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赵鸿君 (辽宁中医药大学)
十二时辰养生之巳时
文赵鸿君(辽宁中医药大学)
巳时指的是上午9点至11点,足太阴脾经当令,脾经旺。食物于辰时经过胃的消化之后,其精华要运输到全身各处,以供给身体所需,脾承担起了运输大队长的职责。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巳时脾经所主之时,也正是气血生成的最关键时刻。
中医学认为,“脾主全身之肌肉”,“久坐伤肉”,伤肉就是伤脾。生活中我们常见这样一种人,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其实并不是他懒,而是脾虚。脾的运化功能弱,以致肌肉无力,总是感觉累。对于久坐族而言,由于肌肉得不到锻炼引起的脾虚状况比较常见,元气也更容易受到伤害。不运动怎么会消耗元气呢?这叫暗耗元气。元气伤了,身体就会慢慢弱下来,白天上班也会经常感到没精神,四肢无力。判断是否脾虚简便的方法有二:第一是看眼皮。如果平时眼睛很大,明亮有神,而现在眼皮却搭拉下来了,双眼看上去没精神,就说明脾虚了。因为中医认为眼皮为脾所主,如果眼皮松了,说明脾主肌肉的功能出现问题了。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第二是观察自己的舌头。如果舌头颜色较淡,舌边出现齿痕,脾也很有可能出了问题,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或抓紧时间调理脾经。
《黄帝内经》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也就是说饮食口味及食欲的正常与否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口唇的色泽与全身气血是否充盈有关。
一个人脾经畅通,即可饮食有味,消化正常,营养充足,小孩长得健壮,大人则气血充足,肌肉健美;反之,如果脾失健运,则食欲减退或口味异常,如口淡无味、口甜、口腻等。生活中有些小孩常睡觉流口水,这是由于后天脾胃虚弱的缘故,脾主肌肉,开窍于口,在液为涎。气对液有收摄作用,脾气虚,不摄液则流涎。脾虚之人肌肉弹力不足,容易松弛,因此睡后会张口,形成口水外流。有些成年人也会这样,如有的人过度劳累耗伤脾气,侧卧时可能会出现流口水,恢复体力后可消失,如果经常有此现象,即显示脾气虚。可以通过食疗方法治疗,多吃长在土里的食物,如土豆、山药、红薯等,以应脾土之气,对脾胃有很好的补益效果。
嘴唇的动作和色泽是观察脾气是否健运的两个方面,嘴唇的形态也能反映脾气的功能状态。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全身气血充盈,嘴唇就会红润而有光泽,丰满圆润,富有弹性;反之,脾失健运,初期嘴唇会微微向上翘起,时间久了,嘴唇周围的肌肉会慢慢变得瘦削而出现皱纹,嘴唇黯淡无光,萎黄不泽,或者干裂,甚至会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性气血不足的现象,所以脾气失调还是使人衰老的一个因素。现代人多数只注重皮肤、毛发等的表面现象,很少探讨这些现象背后脏腑功能发出的警告,更是很少有人从嘴唇来探究脾功能。
《黄帝内经》认为,人有喜、怒、悲、思、恐五志,即五种情绪,这是五脏的功能表现之一。五脏与五志的对应关系是:心主喜,肝主怒,脾主思,肺主悲,肾主恐。脾之志为思,故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的说法。正常的思虑对人体并无不良影响,但如果思虑过度,就会伤了脾。脾气郁结,运化失健,就会导致饮食无味、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久而久之整个人就会消瘦下去。脾伤了气血便失去了生化之源,会累及其他脏腑。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相思病”,被情所困的青年男女多会消瘦的原因。
当然,“思伤脾”中的“思”并不仅指“相思”,思考过多也会对脾造成伤害,这主要见于用脑过多的人群。对于这类人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健脾。有一味药食俱佳的食材茯苓,可谓是健脾益寿第一药。中医认为,茯苓归心、肺、脾、肾经,药性平和,既能健脾渗湿,又可扶正祛邪,对身体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神农本草经》就有“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的记载,古人甚至将其尊为“仙家食品”,茯苓的功效由此可见一斑了。可以用茯苓粉冲牛奶,每次5克,早起服用。因为巳时气血流注脾经,脾经最旺,最易受补,能使茯苓健脾功效发挥到最大。也可以将茯苓粉做粥,取茯苓粉15克、薏米60克、大枣10枚一起煮,每日当早餐,既可以健脾,还可以养颜美容。
脾经为足太阴经,从下往上走,起点在足大趾内侧端的隐白穴,然后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再进入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重点穴位有四个,即隐白穴、三阴交、血海和食窦穴,重点介绍隐白穴和血海穴。
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起始穴,在两脚的大脚趾内侧指甲角处,此穴是脾经的井穴,能有效调动整条脾经的功能,有健脾益气、和胃降逆之功,对食欲不佳、腹胀、呕吐、腹泻、月经不止、带下、流鼻血等症状治疗效果非常好。两腿盘坐,可以把三四根牙签(头和头、尖与尖)用橡皮筋或其他东西捆扎一起,然后用牙签头去点按,每侧的穴位按60下。或者以大拇指指尖掐按隐白穴,掐按的力度以能耐受为度,注意不要掐破皮肤;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2—3分钟,两侧的隐白穴交替掐按。
血海穴在大腿内侧,取穴方法一:正坐屈膝,另一个人用手掌按在你的膝盖骨上,掌心对准膝盖骨顶端,拇指向内侧,当拇指指尖所到之处既是血海穴。取穴方法二: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下去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这块肌肉顶端即是血海穴。坐在椅子上,膝关节弯曲,手掌伸开,先将大拇指按在穴位上,其他四指向后抓住腿部,然后拇指用力按揉,可以两手同时按揉两条腿上的穴位,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5分钟。点揉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使力量到达深层局部组织,以有酸痛感为佳。
上有气海,下有血海,乃人体两大要穴。气海代表气,血海代表血,代表后天之本的脾胃,具有调理脾胃、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祛风湿的功效。血海,统管人体一切有关血的问题,不管是贫血还是女性的月经问题,以及荨麻疹、湿疹、脚气、腹胀气逆等,此穴都能帮助解决。
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没有时间锻炼,可以练习“4”字腿保养脾经法。就是将一只脚的脚踝压在另一条大腿上,这种坐姿可以使脾经暴露出来。顺着脾经的循行路线拍打下来。拍打时要握空拳,用掌指关节端由下至上一路拍打,用力适中,对于大腿部位的脾经拍打时可稍用力。两只腿都要敲,每侧以敲打10分钟为宜,敲打的时间最好是巳时。如果拍打时发现痛点,表明脾经上有堵塞的地方,可以用点按的方法对其进行按揉,将瘀堵的穴位打通,从而使整条脾经的气血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