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美
机械化插秧所使用的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状秧苗。机插秧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育秧,没有标准化的秧苗,很难实现机插秧的成功,在育秧过程中,常常遇到以下问题。
1.床土问题
如果取土便利,建议按要求选取比较肥沃的菜园土做营养土为宜,这样有利于苗期管理、有利于机插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秧苗在大田尽快恢复。
使用床土需要特别注意几点:多年使用草木灰的菜园土不能用;当年喷洒过除草剂的土质不能用;沙质的土壤不能做床土,不利于盘根;没有提前培肥的土壤不可临时培肥,容易烧苗。使用的床土一定晒干(含水分4%)、打碎、过筛。
2.秧田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是秧板宽度太窄,秧板的两头易出现坍塌,使软盘两头出现悬空现象;二是板面不加平整,直接把软盘放秧板上,出现高低苗;三是秧沟不通畅,如遇大雨,排水不畅,水漫秧床淹没秧心,易发生烂秧及病虫害。指导农民播种前10天对秧田耖田耙地,开沟做秧板,秧板面宽为1.5 m左右,秧沟宽为0.25 m,板深0.15 m,播种前两天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充分拍实秧板不平的地方,使秧板达到实、平、光、直。
3.床土厚度不合要求
控制好床土是育秧中的关键环节,平常不易引起重视。机插要求土层厚度2~2.5 cm,厚薄均匀,土面平整。底土太薄影响盘根,盘根不好的秧苗既不能机插也不利于手插,造成损失耽误农时;底土太厚影响机插。最简单可行就是,当用营养土做床土时,先铺一标准盘,厚度2 cm,而后将标准盘的土倒入事先准备好的固定容器确定盛土位置,再按该容器盛土标记装土依次倒入事先铺好的软盘中,用木尺刮平。当用淤泥做床土时,淤泥厚度与软盘高度一致均可。
4.床土底水问题
易出现的问题是播种后在牙谷或盖子土上洒水,致使出苗不整齐、床土板结和秧苗出土带帽现象。正确的办法:一是播种前一天灌平沟水,待床土充分吸湿后迅速排水或在播种前直接用喷壶洒水;二是撒播结束后,放沟水湿润秧板后再排放,弥补秧板水分不足,使土壤饱和含水率达85%~90%。
5.播种量少,播种不均匀
每盘用种量少,撒种不均,造成漏插或分株不均匀,甚至盘根困难。机插常规稻要求每盘播芽谷150 g(干谷种120 g)、杂交稻每盘牙谷120 g(干谷种90 g),保证2~3粒/cm2。撒种时做到3~5次细播,力求到边到角,减少漏插率。
6.秧田期常见青(黄)枯死苗现象
由于水稻机插育秧较常规手栽育秧密度高,苗质素质较弱,特别是2~3叶期,秧苗正处于离乳期前后,遇低温冷害后,易造成青(黄)枯死苗。主要预防措施:遇低温寒潮时,要灌水保温。冷后暴晴要及时灌深水护苗,缓和温差,后逐渐排水。切忌在天晴时立即排干水。
7.小面积无秧苗问题
在秧苗成长过程中,常常遇到鼠吃、鸟啄、烧苗、死苗等一片一片无苗问题。在秧龄很小,根系盘结不是很牢的情况下,可以把同样秧龄的秧苗切成形状大小一样的秧块补进去,使其在慢慢成长过程中连成一体。
8.苗期不能施肥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苗期施肥,常常是“十施九害”。避免肥害的方法:一是在床土不肥沃的情况下,采取秧田施肥:每亩秧田施70 kg复合肥,旋耕后与土充分混合做秧床,秧板上的肥力通过软盘渗透到床土里,使秧苗茁壮成长。二是后期发现秧苗叶色褪淡发黄,用尿素和水1∶100的比例,于傍晚均匀撒施或浇施,施后并洒一次清水以防肥液烧苗
9.秧龄超长问题
机插秧龄要求20天左右,由于天气或机械等原因,不能在计划时间内移栽的,为了不影响机插,可以手工把秧苗头揪去一部分。
10.起运秧苗问题
机插季节,经常遇到农户开着动力车,车上叠放满满一车卷好的秧苗,造成大量的秧块变形和秧苗折断。正确的方法是,软盘秧先起盘后卷秧,叠放于运秧车,堆放层数一般2~3层为宜。
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水稻插秧机技术已十分成熟,它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只要我们农业工作者坚定不移地把这项技术传播下去,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一定会实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