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401331)
布莱欧妮的自私与邪恶
——电影《赎罪》中的人物性格分析
张国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401331)
电影《赎罪》根据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讲述了二战前夕英国庄园主小女儿布莱欧妮因嫉妒姐姐西西莉亚与管家的儿子罗比之间爱情而故意诬陷罗比为强奸表姐的凶手,致使二人终生未能再度眷属,及其成年幡然醒悟,终生悔恨与赎罪的故事。本文以主角布莱欧妮的性格分析为着力点,结合影片故事情节的具体发展,探究布莱欧妮性格中对爱的自私、邪恶以及其悲剧性的特点。
爱;邪恶;救赎
“赎罪”一词来源于圣经故事。亚当和夏娃的眼睛开始可以看见世界之后,他们发现自己是赤身裸体的,于是便用无花果的叶子来做裙子穿在身上。耶和华神用皮衣为他们替换了树叶衣服。但是要制作皮衣就必须要杀死动物,因此也就有了宗教中的“赎罪”一说。这也是文艺作品中的几大主题之一。
影片《赎罪》改编自伊恩·麦克尤恩的同名小说,并在奥斯卡、金球奖等多个国际电影奖评中收获了各类奖项。片中,小女孩布莱欧妮因发现姐姐西西莉亚与管家的儿子罗比之间的暧昧关系,而作伪证指认罗比为强奸表姐的凶手,使得罗比入狱,拆散了姐姐还未正式开始的恋情。二战爆发,西西莉亚和罗比虽然坚守着对彼此的爱情和誓言,却没能逃过死亡的魔掌。长大之后的布莱欧妮也明白了自己当年的错行及其造成的后果,终其一生都在悔恨和赎罪中度过。
影片通过“布莱欧妮想象的事件过程”和“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件过程”两条主线来进架构整个故事,运用了大量闪回、反向运动镜头等营造出了非常紧张的节奏,将欲望、谎言、忏悔、救赎等人性的善与恶赤裸裸的展现在观众面前。作为当之无愧的主角,布莱欧妮这一人物的身上,体现出的是渴望爱、证明爱、误解爱、怨恨爱、毁灭爱与救赎爱的过程,在战争的背景下,一系列的纠结与矛盾,最终也只能救赎这一主题完成在充满寄予的想象世界中。
正如布莱欧妮后来所说,罗比是她的初恋。这一点在影片的开场人物介绍时,就体现了出来。首先是布莱欧妮的出场。一座城堡的模型前面有序地摆满了各种动物,打字机的声音加上即将完成的剧本,说明这是个爱好写作、充满激情与想象的小姑娘。以至于这种过分的想象力使她后来酿成了大错。布莱欧妮写完戏剧之后急于肯定自己,所以在她往外走的过程中,使用了多个反向运动镜头,以加快速度,一方面来体现布莱欧妮的迫切心情,另外还可以营造影片的快节奏。但是在这种心境下,布莱欧妮还是先去了厨房——罗比的妈妈工作的地方,而且第一句话是“我完成了我的戏剧”,不是直接问“看到我妈妈了吗”,最后罗比的妈妈还冲她撇了撇嘴,这些细节都说明了布莱欧妮小姐对待这名女仆的特殊待遇,而这些都是因为女仆的儿子是罗比,是布莱欧妮心仪的人。紧接着就出现了罗比。布莱欧妮特地停下来跟他说了几句话,还明确表示希望罗比来观看戏剧。但罗比并未重视。两个主角之间的人物关系一目了然。接下来就是另一个为主角西西莉亚的出场了。草坪上,西西莉亚与布莱欧妮讨论刚完成的剧本,布莱欧妮问西西莉亚为什么不跟罗比讲话,设下一悬念,西西莉亚与罗比之间的关系并非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简单,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点也与后来布莱欧妮犯错有着直接的关系。
开场结束,就到了发展阶段。从布莱欧妮看到了花园中的西西莉亚与罗比,到魅力无限的西西莉亚湿漉着身体站在罗比面前,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布莱欧妮的特写镜头都是直接而明媚的,直到罗比向前抚摸温润的水面。布莱欧妮明白了,罗比爱的是姐姐,他们是相爱的,所有罗比才推脱了她看戏剧的请求。而紧接着出现在玻璃中的布莱欧妮的特写镜头,也将其嫉妒、烦躁的心理刻画了出来,为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伏笔。
接下来布莱欧妮对这件事的表现将这一误解推向了第一个高潮。布莱欧妮在树丛中急促地读着“公主很清楚他的罪恶,但还是抑制不住心里满满的爱,全心爱着罗姆卢斯爵士,公主心里还是本能地觉察到,这个红头发的男人信不过······没人能猜到潜藏在罗姆卢斯爵士黑色的心中的阴险,他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人”。这段话正是此时布莱欧妮的内心写照。当音响进行到“没人能猜到潜藏在罗姆卢斯爵士黑色的心中的阴险,他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人”时,推镜头画面出现罗比正在打字的背影,这一声画错位含沙射影地指出了罗比就是布莱欧妮心中的“罗布卢斯爵士”。而接下来在平静浪漫的歌剧声中写情书的罗比和化妆打扮的西西莉亚,都在幻想着两人未来美好的关系,罗比写下疯狂淫秽的情书,西西莉亚选了性感裸露的礼服。这些使得布莱欧妮高度紧张烦闷的情绪,在人物的对比中更上一层楼。所以当罗比拿着信看到她的时候,布莱欧妮正在发疯似的抽打着树丛。她无法确定,罗比到底是怎样的。所以她接受了罗比的托信,并飞快地跑回去不加思索地偷看了信。原来“潜藏在罗姆卢斯爵士黑色的心中的阴险”是这样的。布莱欧妮在焦急忙乱中将罗比的信告诉了表姐罗拉,罗拉建议比莱欧妮报警。这一建议正好符合后来布莱欧妮在警察面前坚定地说“我看到了他”的事件进程。因为布莱欧妮作为一个富于幻想的小孩,在接受罗拉的报警建议的时候,脑海中肯定已有了自己与警察交谈的场面,并且这种场面会一遍又一遍地重播。于是,面对警察的时候,布莱欧妮把“我知道是他”改为“我看到了他”。即便布莱欧妮清楚地看到了强暴罗拉的是客人保罗·马歇尔。从开场到现在,不论是走路、读书,还是排戏,布莱欧妮一直处于快速的运动当中,说明她是一个需要充分表现自己的人。所以,在西西莉亚和罗比要确定恋人关系的时候,布莱欧妮擅自将自己编入了故事之中,并改编为主角。在布莱欧妮心中,这样做可以保护西西莉亚的贞洁,可以帮罗比“改邪归正”。但在潜意识中,布莱欧妮是想成为拯救罗比的英雄,同时让罗比看清“英雄布莱欧妮”与“花瓶西西莉亚”之间的差距,看清到底谁才是最该选择的爱人,好借机肯定自己那已经被罗比忽视了的存在。当然,这也是对罗比和西西莉亚恋情的嫉妒与惩罚。
布莱欧妮做到了。她彻底主宰了罗比和西西莉亚的人生,让这一对本该前途无量的年轻人一直沦陷,直到死亡。在罗比被带走的段落中,镜头最后被定格在特写的布莱欧妮的眼睛上。事情的发展已经完全超出了布莱欧妮的设想,但是此时的布莱欧妮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罗比被带走。这个曾经为了证明罗比对自己的爱,冒着两个人的生命危险跳入水中的小女孩,在有意的误会之下,毁灭了“爱”的主旨,这不仅再次伤害了爱人,也最终伤害了自己。
影片后半部分关于二战爆发之后的内容,属于布莱欧妮“想象的事件发展过程”。从罗比入狱到罗比与西西莉亚死亡的这五年中,布莱欧妮有机会将错误纠正过来,却一直没有勇气。影片中,“给西西莉亚写致歉信”和“登门道歉”这些虚构的故事、布莱欧妮辍学行医以及老年布莱欧妮的公开悔悟,相较于由于自己的自私所带来的伤害而言,都太渺小。对于西西莉亚和罗比二人来说,他们看不到这些故事,只能伴随着思念与痛苦,直到生命终止。
[1]伊恩·麦克尤恩,郭国良(译).赎罪[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2]吴冠军.20世纪的电影[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3]尼采,周国平(译).悲剧的诞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李树红.《赎罪》中的圣经原型分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1.
J905
A
1005-5312(2016)05-0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