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古代皇帝自称真龙天子,最能衬托皇帝“龙形象”的东西当然就是禽和兽了,所以以明代为例,明代官员的服饰规定:文官的官服上绣禽,武将的官服上绘兽。
从明清题材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众文武官员头戴官帽,身着官服,胸前、背后皆配有动物图案,各级的官员按照文武品级的不同,装饰在官服上的图案纹样也各不相同。补服是一种饰有品级徽识的官服,或称“补袍”或“补褂”。缀有“补子”的中国古代官服。明代补服的补子是一块约40~50厘米见方的绸料,织绣上不同纹样,再缝缀到官服上,胸背各一,表示品级。
广义上讲,补子可以追溯到十二章纹;狭义上讲,补子源起于唐代异文袍。官服之有补服,雏形始于唐,武则天当政时颁命绣袍,文官绣禽,武官绣兽。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集历代专制统治之大成,实行了一套有史以来最完备的统治制度,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龙成为明代皇帝独有的徽记,威权的象征。既然皇帝以龙为代表,文武百官自然该以禽兽比拟,方好“百兽率舞”了,于是,文臣武将只能以一种特定的动物为标志,把它绣在前胸及后背上的两块织锦上。
明武宗正德年间,滥用麒麟补子,甚至波及中低级官员。这实际是朝代纲纪紊乱的结果。至嘉靖年间 、崇祯年间,又重行申饬,禁止僭越官职品服。
此外,明代尚有葫芦、灯景。艾虎、鹊桥、阳生等补子,乃是在品服之外的一种补子,是随时依景而任意为之的。
清代剃发易服,虽然废除了明代的服饰制度,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保留了前代的一些东西,补服即是其中之一。
清代补子在等级区别上较明代更为严格。清律规定:皇帝、皇子、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皆为圆补,其他文武官员皆用方补。清代补子的规律:补子上的禽类都取其展开双翅,引颈欲歌,单腿立于山石之上的统一模式,从整个构图上看,也是千篇一律的下方海水,称为“海水江牙”,其上散布这满地云纹,形象的高度图案化,更增强了标志性的作用,也可以说是趋向符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