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语言政策研究综述: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6-10-25 10:16
外语与翻译 2016年3期
关键词:外语政策语言

刘 叶 红

湖南城市学院



国内语言政策研究综述:现状与发展趋势*

刘 叶 红

湖南城市学院

语言政策,中国学者,现状分析,后续发展趋势

1.引言

语言政策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语言政策是国家明文制定的关于语言的重要准则和规定;隐性语言政策亦即“语言文化”,体现语言态度、立场观点和语言意识形态(Schiffman 1996: 24)。语言政策作为社会群体语言实践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语言政策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进入学术研究视野才走过半个世纪。1959年Einar Haugen发表的论文可视为这一领域的开山之作(Spolsky 2008:137)。经过50多年的探索,语言政策研究发展迅速,成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成熟分支学科,著作频出。在汉语语言学专业领域,陈章太(2005)是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理论和实践的先行者之一,他撰写的《语言规划研究》一书为中国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奠定了学科理论基础。周庆生、李宇明等学者是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对少数民族语言政策、语言生活状况等议题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中国语言政策研究和实践的发展轨迹。在外国语言学专业领域,胡文仲、王克非、蔡永良等专家为外语教育政策和规划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语言是符号结构系统;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语言具有社会性和文化性,承担社会文化功能。语言政策作为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言政策的制定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语言政策研究关注语言本体,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语音、词汇、正字法、正词法、语法上的规范化标准化。语言政策研究关注语言(外语)教育政策研究,强调语言是交际的途径、沟通的手段和交流的工具。语言政策研究关注社会语言生活状况、语言生态、语言能力、语言战略等,折现语言政策背后的语言文化和语言所在社会的语言意识形态(Steffensen 2007:12 -14)。语言的结构性、工具性和功能性在语言政策研究中的体现表明国家显性语言政策的变化和隐性语言政策背后的语言立场和态度。

现有研究有针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年代、不同民族在方言、少数民族和外语教育政策等方面的研究综述(黄晓蕾 2006;王阿舒、孟凡丽 2006;沈骑、冯增俊 2009)和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的国际语言政策研究综述(冯佳、王克非 2014),但未见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中国语言政策的研究。为此,本文以近20年(1996-2015)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语言政策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描述中国学者对语言政策的研究现状,反思其研究不足,并分析其后续发展态势。

2.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现状

基于CNKI数据库,在学术期刊总库中,以1996-2015年为时间范围段,分别以“语言政策”为关键词、主题词、篇名在核心期刊进行检索,获得论文数目467篇。经过人工逐条筛选,在检索结果中剔除相关度不高的学术研讨会讯、期刊简介、期刊目录、书讯、征稿启事等,共获有效论文394篇。在硕博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语言政策”为关键词、题名进行检索,分别获得博士论文20篇,硕士论文126篇。选择这些文章的原因是:核心期刊论文,特别是南京大学核心期刊论文一般经过严格的质量审查,而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则能够看出一个研究领域的风向标。尽管本研究没有涵盖所有中国学者语言政策研究成果(如专著、国际期刊论文等),但基本包括了20年来主要研究论文,比较具有代表性,能够大致反映此领域的研究概貌。本研究通过记录540篇论文的篇名、作者、刊名和发表年限等信息,输入EXCEL表,通过精读和泛读,整理不同年份发文数量、不同年份发文主题、不同期刊发文数量等来描述中国学者语言政策研究近20年来的成就。

2.1不同年份发文数量

从这394篇核心期刊发文来看,近20年来中国学者语言政策研究发文数量整体上呈逐年递增趋势,特别是从2010年之后的近五年发展尤为显著,其中2012-2014年发文数量达到近年来的顶峰。从2002年开始每年都有语言政策研究硕士论文,其发展经历了从最初几年(2002-2005)的研究缓慢到急速平稳增长(2006-2012)再到顶峰增长(2013-2014),如下图1所示。从2007年始有语言政策博士论文的出现。硕士论文与核心期刊发文情况整体趋势一致。在一大批社会语言学家的倡导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社会语言学课程,并逐步开始招收此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周庆生 2010:12),而博士论文是体现学科建设成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学者们在该领域的系统深入研究。这些都表明国家语言政策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尤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研究渐成规模。这种关注是国家日趋重视语言对国家的价值,全力构建对内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对外提高国家形象和实力的努力在学术上的反映。

黄河流域水质变化趋势总体变好的原因主要包括:新水法、水污染防治法颁布实施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强力推行,“十一五”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落实,流域排污总量持平及污染物浓度降低,以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为平台的水量水质保护并重,来水条件改善和水量调度优化而形成的河道环境容量增大。

图1 1996-2015年语言政策研究核心期刊、硕博论文数量年度分布

2.2不同年份发文主题

近20年来,语言政策研究逐步受到我国研究者的关注,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研究主题日趋多元。详见表1:

表1 1996-2015年语言政策核心期刊、硕博论文发文主题统计

2002-2015年硕士论文研究主题数量统计

2007-2014年博士论文研究主题数量统计

表1显示,我国学者对语言政策的研究主题以国内外语言政策和语言(外语)教育政策研究为主。研究主题范围不断拓展,近十年来发展尤为迅速,其主题发文特征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介绍性研究:回顾与反思。现有研究大多是对现行语言政策的历史回顾梳理和现实反思,以介绍层面居多。第一,以时间为主线,有对不同历史时期国内外语言政策和语言教育政策的梳理和显性语言政策在语言立法上的变迁和语言机构上的设置发展。如周庆生(2000)系统地梳理了1927年至1949年间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的规定,以及国民政府和苏维埃政权的有关法令和条例。刘艳芬、周玉忠(2011)介绍了美国20世纪双语教育大体经历的三个时期:双语教育限制期、双语教育蓬勃发展期、双语教育排斥期。第二,在地域上,有对世界各典型国家、地域语言政策和通用语言文字规范体系、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港澳台语言政策的研究。如蔡永良(2002)探究了美国维护英语的绝对权威、排斥和打击其他语言的政策。李桂南(2012)介绍了新西兰政府通过立法,确认少数民族毛利人与萨摩亚人语言的法律地位与社会地位的语言政策和通过系列措施实施的语言教育政策。第三,在研究内容上,既有语言本体结构性研究,更多研究侧重语言的工具性和功能性,分析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思想和语言与社会的关系,透过语言现象看到语言承担的文化社会功能。如王立(2004,2007)分别探析汉口话[η]声母字读音变异及其原因和汉口话表人体动作词语变异及其走向,体现国家语言政策对语言结构性的正向和反向导向作用。以蔡永良、王克非(2013)为代表的学者从美国英语官方化运动看语言统一和同化社会的强大功能,英语在美国是国家民族统一团结的纽带和社会粘合剂。

(2)思辨性研究:批判与创新。对语言政策的批判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教育政策研究主题中。外语教育政策是语言政策的一部分。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的意义至关重大。较多学者从语言教育政策与社会现实需求脱节、外语教育投入成本与产出间的经济效益偏离、外语教育政策的工具性倾向和外语教育政策评价体系缺失等问题出发,对现行外语教育政策进行评说,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桂诗春(2012)对我国兴起的幼儿英语教学以牟利为目标的社会乱象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依据提高英语教学所需的环境、需要、个别差异、怎样教的问题来制定我国的语言政策和法规。戴曼纯(2012)指出美国外语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存在不同阶段教育脱节现象、传承语言受到威胁等问题,提出国家外语能力的缺失和外语人才的缺乏带来的危机感,使美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外语教育在保障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3)借鉴性研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表1可以看出,在394篇核心期刊论文中,国外语言政策和对比研究共有136篇,占比34.5%;在126篇硕士论文中,国外语言政策研究共有78篇,占比61.9%;在20篇博士论文中,国外语言政策研究共有6篇,占比30%。表明我国学者对世界各国及地区区域语言政策的研究关注较多,其中以对美国和新加坡的研究成果居多。这与美国的世界多民族大国地位,新加坡是除中国外,第二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多元种族国家无不有关。通过对各个典型国家语言政策的介绍和反思以及语言政策对比,以期对我国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所借鉴和参考。如张蔚磊(2014)梳理了美国21世纪初的主要外语教育政策, 剖析了美国外语教育政策的积极影响和存在的问题,反思其对中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启示,对中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内容、执行等方面提出了制定长期、连贯、统一的政策和提高外语教师质量、语种选取充分考虑语言生态等建设性意见。

2.3不同研究者学科专业和不同学科期刊发文现状

据统计,语言政策研究涉及文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门类,包括汉语言文字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高等教育学、政治学理论、民族法、法学理论、国际政治、政治经济学、世界史、行政管理等几十个专业在内。语言学专业是语言政策研究的主力军。其中,汉语语言文学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国外汉语言文化传播与推广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研究较多。英语语言文学对国家外语教育政策研究较多。而法学学科对语言权力、语言立法研究偏多,教育学学科研究语言(外语、双语)教育政策者居多。但总体来看,研究主题没有非常明显的学科偏向和侧重。依据核心期刊不同来源期刊发文数量统计,发文最多的是语言学学科期刊(131篇,33.2%)。其中中国语言文学(72篇)中发文最多的期刊是《语言文字应用》(43篇),外国语言文学(49篇)中发文最多的是《外语教学与研究》(9篇)。

上述学科专业在语言政策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语言政策研究的跨学科性和多学科的研究视角。较突出的是王向豫(2014)从政治学理论的国家主权视角和民族权力视角分析国家通用语政策和民族语言政策,揭示语言政策的政治本质,关注语言地位规划背后的政治影响力,是一次跨学科研究的尝试。李宇明(2012)探讨语言的经济学属性,研究语言政策的成本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探讨促进语言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各种举措。从不同视角对语言政策的研究,表明学者们不仅仅关注语言政策中的语言本体研究,还从多学科中找寻语言政策研究互补的多视角,努力探寻语言政策的理论构建和语言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互动。

3.研究不足与后续发展趋势

3.1研究不足

基于以上中国学者对语言政策研究在发文数量、发文主题、发文作者学科和发文期刊研究现状的描述和分析,我们认为,中国语言政策研究在理论方法、学术视野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1)成果数量颇丰,理论基础偏于薄弱。过去20年我国语言政策研究成果数量逐年递增,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问题逐渐全面,研究视角不断拓宽。但在理论基础上,显示出理论的整体性薄弱,我们冠以的理论“帽子”,主要聚焦在“语言规划理论”、“语言生活理论”、“语言管理理论”等语言政策相关理论的笼统框架之中。由于语言政策研究的跨学科性和多视角性,期待理论的整合,以解决语言问题,为国家语言文字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2)主题研究多样,定量实证方法欠缺。语言政策研究主题囊括语言本体、语言地位、语言教育、语言与社会的各个方面。现有语言政策主题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对比研究法等对语言政策发展简史和变迁进行历史的梳理和对比。多数研究主要停留在介绍层面,少有第一手调查材料和数据。少数研究采用社会语言学的个案调查法探讨语言现象的解决对策,为语言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核心期刊发文中,基于定量和实证研究的论文较少,让人感到欣慰的是,王克非(2011)组织对13个代表性国家和地区外语教育现状及政策进行调研,分析外语教育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3)视角学科多元,微观分析不足。现有语言政策研究涉及几大学科门类,往往以一个视角为窗口,从宏观的角度对整个国家、地域语言政策或语言教育政策进行介绍、评价和反思。从微观角度研究语言政策的学者却相对较少,且微观层面的内容广度和深度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目前大多数成果重在概述国内外民族通用语言文字政策,多重复性研究,较多关注语言的规范化和多样性研究,对语言的变异性和政策实施效果关注较少。研究缺乏深入的评价,对未来发展趋势缺少科学的预见。

3.2后续发展趋势

(1)宏观层面:从国家语言战略的高度,凸显语言的功能性。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站在国家“走出去”的战略高度,与经济发展、国家形象、国家安全和文化传播紧密相连,以提升国家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国际事务处理的语言能力,构建和谐世界(冉永平 2015)。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才能学会使用(Widdowson 1978: 87)。但是语言除了其工具性的表意、组篇和人际功能外,还承担文化和社会功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语言在传播文化和思想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语言成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传播媒介。那么,外语教育政策和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该考虑如何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国家形象的提升,促进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

(2)中观层面:关注语言问题,商讨解决对策。解决语言问题是语言政策的首要目标(Grin 1999)。我们需要相应的机构和各级教育部门制定长远的语言政策规划(胡文仲 2011)。如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育出现外语热,主要是“英语热”,造成对汉语学习的忽视。目前高校存在忽视小语种、小语种课程萎缩的情况,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外语教师的语言政策理解和实践意识不强,反思意识更加有待提高。语言政策意识融通在师资培训和课程发展中,将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Ayaz Ahmad & Sarfraz Khan 2011)。又如现有研究对语言本体关注不够。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语言的变迁能够保存一个民族和地区的文化,记录一个民族和地区的发展。在我国,随着20世纪90年代国家的大力推广,目前普通话已经达到全民推广和普及,方言流失严重。语言工作者在方言流失、流转和变异研究中,可以对地域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变异、变异原因、民众语言态度和使用情况等进行实证调查和评估,建立方言数据库,记录方言的变迁与发展。

(3)微观层面:渗透社会群体,观察语言生活。语言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价不应局限在宏观和中观层面,语言工作者、各类科研工作者、教师等应把语言政策渗透到各个社会群体领域,如家庭、社区(网络虚拟社区)、学校、城镇、企业等群体,贸易、服务行业和公共设施等领域。考察家庭语言使用模式和家庭语言环境,网络舆情时代语言冲突(如2008年“赵C”事件,2010年广州“撑粤语”事件),了解城市移民和城镇外来人口的语言生活状况和人口语言结构的变化,国家国际贸易和国际交流随之俱增的语言需求(如我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多种外语语种的需求)等等。这些微观语言生活实态反映国家或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兴衰,体现语言管理、语言实践和语言信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国家和地区宏观语言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客观依据,而语言政策反过来在协调并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中扮演重要的指挥棒作用。

4.结语

本文以近20年(1996-2015)CNKI中国知网语言政策核心期刊论文394篇,硕博论文全文数据库中硕士论文126篇,博士论文20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540篇论文在不同年份发文数量、不同年份发文主题、不同研究者学科专业和不同学科期刊发文情况进行数据统计,以显性语言政策和隐性语言政策为主线,围绕语言政策研究的语言结构性、语言工具性和语言功能性特征,定量定性分析我国语言政策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语言政策研究具有成果数量颇丰,主题研究多样和视角学科多元的现状,但还存在理论基础偏于薄弱,定量实证方法欠缺和微观分析不足的特征。为此,从宏观、中观、微观分别提出了从国家语言战略的高度,凸显语言的功能性;关注语言问题,商讨解决对策;渗透社会群体,观察语言生活的后续发展建议。但囿于作者自身和文献资料分析的有限性,只对部分语言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未来研究将扩大研究对象,同时对提出的相关趋势展开研究。

Ayaz, A., & S.Khan.2011.Significance of language policy awarenes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J].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15): 1897-1900.

Grin, F.1999.Language Planning as Diversity Management: Some Analytical Principles[J].Plurilingua(21): 141-156.

Schiffman, H.F.1996.LinguisticCultureandLanguagePolicy[M].London: Routledge.

Spolsky, B.2008.Language policy: The first half century[A].In van Sterkenburg et al.(eds).UnityandDiversityofLanguages[C].John Benjamins, 137-153.

Steffensen, S.V.2007.An introduction to dialectical linguistics[A].In J.C.Bang & J.Door (eds.).Language,EcologyandSociety:ADialecticalApproach[C].London and New York: Continuum.

Widdowson, H.G.1978.TeachingLanguageasCommunication[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蔡永良,2002,论美国的语言政策[J],《江苏社会科学》(5): 194-202。

蔡永良,2011,我国语言战略问题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1): 8-15。

蔡永良、王克非,2013,从美国英语官方化运动看语言的统一和同化功能[J],《外语教学与研究》(6): 865-875。

陈章太,2005,《语言规划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戴曼纯,2012,以国家安全为导向的美国外语教育政策[J],《外语教学与研究》(4): 585-595。

冯佳、王克非,2014,近十年国际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研究的CiteSpace分析[J],《中国外语》(1): 69-76。

桂诗春,2012,此风不可长—评幼儿英语教学[J],《中国外语》(1): 41-47。

胡文仲,2011,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1): 130-136。

黄晓蕾,2006,民国时期政府方言政策概述[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4): 131-135。

李桂南,2012,新西兰少数民族语言政策介绍[J],《当代语言学》(1): 103-106。

李宇明,2012,认识语言的经济学属性[J],《语言文字应用》(3): 2-8。

刘艳芬、周玉忠,2011,美国20世纪双语教育发展状况解析[J],《外语学刊》(4): 117-120。

冉永平,2015,外语研究应凸显服务国家及社会需求[J],《外语与翻译》(2): 1-2。

沈骑、冯增俊,2009,建国60年以来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研究综述[J],《江苏社会科学》(S1): 64-67。

王阿舒、孟凡丽,2006,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发展综述[J],《民族教育研究》(2): 22-26。

王克非,2011,外语教育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J],《外语界》(1): 2-7。

王立,2004,汉口话[η]声母字读音变异及其原因探析[J],《语言文字应用》(1): 40-46。

王立,2007,汉口话表人体动作词语变异及其走向探析[J],《语言文字应用》(2): 34-40。

王向豫,2014,当代中国语言政策分析——政治学的视角[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张蔚磊,2014,美国21世纪初外语教育政策述评[J],《外语界》(2): 90-96。

周庆生,2000,国民政府时期国共两党的民族语言政策[J],《民族语文》(1): 30-37。

周庆生,2010,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述略[J],《语言文字应用》(4): 10-21。

(刘叶红:湖南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通讯地址: 413000 湖南省益阳市迎宾东路518号湖南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

H0

A

2095-9648(2016)03-0040-06

2016-07-02

*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5YBA071。

猜你喜欢
外语政策语言
政策
政策
语言是刀
助企政策
政策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