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鲁林艳 孙明侠 孙丽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抽选10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50)和健康教育组(n=50),前者予以常规对症护理,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健康教育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并且在PSQI(睡眠质量)、LSIA(生活满意度)方面也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护理中,具有明显效果,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睡眠质量及生活满意度,加強治疗效果。
[关键词]健康教育;慢性胃炎;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10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50)和健康教育组(n=5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资料如表1所示。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即予以常规护理,包括病房护理,病情监测即药物、心理等方面护理。
1.2.2 健康教育组
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结合患者的病情,拟定一份科学的健康教育计划,采取讲座、个别交谈等方式,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如发病因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并发症趋势及预后等,使得患者能全面认识疾病,掌握平时注意事项,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告知患者合理用药、良好心态对疾病的重要性,防止发生不必要的抑郁,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针对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合理调整用药剂量,尽可能减少用药频率,防止药物毒素积压体内,并告知患者用药过程中所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并指导患者如何正确应对;注重饮食卫生,调节生活饮食,坚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选择丰富蛋白、热量低、清淡可口食物,不食油腻、生冷、辛辣等食物,注意饮食环境,尽可能在室内进食,不要街边饮食;结合患者的身体状态,合理制定活动目标及计划,科学安排运动时间,合理选择运动方式,提升机体抵抗力。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症状改善,包括反酸、大便不调、呕吐、胃痛及炎症等方面。②PSQI,即睡眠质量,采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评分,总分0-21分,分值高者则代表睡眠质量好:LSIA,即生活满意度,采取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分,分值高者则代表满意度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健康教育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如表2。
2.2 PSQI与LSIA
健康教育组PSQI、LSIA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如表3所示。
3 讨论
慢性胃炎发病因素和饮食不规律、细菌感染、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等有一定关系,在早期,病症隐匿,容易被忽略,当临床症状明显后,则已严重损伤胃黏膜,治愈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机生理机能,最终致使机体免疫功能、机能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紊乱。此种疾病除科学对症治疗,还需科学调理,减少诱发因素,逐渐改善病情。在日常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患者因过度重视治疗,而忽略日常调理,生活习惯依然如故,致使疾病反复发作。即便有的患者意识到调理的必要性,但是缺乏科学性,效果不是很理想。对此,有必要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保证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健康教育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由于慢性胃炎病程长,患者长时间身体不适,再加上营养不良,容易出现悲伤、沮丧等情绪,部分患者因疾病治疗时间长容易失去治愈信心,因此,需先灌输患者健康相关知识,纠正患者错误医学知识,使其配合治疗,并帮助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缓解患者心理及身体不适,加强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常规组,健康教育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以及PSQI、LSIA方面都占有一定优势,有统计学差异(P<0.05)。
总而言之,健康教育对慢性胃炎患者具有明显效果,可成为慢性胃炎护理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升满意度,增进护患关系,对康复起决定性作用。临床日后仍需进一步强化,以实现更佳的治疗效果,相信日后健康教育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积极效益,促使医疗护理的进步,提升医疗护理机构患者心中的形象,提高患者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