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 琴,涂 星,郜红利,蒲 凡,高水英,占梦玲,曹 婷,王佳林,李浩志,郭 磊,朱 鹏,王 飞,张芳惠,尹 聪
湖北民族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恩施州不同地区野生旋覆花的生长特性及伴生植物的调查
斯琴,涂星*,郜红利,蒲凡,高水英,占梦玲,曹婷,王佳林,李浩志,郭磊,朱鹏,王飞,张芳惠,尹聪
湖北民族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目的分析恩施不同地区野生旋覆花的生长特性情况及其伴生植物群落特征,为其大面积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恩施不同地区的野生旋覆花的分布特点、种群密度、生存土壤情况和伴生植物等进行研究。结果野生旋覆花主要分布在东经109°~110°、北纬29°~30°,海拔490~1 800m阳光较为充足的区域。其生长区域的土壤以黄棕壤、沙壤、黑壤为主,地表层多为腐殖土。伴生植被类型主要为草本,群落结构包括灌木和草本2个层次,灌木层种类极少或无灌木。伴生植物共计21科37属39种,其中草本植物占优势(19科35属37种),菊科植物最多,比重系数为54.13%。结论野生旋覆花对生态环境要求不高,可依据本研究成果实现旋覆花大面积规范化种植,发挥其观赏价值及药用价值。
旋覆花;伴生植物;群落特征,生态环境
旋覆花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Thunb)或欧亚旋覆花(Inula britannicaL.)的干燥头状花序;苦、辛、咸,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风寒咳嗽、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等症[1]。现代研究表明[2-8],旋覆花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甾醇类、黄酮类、倍半萜、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等,其中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旋覆花素为旋覆花的特征性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抗炎、抗溃疡、利尿、镇咳等药理作用。目前研究发现[9]药用的旋覆花以野生资源为主,尚未见大范围的种植,年产量与产区药农的采收积极性有关。此外,旋覆花对水分及光照要求不严,耐瘠薄和盐碱,也耐修剪,有很好的园林应用前景[10]。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分析恩施辖下县市不同地区野生旋覆花的生态环境和伴生植物特征,为其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1对象根据实地考察与查阅文献,在具体调查恩施不同地区野生旋覆花的资源总体分布情况和生态环境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当地几乎无人为干扰的区域作为调查点。
1.2调查方法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在恩施不同地区选定地点设置12个3m×3m的样地进行系统调查,内容包括不同地点、海拔、经度、纬度、坡向、坡度、分布与保存情况、种群密度(样地内实际统计的旋覆花株数)。选取种群密度较小的地区研究野生旋覆花伴生植物的群落特征。在3m×3m样方内,样方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及数目进行统计。
2.1野生旋覆花分布特点、种群密度及土壤类型野生旋覆花均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Thunb),主要分布在东经109°~110°、北纬29°~30°。海拔490~1 800m的路边,林边、草丛中。其周围环境湿度较高,无明显积水,通风状态良好,阳光充足。其所处区域群落结构包括灌木和草本2个层次。野生旋覆花生长环境以黄棕壤、沙壤、黑壤为主,表层多密被腐殖土,见表1。
表1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不同地区野生旋覆花分布生态环境特点及种群密度
2.2伴生植物群落特征在恩施市红土乡石灰窑村,选取人迹罕至,人为干扰较少,较完整的保持野生旋覆花的原生态环境。选择旋覆花种群密度较小的区域作为样地,进行伴生植物群落结构研究。调查结果发现,野生旋覆花的伴生植物有21科37属39种(不包括苔藓和地衣),可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
2.2.1灌木层旋覆花多分布于阳光充足区域,在样地区域内无乔木,仅有2科2属2种灌木,见表2。
2.2.2草本层由于所选区域人迹罕至,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小,其草本层物种分布较为群集,平均盖度达到95%以上,物种极为丰富,草本层19科35属37种。菊科植物占极大优势,7属7种,总比重系数占50.75%。羽裂蟹甲草,淡竹叶,打破碗花花,蜂斗菜,艾蒿,毛野扁豆,红车轴草为优势植物,见表3。
表2 野生旋覆花灌木层伴生植物及垂直组成结构比重系数
表3 野生旋覆花草本层伴生植物及垂直组成结构比重系数
恩施降雨量充足,野生药用资源丰富,野生旋覆花分布广泛,具有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旋覆花花期长,植株高度合适,花颜色鲜艳,可作为观赏性植物进行大面积种植。其花采摘后可晾晒制成花茶或药材,发挥其药用价值。旋覆花的化学成分明确[14],且对其有效成分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已有深入研究[15-19]。
3.1野生旋覆花生态环境状况本研究发现野生旋覆花主要分布在东经109°~110°、北纬29°~30°。海拔490~1 800m的路边,林边、草丛中。其周围环境湿度较高,无明显积水,通风状态良好,阳光充足。其所处区域群落结构包括灌木和草本2个层次。野生旋覆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生长环境以黄棕壤、沙壤、黑壤为主,以腐殖土为主。南向、东南向坡与西向、西北向坡相比,旋覆花的平均株高南向、东南向坡高于西向,西北向坡;旋覆花的种群密度南向、东南向坡的与西向,西北向坡相比较小。无坡度与有坡度的生长环境中,旋覆花在无坡度的环境中种群密度较大,平均株高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高,种群密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
3.2野生旋覆花的群落特征在恩施市不同地区的实地调查结果发现,野生旋覆花的群落结构可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灌木层占少数,草本层的平均盖度达95%。草本层主要是菊科植物。该研究结果表明,在阳光充足,无大型乔木,灌木的区域内,大范围的种植旋覆花,稍加控制其伴生草本植物的生长,发挥其观赏价值是可以实现的。
3.3野生旋覆花的开发在调查中发现,阳光充足,沙壤,无明显积水的地区野生旋覆花的种群密度较大,生长状况更加良好。旋覆花具有极大的种植潜力。旋覆花对生长环境要求低,路边的绿化带,或是大规模的种植,都会达到理想效果。若将旋覆花大面积规范化种植发挥其观赏价值,并使其具有稳定的产地,对野外环境也是一种保护。
总之,本研究从野外旋覆花的生态环境和伴生植物群落特征两大方面开展了研究,所研究的成果为其驯化和驯化后的田间管理提供参考。但本次调查期间降雨量较大,对土壤比重、水分和pH值等数据的测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其土壤环境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325-326.
[2]成向荣.四种旋覆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3]潭江江.四种旋覆花属药用植物中新型倍半萜的发现及生物活性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4]王建华,侯艳鹏,蔡少青,等.旋覆花素镇咳祛痰作用的实验研究[C]//中国国际中医药博览会论文集.北京: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3.
[5]陈英珠,温进坤,韩梅,等.旋覆花内酯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环加氧酶2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13(2):129-132.
[6]张婷,杜冠华,陈若芸.旋覆花属植物中倍半萜类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10(24):1 889-1 894.
[7]郭启雷,杨峻山.旋覆花属植物中倍半萜类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17(6):804-809.
[8]马立满,刘震,尚明英,等.HPLC法测定旋覆花药材中旋覆花素和去乙酰旋覆花素的含量[J].中国药房,2016,27(3):369-371.
[9]一阳.金银花、辛夷花、葛花、旋覆花后市浅析[J].全国药材信息,2012(3):12.
[10]蔡培根.旋覆花在园林上的应用前景[J].现代园艺,2015 (20):17-18.
[11]李杰,匡萍,王芝娜,等.川东平行岭谷区野生春剑伴生植物群落特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10(22):1 319-1 323.
[12]涂星,徐新华,张燕,等.恩施地区濒危野生竹节参生态环境及伴生植物群落特征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6, 41(9):1 596-1 602.
[13]胡理乐,江明喜,黄汉东,等.濒危植物小勾儿茶伴生群落特征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03,21(4):327-331.
[14]朱虹,唐生安,秦楠,等.旋覆花中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83-88.
[15]郭伟琳,冷红琼,邓亮,等.UPLC法同时测定旋覆花属植物中2种倍半萜内酯成分的含量[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33(12):4-6.
[16]陈曦,纪宁,陈玉芬,等.旋覆花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对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及分子机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5,31(11):115.
[17]刘月平,韩梅,温进坤,等.旋覆花内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炎性应答与阻断NF-KB活化有关[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7,29(2):267-271.
[18]李娟娟,温进坤,韩梅.旋覆花素抑制血管内皮损伤诱导的基质重构酶表达与活化[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8,24(2):156-160.
[19]丁海新,李广泽,冯俊涛,等.旋覆花杀菌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3):90-94.
责任编辑:艾茜
StudyontheGrowthCharacteristicsandAccompanyingPlantsofWildInula JaponicaThunbinDifferentAreasofEnshi
SiQin,TuXing*,GaoHongli,PuFan,GaoShuiying,ZhanMenglin,CaoTing,WangJialin,LIHaozhi,GuoLei,ZhuPeng,WangFei,ZhangFangHui,YinCong
(The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Enshi 445000,China)
ObjectiveToanalyzethegrowthcharacteristicsandaccompanyingplantsofwildInula japonicaThunbindifferentareasofEnshitoprovideareferenceforitsGoodAgricutualPractice(GAP).MethodsThetypicalsamplesurveymethodwasusedtostudythedistrbutioncharacteristics,populationdensity,survivalsoilandaccompanyingplantsofwildInula japonicaThunbindifferentareasofEnshi.ResultsThewildInula japonicaThunbmainlydistributedintheregionswithenoughsunshine,locatedateastlongitude109°to110°,northlatitude29°to30°andatanaltitudeof490~1 800m.Aswell,thesurvivalsoilsoftheseregionsmainlywereyellow-brownsoil,sandysiolandmargaliticsoil,whichcoveredwithhumussoil.Theaccompanyingplantsmainlywereherbsandthecommunitystructureincluded2levelsofshrubandherbs.Theshrublayerspecieswerelittleortherewerenoshrubs.Itsaccompanyingplantsreached21families,37generaand39speciesandtheherbswereinadominantpositionwith19families,35generaand37species.TheAsteraceaefamilywasthemosttypesintheaccompanyingplants(54.13%).ConclusionThewildInula japonicaThunbhasanormalrequirementfortheecologicalenvironment.TheGoodAgricutualPracticemaybecometrueaccordingtothisstudytoplayitsornamentalandmedicinalvalues.
Inula japonicaThunb;accompanyingplants;communitycharacteristics;ecologicalenvironment
湖北民族学院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项目“湖北民族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6CX081)。
斯琴(1994- ),女,内蒙古武川人,研究方向:药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涂星,男,讲师,医学博士,研究方向:民族药物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
S567.53
A
1008-8164(2016)03-0049-04
2016-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