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中的背景文化教学

2016-10-25 07:38唐丽群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唐丽群

[摘 要]我们的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常常忽视背景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而用英语交际实际上就是一种跨文化的互相交流与协作。英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景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尤其是一些涉及欧美国家文化的背景知识,这样能够让学生更易于理解课文,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关键词]背景文化 英语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20040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对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强调过多,学生仅会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脱离了语言存在的社会环境,尤其是语言的背景文化,致使学生的交际能力不高,不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因此,英语教学中语言背景文化知识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英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景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尤其是一些涉及欧美国家文化的背景知识,这样能够让学生更易于理解课文,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随着民族的发展不断前进。不同民族的语言体现出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和历史。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附语言。毋庸置疑,英语教育是语言教育,自然应包括文化教育,而且文化教育不容忽视。

二、背景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社会的发展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各个民族紧密融入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而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出现了跨文化交际的需求。然而,背景文化的不同对跨文化交际形成了阻碍,如何克服这个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其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语言能力高并不意味着交际能力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要提高交际能力应从五个方面入手,即: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及社会能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恰当交际的能力)。

三、中西文化的差异

1.打招呼

英语国家的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例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今天天气怎样?)How are you?( 你好吗?)而中国人打招呼常常会问:你吃过了吗?( Have you had your dinner?)英语国家的人听了会觉得很奇怪,因为只有想请他们吃饭,才会这样问。

2.做介绍

在《英语》(新标准)七年级上册Starter Module 1 Unit 2中,“Whats your name, please?”是Mr Chen询问学生姓名的句子。在实际口语运用中,英语国家的人一般会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之后,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通常会用“Your name,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而“Whats your name?”会给人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3.称呼语

在《英语》(新标准)七年级上册Starter Module 1 Unit 3中,学生学习了teacher(老师)这个新单词。课后学生就会把“王老师”错误地称为Teacher Wang。究其原因,是因为汉语有尊师的传统,“老师”既是一种职业,又是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学生就会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此外,汉语中的“李秘书”、“吴护士”也容易被翻译为Secretary Li,Nurse Wu,这些称呼让英语国家的人感觉不可思议,因为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 Ms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渗透背景文化知识,让学生知道什么场合用什么称呼语。

4.隐私

英语国家的人对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等比较反感,因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他们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实际年龄,只是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尤其是妇女。还有就是中国人爱问“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这种类似刺探别人隐私、监视别人行为的话语,英语国家的人是不喜欢的。

5.致谢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文明用语“谢谢”也是随处可闻。但是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因为这样有时反觉得见外,或被认为是关系疏远的表现。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用得极为广泛,大至巨大的馈赠、帮助等,小至回答问路、传递东西等,即使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也常用到它。比如:女儿为母亲拿来她要看的书,妻子为丈夫送去雨伞等,对方都可以用“Thank you”之类的话作为答谢。在公共场合,“Thank you”之类的话用得更是普遍,例如在公共汽车上别人给你让座时,你要致谢;当别人告诉你如何去某地时,你要致谢;当服务员给你端来一杯茶时,你要致谢;当你走向电梯时,电梯里的人按住按钮等你进来,这时你也要致谢。所有这些场合,致谢用语极为常见,你要是和他们一起生活,你会发现他们的嘴很甜,感谢之辞不绝于口。

6.赞美

中国人向来以谦谦君子作为楷模,对别人的赞美常常表现得不好意思,并拒绝或否定对方的观点,以示谦虚。而在英语国家,赞美却是人们的口头禅、交际的润滑剂。个人的衣着、打扮、外貌、财物以及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能力等,皆是人们常常赞美的内容。对别人的赞美,人们常用的回答是“Thank you”。例如称赞某人的裙子漂亮时,人们会说“Your dress looks beautiful”,而最佳的回答则是“Thank you”。

7.词汇的文化内涵

在长期使用中英语词汇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教学中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有必要进行介绍,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本身的含义。例如:“dog”这个词在中国是贬义,与“狗”相联系的词语差不多都令人引发不好的联想,如“狗尾续貂”、“狗急跳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走狗”等。而在英语国家人民看来,狗是忠实友好的朋友,所以就有“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的表达,还有像“lucky dog”(幸运儿)之类的词语。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这些词汇的读音与拼写,还要注意其在不同场合的用法以及与其在中国文化意识中的含义的差异。

四、背景文化知识的渗透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渗透背景文化知识,以便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逐步使他们能独立自主地吸收异国文化和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对比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英语教学中自然地渗透称呼、招呼语、感谢、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背景文化知识及其与中国相关习俗的差异,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

2.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知文化对语法的影响

语法是组词造句的规则,是把合适的词放进合适位置的艺术文化底蕴,语法的精髓在于掌握语言的使用。由于背景文化的差异,表达语言的方式也会不同。为了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英语注重运用多种连接手段,如要表达“这是我的一本书”,不能说“Its my a book”,而应该说“Its one of my books”。又如:“If it rains tomorrow, we wont go to the park.(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公园。)”一见到if,两句的语法关系就显而易见了。汉语则未必这样,如要表达“获胜”的意思时,汉语的“我打赢了你”与“我打败了你”含义相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中国人重悟性和辩证思维,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学生只有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不同,感知到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在学习语法时,才会少犯Chinglish(中国式英语)的错误。

3.运用多媒体,展示异国背景文化

文字符号过于抽象、单调,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就能突破时空的限制,把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为英语背景文化知识的教学提供了海量的资源和灵活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因特网查找到适合学生阅读的背景文化知识,上课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例如在上《英语》(新标准)七年级下册Module 1 Unit 2时,学生对课文中的the New York City Lost and Found Office不甚理解。因此我就从因特网上下载了纽约失物招领处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观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最直接、最形象的认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创设语言情景,寓教于乐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学手段,创设语言情景,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例如学生喜欢动手和游戏,因此教师可以用游戏来吸引他们,以此让他们产生对英语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在上《英语》(新标准)七年级下册Module 1 Unit 1时,我亲自制作了一个Lost and Found box(失物招领箱),在箱里放了许多学生易于丢失的东西,如铅笔、钢笔、橡皮擦、水彩笔、手表、手套和乒乓球等。课堂上让一个学生拿,另一个学生用英语猜,激起了全班学生的参与热情,大家乐不可支。

5.贴近生活,学以致用

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给了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课堂活动的有效延伸,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留意、寻找生活中的英语,例如听唱英文歌曲、找街头的英语标语、阅读简短英语读物、编chant、编英语小报、编英语故事等。这样既利于学生在课余应用所学的知识,又利于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因为只有通过真实生活中的演练,他们才能更好地掌握中西方背景文化的差异。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语言背景文化的导入,避免单纯的语言教学,让学生意识到文化的差异及其对语言造成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语言。同时,教师要时刻留意这方面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在教学中联系教材进行引导教育,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 参 考 文 献 ]

[1]陈琳,Simon Greenall(英).英语(新标准七年级上、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3]胡泓.外语素质培养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玩转2017年高考英语中的“熟词僻义”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