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的移动化变革

2016-10-25 07:01
视听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智能手机终端

李 宇

电视新闻的移动化变革

李宇

移动互联时代,传统电视新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业务增长空间,移动智能终端拓展了电视新闻的播出渠道,延展了传播深度和广度。在新的媒介环境中,传统电视新闻需要在采访、写作、制作和播出等方面进行变革,以适应移动智能终端的播出特点,满足电视观众在新闻内容和接受方式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

电视新闻;移动智能终端;新兴媒体;新闻写作

传统电视新闻注重音视频符号,采取单纯的线性传播模式,主要分发终端是电视机,基本上是一种固定播出模式。在新兴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播出方式、传播渠道、分发路径等都在变革之中,符号系统需要多适配、自适应,播出方式兼顾线性、非线性等,播出终端更是需要满足智能移动终端等设备特点。这对电视新闻的采访、写作、制作和播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简言之,电视新闻在新兴媒体时代需要变革传播理念,尤其要满足日益普及的移动化需求。本文主要探讨在移动媒介环境中电视新闻的传播特点,以及在写作、制作、播出等方面的变革举措。

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媒介环境的嬗变

手机的最初定位是移动电话,是一个通话工具。随着手机越来越智能化,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许多人出现了“手机依赖症”。未来几年,智能手机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的态势。研究预测,全球户均联网媒体终端的持有量到2019年将达到5台,全球智能手机总数将达到59亿,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比例将上升至9:1。[1]智能手机的普及主要归功于两个要素,一是智能手机性能的改进,二是智能手机价格的下降。就性能而言,智能手机性能目前以非同寻常的速度更新换代,款型更换周期也越来越短,屏幕越来越大,处理速度越来越快,连接性能越来越好,电池容量越来越高。智能手机的技术含量和硬件复杂程度也在日新月异,2015年一款高端手机中的晶体管数量相当于1995年便携式电脑的600倍。就价格而言,2005年,智能手机的价格非常昂贵,即便是像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普通人也是难以负担的。而现在,智能手机价格已非常贴近大众,而且仍在逐年下降。当然,智能手机能成为媒体终端还需要整体媒介环境的变革,包括移动互联网以及WiFi热点的普及、APP应用程序的发展等。

作为媒体终端,智能手机是对传统媒体的一种延伸和放大,促进了视频等媒体内容的消费,也促进了媒介环境的变革。从收视终端的整体格局变化来看,虽然电视机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客厅的重要位置,不过近年来,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普及逐渐改变了电视机的这种地位。其中,智能手机的表现尤为抢眼。根据2015年名为“广告反应”(AdReaction)的面向全球42个国家的1.35万观众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日均观看视频的时间是204分钟,其中在电视终端上日均观看视频的时间是102分钟,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是45分钟,在平板电脑上的时间是20分钟,在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上的时间是37分钟。[2]根据2016年一项研究报告,在收看电视节目方面,英国“千禧一代”

(Millennials,即1980年到1999年之间出生的人,属于较为年轻的观众群体)与其他成人观众群体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千禧一代”每周仅收看10小时的传统电视节目,而其他成人观众群体每周收看20小时,即前者是后者的一半。但在新兴媒体使用方面,前者则是后者的一倍多。“千禧一代”每周观看网络视频的时间长度为11小时,而其他成人观众群体仅有5小时。“千禧一代”每周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约为7小时,而其他成人观众群体仅有3小时。[3]因此,媒体机构需要根据年轻观众的特点及时调整和变革,以应对急剧变化的媒介环境以及相关挑战。

智能手机的普及刺激了人们的媒体消费。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让观众获取国际新闻的途径更为便捷,全球化的媒介环境也推动了新闻的传播和消费,尤其是跨国新闻的流动。PwC 2016年4月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周都会观看几次国内新闻视频或阅读国内新闻报道。而此前的2015年,受访者比例仅有78%。与之相对应,观众对国际新闻来源多样性的需求有显著增长:7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过去十年中对国际新闻报道多样性的需求显著增长,每月获取国际新闻的平均来源达到了4.1个,而在2006年仅有2.5个。就最受观众欢迎的新闻源而言,美国以44%的受欢迎比例位居第一,英国以30%位居第二。[4]信息来源的增长也会给观众带来选择障碍。有学者指出,信息的过于丰富最终会导致受众关注度的下降。当信息摄入过量时,受众就会变得焦虑不安,并开始主动避免接受过多的信息。[5]技术进步大大降低了处理和传播信息的成本,其结果是信息大爆炸,导致了注意力缺失。真正稀缺的资源不是信息,而是人们的关注度。[6]对于电视新闻而言,节目的推送能力成为新的挑战,即要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引起关注,脱颖而出。

二、电视新闻制作的移动化变革

在新兴媒体环境中,新闻传播的环境与传统媒体时代迥异。有学者认为,在新兴媒体环境中,新闻传播最重要的特征是聚合性与互动性,各种媒介及其新闻报道借助不同的传播渠道同时实现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并产生共振和叠加的效果;从提供单一场景的标准化内容到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不同情境中获取相应内容的便利与自由,从服务于所有用户的大众化、整体化需求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定制化、小众化诉求。[7]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传播模式基本上是以传者为中心,而在新兴媒体时代,传播模式是以受者为中心,这就要求电视新闻注重观众体验。在新兴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业务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采、写、编、评”,还要实现针对不同终端、不同场景、不同用户的新闻制作与推送。从理念上看,电视新闻制作要跳出传统惯性思维,实现从“做新闻”到“做产品”的转变。英国广播公司(BBC)从2014年开始连续推出了多款移动端定制产品,并坚持“3R”原则开发这些移动端产品,即“触达”(Reach)、“引导”(Referral)、“收益”(Revenue)。

对于电视新闻记者和编辑来说,则要具备制作适应多终端、多格式新闻内容的全能人才。英国广播公司新闻学院几年前就对记者展开了大范围培训,教他们如何利用智能手机拍摄视频并进行编辑。英国广播公司新闻学院智能手机业务培训师2014年指出,智能手机拍摄的视频数量和观众对移动端视频日益增长的兴趣之间,有着显而易见的联系;智能手机拍摄与制作新闻在成本上更为经济。[8]

电视新闻的制作水平与媒体技术创新发展密切相关。对于电视新闻而言,当前亟需高度重视视频处理技术、信息安全与版权管理技术、综合业务支撑技术、跨平台技术和虚拟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手机上播出视频新闻的效果和流量使用效率与视频处理技术密切相关,先进的视频处理技术能大大提高视频处理的效率,降低视频传输成本、存储成本和交换成本。跨平台技术涉及视频的播出、传输和存储等相关技术,关键要实现视频多格式(终端自适应、带宽自适应、网速自适应)、传输多路径、终端多用户。简言之,电视新闻需要进一步拓展移动思维,通过业务转型和技术升级为用户提供能够在移动端更顺畅地消费的话语文本,并配以音频、图像和文字,以多媒体形式满足用户需求。

三、电视新闻写作的移动化变革

电视新闻的优势在于画面,对文字缺乏足够重视。在新兴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亦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视频上,对文字的运用尚不充分。为了实现电视新闻的移动化变革,媒体机构需要大力推动新闻写作理念的转变,改进文风。目前,西方一些媒体机构已经着手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提升电视新闻记者和编辑的移动化新闻业务素养。2015年,英国广播公司新闻学院(BBC Academy)发布了移动端新闻编辑黄金守则,其中包括7条实用写作指南:1.标题。“长短搭配,减少阅读障碍”,即新闻可有两个标题,短标题为索引,长标题辅助理解。两则标题均要适合各类阅读平台,且需要简洁。2.导语。短小精悍,将重要信息在一句话中说清楚。3.段落。遵从“倒金字塔”结构,并坚持“前4段”原则,即一条新闻要在前4段把内容讲述得基本完整。4.篇幅。尽量短小,一般故事不要多于500字,并尽量运用小标题分割文章。5.结构。移动端的文章可以采用问答结构,方便读者小块地分解信息。对于某些选题,五六个直接问题和简洁有力的回答就足够了。6.链接。在文中添加链接,为读者提供更多“佐证”,尤其在文章中没有原始资料和图片时更显重要。7.表格。在移动端上,小尺寸的表格可以用来尽可能多地呈现事实,简单的陈列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9]

除了以上这些法则,电视新闻写作还要充分考虑观众在手机端上的阅读习惯,以提升文字新闻的传播效果。具体而言,要从新闻长度、阅读时段、传播周期、主题选择等方面加以考虑。1.新闻长度。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发现,尽管手机终端的屏幕较小,但人们在手机终端上阅读“长新闻”(超过1000字)的时间还是多于“短新闻”(少于1000字),其日均时间长度分别是123秒和57秒。[10]2.阅读时段。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将每天分为5个时间段:早间(4:00-9:59)、日间(10:00-15:59)、傍晚(16:00-19:59)、晚间(20:00-23:59)和午夜(0:00-3:59)。研究发现,人们在手机终端上阅读新闻时间最长的时间段是午夜和早间,长新闻和短新闻都是如此。就长新闻而言,人们在午夜和早间时段阅读新闻的时间长度在新闻阅读总时间长度中所占比例分别是29%和23%;就短新闻而言,午间和早间时段新闻阅读时间所占比例分别是29%和22%。就工作日和周末的手机使用习惯而言,人们在手机上阅读长新闻和短新闻的时间长度并没有较大差异。3.传播周期。在手机终端上,长新闻和短新闻的传播衰减周期较为相似,新闻从发布到无人问津,仅有约5天时间。对于长新闻而言,手机用户74%的阅读或互动行为发生在新闻发布后的前两天,其中56%是在第一天;对于短新闻而言,手机用户82%的阅读或互动行为发生在新闻发布后的前两天,其中66%是在第一天。到了第五天,长新闻的阅读或互动比例仅为3%,短新闻为2%。对于长度超过5000字的超长新闻而言,新闻在手机终端上的衰减周期相对较长,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人们的阅读也随之深入。例如,在新闻发布的第一天,平均阅读时间为199秒,在第八天为373秒。4.新闻主题。在手机终端上,新闻主题与阅读时间有着一定的关联。对于长新闻而言,犯罪、国防、娱乐与时尚、国内新闻、国际政治与外国政府、科学技术、美国政治与政府、经济和商业新闻等的平均阅读时间长度呈递减趋势,依次是166秒、135秒、131秒、118秒、113秒、109秒、108秒、97秒。[11]对于电视新闻而言,新闻写作不仅要满足电视机播出的需要和观众收视特点,还要充分考虑手机端播出的需要和用户特点。

四、电视新闻播出的移动化变革

在电视新闻的播出环节,媒体机构移动化变革的重点在于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电视业当前竞争的焦点也在于谁能更好地运用最新的技术和设备满足观众的个性化需求。观众并不关心节目的来源、节目的分发渠道和平台,他们在乎的是收视体验,包括节目内容和播出效果等。电视新闻播出可在场景化和社交化方面集中发力。

电视新闻通过场景化播出来适配观众的个性化需求。“场景”一词原本是影视语言,指在特定时间、空间内采取的行动,或因人物关系构成的具体画面,无数连续的场景组成了完整的故事。从广义角度看,场景可以概况人类行为发生的特定环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连接方式等要素。当下,场景主要指代一种思维,强调覆盖用户移动和碎片式消费,强调以人的体验为中心,契合或者引导新生活方式。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在《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中,创造性地提出“场景五力”概念,指出构成场景的五种技术力量无处不在,它们正在改变作为消费者和用户的体验,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掌握这五种力量,即: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和地位系统,它们也已深刻地侵入了传播场景。对于电视新闻来说,场景化播出的最终目标是提供特定场景下的适配信息或服务。所谓“适配”意味着不仅要理解特定场景中的观众,还要能够迅速地找出并推送出与用户需求相适应的新闻信息及服务。其中,信息适配是指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可以细分为内容适配、报道形态适配、推送时间适配等。为此,媒体机构应提升信息的发现、聚合与推送能力,以提高电视新闻的适配水平。

电视新闻通过社交化播出来拓展新闻传播的深度和广度。社交是为了互动,也是为了吸引注意力。在新兴媒体环境中,电视新闻需要具备社交功能,即让内容成为一种社交方式或社交由头,人们可以借助新闻信息进行交流互动,或者在圈子里进行分享。因此,媒体机构应该注重新闻的社交属性,让用户可以基于自己的圈子和兴趣进行阅读和讨论。社交不应是内容的附属功能,还应作为话语中的赋权,帮助用户实现社交分享,成为连接社群的粘合剂,进而驱动线下的社交影响力,最终形成“文本—文化—社交—社群”的良性循环。[12]英国广播公司(BBC)在知名社交平台Instagram上推出了一项名为“Instafax”的短视频新闻服务,用户在Instagram上关注英国广播公司的官方账号,就能定时收到15秒的视频新闻;英国广播公司还通过链接引导用户前往英国广播公司网站观看完整的视频。15秒长度的新闻视频为用户提供轻量化的体验,以Instagram为传播平台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求,这两个元素与新闻链接一道构建了“社交—媒体”闭环模式。[13]此外,社交媒体不仅仅是新闻机构的一个信息传播平台,也是一个和新闻受众建立联系的渠道。

五、结语与展望

在新兴媒体时代,移动智能终端拓展了电视新闻的播出渠道,延展了传播深度和广度,给电视新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业务增长空间。电视新闻需要在新闻制作、新闻写作、新闻播出等方面进行变革,尤其是要利用新的技术和工具研究新兴媒体平台上受众行为的特征,满足电视观众在新闻内容和接受方式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

注释:

[1]www.digitaltveurope.net/420741/five-connected-media-devices-per-home-by-2019-says-ihs.

[2]www.rapidtvnews.com/2015101540274/digital-viewing-now-matches-time-spent-watching-tv.

[3]www.rapidtvnews.com/2016011441343/uk-millennials-pose-real-and-present-threat-to-pay-tv-porviders.

[4]www.rapidtvnews.com/2016042842673/pwc-news-engagement-continues-to-grow.

[5]露西·昆.媒体战略管理——从理论到实践.高福安,王文渊,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91.

[6]约瑟夫·奈.软实力.马娟娟,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142.

[7]詹新惠.基于技术赋权构建主流媒体立体传播体系.刘昶,等,编.互联网思维的传播学逻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237.

[8]腾讯传媒研究院.众媒时代.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216.

[9]腾讯传媒研究院.众媒时代.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277-278.

[10][11]参见:美国皮尤研究中心“Long-Form Reading Shows Signs of Life in Our Mobile News World”(2016年5月)。

[12]腾讯传媒研究院.众媒时代.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275-276.

[13]腾讯传媒研究院.众媒时代.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225.

(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海外传播中心)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智能手机终端
智能手机是座矿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GSM-R手持终端呼叫FAS失败案例分析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
智能手机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ABB Elastimold 10kV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