[9]刘桂兰,李红梅.从模因论角度看“××门”现象[J].外语学
刊,2009,(2).
[10]张国,姜微.模因论视阈下的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研究[J].中国
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11]吴丽华.天猫上的卖家:明星卖家陨落[Z].凤凰财经网,
2013-08-22.
[12]王家学.网络流行词“亲”来源实为双流合一[J].现代语文
(学术综合版),2014,(10).
[13]2009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R].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4]刘永厚.汉语称呼语的研究路向综观[J].语言文字应用,
2010,(3).
(刘永厚 薛睿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 100024;王顺利 山东诸城 诸城市龙城中学 262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