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煜辰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207)
浅谈从李可染山水画写生学习构图
白煜辰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207)
全文从构图的重要性入手,写出了李可染先生对构图的经验,以及对他的写生画作进行分析,表达了从他的写生画作中学习到的构图经验,以及自身对构图的理解。
山水画;写生;构图;李可染
构图就是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根据题材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形成画面。绘画也好,写文章也好,都有有其章法和布局。甚至章法、布局影响着绘画和文学作品的质量。在绘画中,所谓的章法、布局就是我们所谓的构图,也可以称之为经营位置。而在山水画写生的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受到大自然中客观物象的影响,对于经营位置往往做的并不得心应手。
李可染在《中国画的特点》一文中提到:“虚无主义的人说中国画不讲究构图。其实,构图是中国画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构图叫布局,也叫经营位置,要把位置布置经营起来,根据需要重新把对象布置起来,自然主义是愚蠢的。”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画构图的理解,更是他写生创作中对构图极为重视的态度。1959年9月20日在王府井帅府园美术展览馆举办的以“江山如此多娇”命名的李可染山水写生作品展,展出了一百一十七幅水墨写生作品和四幅早期古典形态山水作品,其后巡展八大城市,震惊画坛,影响深远。同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李可染水墨山水写生画集》,这不仅是他山水画十年转型期成功标志,更为我们学习现代山水画以及山水画写生构图提供了珍贵资料范本。
李可染先生说过,“中国画在构图上有一句话叫‘似奇反正’,很好,很均衡,刚刚好,有安定感。西洋叫安定的统一。中国画是似奇反正,不是以正求正。均等构图有时是需要的,如天安门。但一般是要有变化的,中国书画反对正和匀......邓完白讲‘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所讲的也是在变化中求均衡。”这句话不仅道出了中国画布局的审美特点,同时也是表达在写生时没有照抄自然,悉心经营画面,尽量谋求似奇反正,匠心独运。在山水画构图中往往有远、中、近景,其中中景是表达的重点,是最要悉心排布的地方,中景要做到突出自身的同时把远近和近景联系在一起。山水画写生要尽力去打破自然的限制,但是也不能片面的认为是脱离自然,是要源于自然充分表现自然。好的构图不是堆积叠垒而成的,而是具有穿插前后关系,整个画面在平衡中又变化无穷。李可染在出访德国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画了一系列西欧风光,其中的《麦森教堂》(图1)正是深刻体现了这点。众所周知欧洲建筑尤其是欧洲宗教类建筑大多都是左右对称结构,以中国水墨画的形式去表现充满了困难,而这张作品在无论在绘画形式还是构图上都充满了中国画的审美意趣。教堂主体位于画面篇右的位置,左右的则布置上一些高低错落的建筑,最右边高一些左边则选取一颗大树入画,人群错落在教堂前面的空地上,整张画看起来既表现了欧洲建筑对称结构的特点,但是稳定中又充满着无尽的变化,人群、树包括周围的建筑也使画面有了纵深的感觉,在小小的画面里表现出来的大场景,正是精心经营位置所展现出来的大气魄。构图就是要这样,最少的笔墨,最小的画面,描绘出来最惊心动魄的宏大场景。
图1 《麦森教堂》李可染
李可染先生在给学生上课时,说出了他的经验之谈:“我们可以从自己的写生中找到几个典型的构图,反复画,反复锤炼,反复加工,画到能背下来,像齐白石华夏,郑板桥画竹一样。”有些人可能会背出来的东西太单板,太模式化。其实大自然才是变化无穷的,我们在自然中写生,对自然的东西加以艺术的加工,加以自己的情感,所形成的经典构图无论如何也是不能与模式化挂钩的。其实我们在李可染先生的水画写生中不仅要学习他的画作构图、他的构图方法,更应该学习的是他思考方式。他所提倡的充分观察自然,深入生活,这不仅仅是学好中国画构图这一项的基础要求,这也是决定你能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的更远的决定性因素。
[1]李可染.可染论画[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2]安悱.大师的艺术课[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9.
J212
A
1005-5312(2016)11-01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