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化视野下的《幽暗国度》

2016-10-24 19:44:50张呈敏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种姓保尔国度

张呈敏

(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天津300000)

印度文化视野下的《幽暗国度》

张呈敏

(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天津300000)

《幽暗国度》是移民作家V.S.奈保尔“印度三部曲”中的首部游记作品,在书中奈保尔批判了和他想象中截然不同的母国印度。奈保尔的书写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印度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但是他对印度的书写并非是客观的。本文从印度文化的视野来审视《幽暗国度》,旨在揭示奈保尔对母国印度文化的疏离与误判,以此还原一个真实、独特的印度。

奈保尔;印度文化;幽暗国度

2001年10月11日当瑞典文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移民作家V.S.奈保尔时,全世界的目光投向了这位英国移民作家。此后,世界学者对奈保尔其人其作进行了多样化的探讨和争论。其“印度三部曲”更是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幽暗国度:记忆与现实交错的印度之旅》(以下简称《幽暗国度》)是奈保尔首次回归故土进行文化寻根的游记作品,从孟买、德里、加尔各答再到他外祖父的家乡,这一次回乡之旅,他见到了与记忆中截然不同的印度,感受到的是震惊、失落,他的探寻结果是:印度——一个黑暗的世界,让人急于“奔逃”。但是,印度真的如奈保尔在《幽暗国度》里所叙述的那样“绝望”、“黑暗”么?本文将《幽暗国度》置于印度文化的视野下审视,旨在还原一个真实、不为人知的印度,揭示奈保尔对母国印度的误判及产生误判的深层原因。

奈保尔刚踏上故土就被印度“职员是职员,杂役是杂役;各司其职,不相混淆”①的现象所冲击。在奈保尔的家乡特立尼达,种姓已没有那么严格了,但是在印度,种姓制仍然顽固地盘踞于人们脑海。奈保尔对印度的这种高低贵贱之分进行了辛辣地讽刺,在叙述蓝纳士的故事中,种姓制的根深蒂固更令他感到滑稽和愤怒。奈保尔写道“在印度的阶级体制中,稍稍逸轨,出外冒点险是容许的,但阶级意识早已根深蒂固,没有一个印度人能够彻底摆脱他的种姓根源。”②基于种姓制,印度人养成了逆来顺受的生活态度。

奈保尔的确看到了印度种姓制的荒诞,并且也抨击了种姓制的不合理。但他对印度种姓制的谴责更多的是悲愤地揭露而没有理性地分析。基于感性色彩地评判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认同,但基于理性地分析更能让读者折服。印度的种姓制又称瓦尔那制,它是印度文化的核心特征之一,除了瓦尔那制,印度还有由瓦尔那制衍生而来的迦提制度。迦提是一种职业集团,各种迦提的职业根据其是否洁净而区分,从印度文化的长河来看,不能简单地将种姓制或瓦尔那制等同于政治压迫或阶级压迫,这两种制度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分工,也是职业和礼仪规范,包含着复杂而丰富的印度文化内涵。而这两种制度的社会作用也并不如奈保尔所暗讽的那样,只有单面的消极作用,确切地讲,瓦尔那制和迦提制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们可以约束广大印度民众的行为,使人们遵守相应的种姓规范,维护社会稳定,维持社会秩序;另一方面,这两种制度使人们安于束缚,增强了印度民众消极落后、不思进取的态度,不利于民族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种姓制不是一道非对即错的判断题,它更是一道充满人文情怀的论述题,如果仅仅主观地把它当成印度文化里腐朽、黑暗的残渣,那么我们就不能平等地看待异质文化,也不能展开与异质文化的对话交流。不可否认,文化差异会带来民族之间的碰撞和冲突,但如果被冲突所蒙蔽,基于“他者”的眼光居高临下地审视不同于己的“异文化”,就会对异文化产生误解和误判。

奈保尔在《幽暗国度》中对于印度人的卫生习惯也进行了鄙夷,在《幽暗国度》的开篇奈保尔经历了一系列繁冗复杂的程序后,在即将看到印度时他写道:“景象一幅接一幅,你以前在书本上读到的东方世界,如今一一浮现在你眼前。在开往埃及首都开罗的火车上,坐在走道对面的那位先生忽然清起喉咙来,一连咳了两声。他鼓起腮帮子,用他那根无比灵活的舌头,把嘴洞中搓出这颗痰球,凑上眼睛,仔细观赏了好一会儿,才把它放在手心上缓缓揉搓着,直到它消失。”这仅仅是奈保尔书中环境描写的一个小小片段,在书中的其他部分奈保尔对印度的卫生环境做了细致地描绘与讽刺。“人世间最美好,最具有诗情画意的活动,莫过于黎明时分迎着朝阳蹲在河岸上”。③

但看过《幽暗国度》的印度学者对奈保尔的这一书写表示不满,他们认为奈保尔的书写揭露了现实,却没有从印度的历史文化、现实状况出发来分析。印度现在属于转型时期,印度人随地大小便等卫生问题并不如奈保尔抨击的那样简单,这一现象其实是印度在城市化过程中发生的正常现象,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而城市缺乏相应的公共设施,排污系统不完善。受传统习惯和经济发展影响,印度存在这种随地大小便现象也是合乎其国情的。

奈保尔在书中也对印度的贫困问题进行了阐述,他对印度的贫困感到恐惧、愤怒。印度政界、知识界对于印度的贫困问题并非噤若寒蝉,他们承认奈保尔激烈批评的印度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但正如印度的卫生问题一样,印度的贫困与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与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不可分割,一些后殖民主义理论家就此问题展开了大量论述,他们猛烈地批判了殖民者对被殖民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和控制。

奈保尔在书中对阻碍印度发展的另一个问题:殖民话语,也进行了批评。“……这种印度式的英国模仿就像一首狂想曲。越看,你就会觉得越荒谬。”④在艾旺提普尔城的一个船屋上,奈保尔就好像处于“英国人的印度”,船主特别喜欢向人炫耀英国人在自己的船屋举行宴会以及自己被邀请参加宴会的故事。在印度所有的人都羡慕邦提,因为邦提模仿着西方人的礼仪、品味。

奈保尔对这些模仿殖民话语的印度人充满讽刺。值得注意的是,奈保尔作为知名作家,他可以在宗主国的庇护中享受各种权利,而对于他笔下这些模仿者来说,他们不能够逃离印度,他们选择留在母国,靠着宗主国昔日殖民时的高贵幻想生活。他们不是主动“模仿”,而是被动“模仿”,为了生存被动地投入到对殖民者的想象中,他们“可悲”但不“可恨”。另外,众所周知,印度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印度文化会不时地根据需要而吸收、融合外来文化。正如印度学者潘尼卡所说,印度传统文化是一种综合体。对殖民者的模仿也是文化吸收的一个方面,彰显了印度文化的包容性,尽管有时候这种吸收不乏糟粕。此外,印度人对殖民话语的模仿也不是一味地接受,拿印度人学习的英语来讲,就融入了很多印度本土的语言特色,成为和“English”不同的“english”。印度裔学者霍米·巴巴认为“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单向的压制和奴役,而是一种双向的相互拆解的关系……两者之间表面上的霸权宰制关系中实际上潜含着反霸权的空间”⑤由此可见,“殖民话语”不仅仅是殖民地人们对宗主国话语的简单模仿,它有着深厚的阐释空间,这一表层现象背后蕴藏着印度民众的文化心理。揭露、批判固然能引起民众警醒,然而挖掘背后原因进行解析更能彰显人文关怀。

奈保尔在《幽暗国度》中对印度的单线书写,有着复杂原因:首先奈保尔对印度的书写实质是他对自己身份的探寻。他对印度的书写其实是发现自我的过程。奈保尔一开始就处于一种文化身份的迷茫状态。当他踏上故土时,发现自己无法割舍母国,无法摆脱自己的出身和血统,但是他还是处于印度的边缘,用局外人的眼光解剖印度,当身份探寻遭到失败,他对印度的理解也只能是陌生而浅显的。

其次,奈保尔是闯入印度的“旅行者”。他没有印度文化的浸染,忽视印度社会的现实,他只是游离于被叙述者之外的“他者”。他依附于他的宗主国——英国,他的生活习惯、人生价值深深地烙上了英国的影子,他的教育经历、语言学习吸吮的是英国的乳汁。当印度的这些现状与他从书本中认识到的神秘的东方有显著差别,也跟他童年在特立尼达形成的想象国度截然不同时,他只能执笔对这个现实的印度进行不公正的呵责、讽刺。

最后,奈保尔对印度的书写可能受到了其他作家的影响:如吉卜林、福斯特、康拉德和印裔英国作家N·乔杜里等。当我们怀着敏锐的目光阅读《幽暗国度》时会注意到,《幽暗国度》和吉卜林的作品有很多相似点。有学者也认为:奈保尔的《幽暗国度》是福斯特再加上奈保尔自己关于后独立时期印度印象的“奇怪的混杂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奈保尔在《幽暗国度》中对印度的书写,虽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因为奈保尔对印度先入为主的认知和想象已提前注入到《幽暗国度》这部作品中。

印度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也与同属于东方文明的中国文化有很大差别,当两种或多种异质文化交流碰撞时,不是要一种文化屈从于另一种文化,文化无孰优孰劣之分,我们要做的是在了解彼此文化的基础上,尊重对方文化,这样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奈保尔在《幽暗国度》一书中对印度的书写是不完整的、残缺的,他从“他者”的目光来审视抨击印度社会与印度民众,虽然有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担忧,但本质上是对印度文化的疏离与误判。庆幸的是,奈保尔在“印度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三部,对印度的审视愈加客观,他对印度的“幽暗”、“受伤”有了重新认识,他相信印度有崛起和复苏的潜质,在印度的“百万叛变”中,“她”将摒弃文化中的糟粕,在民族前进的道路上铿锵有力地走下去。

注释

①奈保尔(英),李永平(译).幽暗国度:记忆与现实交错的印度之旅[M].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3:21.

②③奈保尔(英),李永平(译).幽暗国度:记忆与现实交错的印度之旅[M].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3:53,79.

④奈保尔(英),李永平(译).幽暗国度:记忆与现实交错的印度之旅[M].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3:56.

⑤王一川.西方文论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58.

[1]石海军.后殖民——印英文学之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王宁.“后理论时代”的文学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I561.074

A

1005-5312(2016)11-0075-02

猜你喜欢
种姓保尔国度
印度种姓制度下的内婚制
时代人物(2021年32期)2021-11-28 02:21:57
浅谈印度种姓制度
文学天地(2021年3期)2021-09-10 17:10:57
替别人着想的奈保尔
做人与处世(2021年1期)2021-03-22 02:32:50
法老的神秘国度
不同的国度,不同的职业选择
如何区分印度高、低种姓人群?(答读者问)
环球时报(2019-05-27)2019-05-27 06:16:08
我的国度
心声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8
巨龙国度
奈保尔
中外文摘(2017年24期)2017-11-14 03:15:37
金鱼接过了糖果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