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燕
[摘 要] 近年来,“田间化课堂”教学以其贴近实际、生动有趣、实践操作性强的特色,深深根植于新型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中。通过这种田间地头的现场教学方式,农业专家、科技人员离开了照本宣科的课堂,走进了具有丰富的“教具”真正的实战场地,为中职学生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学生不再是对着课本、图片、视频,而是看到鲜活的植物,从而把原来听起来比较晦涩难懂的理论更加生动、形象地刻在脑海中,学习效果非常有效。而农业企业、农业示范园区等也受益于课堂的设立,成为“田间课堂”的示范基底。田间化课堂多方双赢,有成果有效果,又是受学生欢迎的培训模式。
[关 键 词] 蔬菜栽培;田间教学模式;内容与成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1-0141-01
蔬菜栽培学是涉及民生的重要农业学科,蔬菜养殖技术的培训能够在农业中得到推广和普及,让学生走出校门奔向广袤的基层农业技术岗位时,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更快更好地运用到农业实践中去,是蔬菜栽培学科教育与培训的关键。这些学生将来有可能会成为农业科技大牛,他们对蔬菜养殖培训的接受程度、对蔬菜技术的掌握程度,决定了今后我国蔬菜养殖的整理质量和发展水平。因此,如何开展蔬菜栽培培训,将蔬菜栽培学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是农业教育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采用田间化课堂教学将这种探索延伸到了实践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田间化课堂的特色
(一)学生是主角
在课堂上,老师是主体,以授课为方式,向学生传授信息,优点是学员集中听讲、教材齐备,但是缺点是学员的主导性差,处于从属和被动地位,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采用田间化课堂方式,学生是主体,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授课内容,传达自己的想法,及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二)授课有针对
相比传统课堂的传授内容广泛,针对不强的缺点,田间化课堂一般会针对每一次授课内容,有专业的调研和指向性,根据田间的实际情况分析授课内容是否复合符合实际,制定详细的授课计划。
(三)重在参与
对田间化教学的学生,不会强制性地灌输内容,而是采取多种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田间化教学的好处是边学边用,根据实地的情况,不会脱离实际季节和实际田地蔬菜栽培情况。所以,通过田间学习和实际操作,掌握得更快,学得更扎实。并且在授课过程中,还能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田间化课堂地点选取
(一)大棚
在大棚中授课,就地取材非常方便快捷,对蔬菜教学中重点传授的内容,都可以在大棚种植的现场找到“教具”和答案。直观的授课方式远远胜于幻灯片等现代化科技手段。
(二)田间地头
自然环境下的“课堂”,有着大棚课堂没有的特性——季节性,如在田间,可以取当令时节的蔬菜;在茶园,可以来到工人中间讲解茶叶的采摘技术等。
(三)蔬菜基地、农场等
成规模的蔬菜基地或者养殖农场,拥有着先进的技术的管理成果,在教授蔬菜养殖技术的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传授现代化农业发展以及现代化农业管理模式。
三、田间化课堂学习内容
田间化课堂学习内容可以大致分为“选种育种、整地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等环节。
(一)选种
现场的种子,包括名称、特点、种类等,让学生从种子实物中认识到蔬菜的培育常识,掌握基本要领。
(二)育苗
这个阶段的学习配制育苗土、配分床土等,如配制比例、根据土质区分配比方法、床土的分类,铺设床土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铺设床土等内容。
(三)播种及管理
播种要根据种子的情况,使用科学的方法,育苗时采用的方法也要注意,还要注意播种土壤覆盖的厚度以及种子的特性。播种后,要注意观察薄厚情况,对播種后全过程的详细记录。
(四)嫁接及后期管理
学习的内容包括嫁接前的准备工具,针对不同蔬菜种类的方法,以及嫁接根据蔬菜和土壤的情况运用的工具等。对嫁接后的管理要注意对蔬菜植物的观察和养护,注意调节育苗区域的温度。并加强护理工作,保证成活率。
(五)病虫害防治
采取综合防治的管理,以防为主,重视物理防治,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六)分苗选苗
幼苗出芽后,按照蔬菜分苗期开始操作,不同蔬菜有不同的分苗期。
(七)整地定植
对土地的平整、翻地、耙耱要注意,根据蔬菜植物的不同以及播种季节。定植要注意各类蔬菜的特点和苗土坨的情况。
(八)除草
除草讲究原则,而且在雨后或者浇水后要清除,防止再次成活。
(九)植株调整
包括插架、绑蔓、整枝、打杈、浇水等。
在绿色发展的大趋势下,农业的发展必然是向着绿色环保的新型农业迈进,农业技术也要围绕着绿色农业升级换代,需要新型的农业科技人才。未来的蔬菜培育,是培育没有化学药剂、没有防腐剂、没有化肥的有机绿色蔬菜。如今蔬菜栽培田间化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实践,必将会在今后的农业教学模式中成为主流,培养出更多的具有现代化农业知识、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农民科技专家,为我国绿色农业大发展贡献才智和
力量。
参考文献:
[1]李丁.多开办些“田间课堂”[J].农民科技培训,2013(7):51.
[2]李文竑.以“田间微课堂”开展新型科技培训的模式探索[J].江苏科技信息,2015(6):46-48.
[3]赵文博,赵炳营.蔬菜栽培学田间化课堂教学实践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10):32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