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刘军
(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450000)
鼻息肉与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IL-17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变化及其相关性
刘飞,刘军
(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450000)
目的探讨鼻息肉和变异性鼻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53例,包括鼻息肉组30例、变应性鼻炎组23例,另选择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鼻黏膜组织中IL-17表达,显微镜下观察IL-17阳性细胞计数及Eos计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鼻息肉组和变应性鼻炎组鼻黏膜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率分别为83.33%和60.8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且前两组间比较,P<0.05。鼻息肉组鼻黏膜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数、Eos计数分别为(23.87±2.33)、(14.84±1.44)个/HP,变应性鼻炎组鼻黏膜组织中分别为(16.49±1.89)、(12.03±1.05)个/HP;对照组分别为(4.20±0.33)、(3.27±0.30)个/HP,三组间各指标比较,P均<0.05。鼻息肉、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数与Eos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48、0.430,P均<0.05)。结论 鼻息肉和变异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中IL-17表达升高,Eos浸润增强,且二者具有正相关关系。
鼻息肉;变应性鼻炎;白细胞介素17;嗜酸性粒细胞
白细胞介素17(IL-17)是由Th17细胞分泌的一种强大的炎症前细胞因子,能够促进多种细胞因子释放,其异常表达与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2]。多项研究[3~6]指出,IL-17在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哮喘气道黏膜的重建,而鼻息肉、变应性鼻炎在气道重建方面与哮喘有许多相似之处,推测其在鼻息肉和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被认为是气道变应性病变的主要特征,在鼻息肉等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7,8]。本研究重点探讨鼻息肉和变应性鼻炎患者IL-17阳性表达和Eos浸润情况,并探讨了其相关性。
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均选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本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疗并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均符合2009年武夷山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9],且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其中鼻息肉组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6~54(34.43±4.44)岁;变应性鼻炎组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18~56(33.01±3.20)岁。另选择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25例为对照组,且CT或内窥镜检查显示无鼻息肉、鼻窦炎或变应性症状,男17例、女8例,年龄16~59(32.18±3.62)岁。以上患者均为首次就诊且未经过任何系统治疗,均排除其他全身性疾病,且术前4周未服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研究均征得患者同意,且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并全程跟踪。3组性别、年龄等资料均衡可比。
1.2标本收集及处理对照组患者取正常下鼻甲部分黏膜组织,鼻息肉患者于鼻内镜术中摘取鼻息肉组织,变应性鼻炎患者于部分下鼻甲组织取小块下鼻甲黏膜组织。标本处理:标本经10%多聚甲醛固定后常规脱水,石蜡包埋、组织切片(4 μm)。切片常规脱蜡,0.1 mol/L PBS洗3次,每次5 min,柠檬酸抗原修复10 min后自然冷却。
1.3鼻黏膜组织IL-17表达的检测及IL-17阳性细胞数、Eos计数的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鼻黏膜组织IL-17。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DAB显色后采用苏木精轻度复染、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片,于显微镜下观察IL-17阳性细胞数、Eos计数,并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每张切片随机选择5个视野,于高倍视野下进行Eos计数,取平均值。结果判定: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发现细胞质中出现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为IL-17表达阳性。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数、Eos计数阳性判定标准:阳性细胞数≤5%为阴性(-);阳性细胞数6%~30%为弱阳性(+);阳性细胞数31%~50%为阳性(++);阳性细胞数>50%为强阳性(+++)。
2.1各组病理学特征所有切片染色背景均清晰,而阴性对照不着色。IL-17的阳性反应为褐色,且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切片镜下观察,鼻息肉组织中IL-17主要在浆细胞的细胞质内表达,少量在上皮细胞棘细胞层及浆液腺泡内表达。免疫印迹显示,IL-17及受体在鼻息肉组中呈特异性条带表达,且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变应性鼻炎组中IL-17主要在鼻黏膜下层浸润的炎性细胞中显著表达,而间质中腺腔内和血管周围炎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但变应性鼻炎组中未见上皮层表达,可区别于鼻息肉组织。对照组中仅见弱阳性表达且多散在分布于间质中。
变应性鼻炎组黏膜表面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层覆盖,黏膜下层间质中有大量炎细胞浸润,且以Eos为主,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及浆细胞等;鼻息肉组织表面有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覆盖,且上皮层及间质中以Eos、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另外还可见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和浆细胞等。对照组下鼻甲黏膜表面覆盖鳞状上皮组织,可见增厚基膜,黏膜下层有较多浆液黏液腺,有少量或无Eos细胞浸润。
2.2各组鼻黏膜组织中IL-17表达比较鼻息肉组和变应性鼻炎组鼻黏膜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率分别为83.33%和60.8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00%,鼻息肉组与变应性鼻炎组比较,P<0.05。见表1。
表1 各组鼻黏膜组织中IL-17表达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鼻息肉组比较,bP<0.05。
2.3各组鼻黏膜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数和Eos计数比较见表2。鼻息肉、变应性鼻炎组患者鼻黏膜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数、Eos计数高于对照组,且鼻息肉组与变应性鼻炎组两指标比较,P均<0.05。
表2 各组鼻黏膜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数和Eos计数比较(个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鼻息肉组比较,bP<0.05。
2.4相关性分析鼻息肉患者鼻黏膜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数与Eos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0.548,P<0.05);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计数与Eos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0.430,P<0.05)。
鼻息肉、变应性鼻炎均为耳鼻喉外科的常见、多发疾病,其发生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而多认为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多步骤的过程,且疾病复发率高、易反复,现有手段治疗效果有限,给临床医生带来较大困扰[10~12]。IL-17是由Th17分泌的一种强有力的前炎性细胞因子,具有强大的趋化、激活中性粒细胞和Eos作用,与慢性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过敏反应等均有密切相关性[13,14]。Th17还可调节Th2介导的Eos浸润为主的炎症,通过不同细胞内信号激酶而调节Eos功能,以促进炎症反应[15]。
研究[16]认为,哮喘和鼻息肉、变应性鼻炎均是大量Eos浸润的同一类气道疾病,且存在气道重建方面的相似之处。鼻息肉以Eos浸润为主,是鼻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IL-17在鼻息肉患者中表达增加,以有助于气道重建,在趋化炎症细胞和组织重塑方面有重要作用;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发挥免疫炎症反应,与Eos趋化同等重要。
本研究重点探索鼻息肉和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中IL-17阳性表达和Eos浸润情况,结果显示,鼻息肉和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中IL-17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而IL-17阳性细胞数、Eos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增加,且上述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Eos和IL-17均参与鼻息肉和变应性鼻炎的发生。Eos浸润被认为是变态反应的局部特征性表现。临床研究认为,鼻息肉患者绝大多数表现为Eos炎症,可产生、分泌大量促炎细胞因子,加重气道黏膜的慢性损伤,以促进黏膜重塑、疾病发展。IL-17会诱导不同细胞产生大量的促炎症因子,而这些炎症因子与鼻息肉的发病有密切相关性;另外还与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鼻息肉患者和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数与Eos计数均呈显著正相关,提示IL-17有趋化Eos的作用,IL-17作为一种促炎细胞因子,对中性粒细胞激活、募集均有巨大的趋化作用,其会促进Eos在气道的浸润和活化,促使炎症扩散及局部组织损伤和黏膜重塑。
综上所述,鼻息肉和变异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中IL-17表达增强,与Eos浸润共同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
[1] 杜进涛,巴罗,尚婷婷,等.白介素-17在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患者血液和组织中的表达[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1(2):235-238.
[2] 赵树强,贾春生,王桂琴.白介素-17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在鼻息肉中的水平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4-5.
[3] 蔡建良,官树雄,麦周生,等.IL-16和IL-17在变应性及非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11):821-823.
[4] 朴美兰,崔春莲,许俊,等.白细胞介素-17、干扰素-γ及白细胞介素-4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4,37(4):319-321.
[5] 巴罗,杜进涛,刘亚峰,等.鼻息肉及变应性鼻炎中IL-17表达与嗜酸粒细胞浸润的意义[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2):53-56.
[6] 刘新彦,霍占江,牛敬莲,等.白细胞介素17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2在人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2,26(5):442-444.
[7] 刘新彦,单春光.白细胞介素17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与上呼吸道变应性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1):100-104.
[8] 李媛媛,张火林,严共刚.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IL-17和IL-22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J].黑龙江医学,39(8):921-925.
[9] 胡志红,张海军,李健,等.嗜酸性粒细胞和IL-5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在发病中的作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9):1605-1608.
[10] 徐丽,张俊中,关兵,等.IL-25和嗜酸粒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18):1403-1406.
[11] 张桂敏,张金梅,时文杰,等.变应性因素与嗜酸粒细胞性鼻息肉发病的相关性探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29(12):1098-1100.
[12] 刘楠,刘达,刘领波,等.白细胞介素17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22(10):523-525.
[13] 刘永红,孙海军,高有桂,等.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IL-17、IL-21和IL-2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2,28(6):652-653.
[14] 杜紫燕,余勇,钱兰红,等.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的表达及 意义[J].江苏医药,2013,39(10):1157-1159.
[15] 周宏斌,陈志华,李雯,等.Th17细胞及白细胞介素17A在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2,28(3):560-564.
[16] 杨影,李春林,罗璝,等.Th17细胞细胞在变应性鼻炎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3):94-96.
刘飞(E-mail: 450698731@qq.com)
10.3969/j.issn.1002-266X.2016.29.026
R765.21
B
1002-266X(2016)29-0073-03
2016-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