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6-10-25 14:39周敏
教师·中 2016年8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计算机教学应用分析

周敏

摘要: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掌握操作计算机的专业技能,文章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设计精简的计算机教学任务;注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推行;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以供参考。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计算机教学;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3-0062-01 收稿日期:2016-01-19

一、设计精简的计算机教学任务

要设计精简的教学任务必须把各方面都考虑到,要做到以下两点。

1.摸清学生学习情况

教学任务的设计会影响教学效果,在制订教学任务之前,教师要留意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观察他们平时的上课情况,在课堂上表现如何,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测验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大不相同,教师要摸清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制订教学任务。

2.合理设计教学任务

为了制订好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对教学任务精挑细选,合理设计教学任务。设计难易程度不一样的任务,分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任务的设计以基础知识为主,适当把新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适合每个学生。合理设计教学计划有利于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更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注重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推行

1.激发学生兴趣是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前提

对于一门学科,只有感兴趣,学生才能用心认真学习,因此,制订的任务要具有趣味性。如果学生对该任务不感兴趣,那么就会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不主动参与教学任务,教学就很难进行下去。当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时,就会激发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引导学生进入任务驱动教学法中

在实施教学任务中,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个人水平来引导学生[1]。使用情境教学法,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把新旧知识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有利于学生重新整理知识,刺激大脑,开发思维。把情感和学习融合为一体,建立一个情境,并把教学任务导入情境中,在情境中完成任务即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来完成任务,能够直观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全身心投入其中。

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课外选择不同的内容,自己研究摸索。

三、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完成整个教学任务的过程就是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上可灵活些,不必太拘谨。对简单运用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完成。如在讲计算机的组成和各部件时,可安排学生上网查询计算机的组成及各部件的名称,根据用途列出计算机各部件清单。让学生在课堂上各自沟通讨论自己查到的答案,进一步完善,使得枯燥的计算机知识通过自主学习沟通讨论的方法完成。通过这个任务使学生学会操作设备驱动程序、安装操作系统、更新操作系统。

综合了较多知识和难度系数较大的教学任务可采取分组合作式方法,小组之间研究讨论、相互合作来完成。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不单单是靠学生自主学习就能够完成得了,还需要靠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力[2]。例如在Flash动画教学中,教师讲授基础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把班上学生进行分组,考虑到每一组里学生有不一样的计算机水平,每个人的分工也就各不一样,有的进行图片收集整理,有的制作动画,有的修图编辑文字,有的进行剪辑。小组成员积极讨论方案,为达到小组目标都不敢有所懈怠。教师把学生找到的资料与全班进行资源共享,使每个小组都能完善自己的方案。也可将疑难问题提出在组内进行讨论,把各自想法和建议说出来,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创造力,加强学生间的沟通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而言之,计算机专业课是一门对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探究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把要学习的知识放到任务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学到了知识,实用性得到了提高。但其也有不足的地方,缺乏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把理论知识融入该教学法中,完善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既能学习到理论知识,还培养了上机操作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严淑萍.“任务驱动法”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2):185.

陈万仙.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3):25—26.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法计算机教学应用分析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