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明 聂铭 吴跃辉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地方高校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利于更好地为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本文以昆明学院为例,系统论述了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遵循的原则、思路、定位及对旅游行业人才培养规律的独特认识。
关键词:昆明学院;应用型旅游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115-03
一、引言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按照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管理制度、评估方式等,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2010年7月29日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随着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云南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基础,培养出高技能人才是我省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目标,直接为云南省区域内的行业和企业服务,能更有效地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建设。
二、昆明学院旅游学院在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
昆明学院旅游学院(原昆明大学旅游系)成立于1986年,并于同年招生,是西南地区成立最早的旅游院系之一。昆明学院旅游学院于2007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旅游管理本科学生,截至目前,已有旅游管理(下设旅游管理、国际导游两个方向)、酒店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会展经济与管理等4个本科专业,有导游(包括英语、日语、韩语、泰语4个语种方向)和烹饪工艺与营养等两个特色专科专业。
多年来,旅游学院的就业率均在97%以上,社会各界对旅游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旅游学院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实践操作技能强,愿意从基层做起,很多毕业生已经成为旅游行业的骨干,为云南的旅游事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总结下来,昆明学院旅游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历来是人才培养、教学和科研的核心问题。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教学、科研的整体实力,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际,我们组建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为了提升师资水平,多年来,学院坚持选送骨干教师到瑞士、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泰国和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大学学习、培训,安排年轻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并要求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经过多年努力,1名教师被评定为云南省省级教学名师,旅游管理教学团队被确定为云南省级教学团队,队伍初现名师牵头、团队支撑、专兼结合、注重实践的良好势头。
2.借鉴国外先进旅游人才培养理念,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在学院的支持下,团队成员利用到德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的机会认真学习、体会这些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有特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国家的培养理念和教育实践,并对目前两种流行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和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进行研究。现在,已形成以市场为导向、培养规格与市场“零距离”,应用为主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质量优先为原则、“双师型”教师为保障,综合构建校内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学院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市场要求入手,整体优化了专业课和实践教学课程。
3.认真进行旅游行业岗位及人才分析,明晰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岗位及人才分析是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的重要依据,对教学各环节、考核制度及质量标准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为此,学院通过大量的调研和数据分析,对旅游业行政管理人员、旅游教育从业人员、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要求进行了分析,对各类人员的市场需求进行了调研,从而明晰了酒店、旅行社和景区人才的培养质量标准。
4.总结和借鉴旅游教学经验,形成一套与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法群。根据旅游业的要求,学院以“宽知识、重实践、理论够用、能力够强”为取向,遴选和旅游教学相适应的教法,并根据教学环节和资源配置情况,在各教学活动中系统梳理出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情境教学、微格教学等教学法,与教学活动配套组建旅游教学教法群。配合教学法,组织教师编写出版案例教学教材,开发情境教学软件。
5.建设实验室,完善多媒体教学资源,构建现代旅游教学校内实践体系。经过多年的持续投入,旅游学院建设了多功能数字化模拟导游实验室系列,配置了移动导游实验室、酒水实验室、烹饪与营养实验室、旅行社和校内酒店实习基地,购置了教学需要的软件、多媒体资源和专业图书资料,从教学资源上形成对教学的良好支撑。并以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建设实验室为基础,梳理整合了实验、实践类教学课程,形成现代旅游教学校内实践体系。
6.校企结合,加强国际交流,构建旅游教学校外实践体系。旅游学院与旅游主管部门、知名酒店集团、旅行社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与二十多家酒店、十多家旅行社签订实习就业基地协议,与石林、九乡、世博园、民族村、西山、元谋土林等多个景区合作建设了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与美国、瑞士、韩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尼泊尔等国的高校合作办学,打通了与国外合作的渠道,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圣地亚哥州立大学酒店管理学院、韩国金浦大学、印度在线国际教育集团、马来西亚成功礼待大学、泰国吞府皇家大学、泰国清莱皇家大学、泰国普吉大学和瑞士苏黎世国际酒店管理学院等签订互派师生交流协议,积累了对外交流的经验。在总结完善实训机制、实训内容和实训效果衡量等基础上,与旅游企业合作构建了旅游教学校外实践体系。
7.进行双语教学、多证书制、“双元制”(德国模式,即学校和企业共同负担人才培养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等探索。根据旅游人才综合化、国际化的要求,旅游学院在教学和评价中,有9门课程进行了全部教学内容(如酒店前厅管理、客源国概况)或部分内容(如模拟导游、导游技巧)的双语教学。根据国家标准及岗位要求,實施多证书制考核,学生毕业时除毕业证外,都能拿到一个以上的专业资格证书,扩大学生就业范围。在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进行“双元制”教学和管理,与洲际集团合作建立“洲际英才学院”,与希尔顿集团、万豪集团、联合利华等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建立全球人才培训基地等,为有效达成培养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导游专业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教改示范专业和“国家级精品专业”。《酒店前厅管理》、《模拟导游》和《酒水服务与酒吧管理》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主持编撰了4套20余种52本旅游教材,其中《模拟导游》等3部被列入国家“十二五”教材,完成国家教改课题两项、省级1项。1名教师被评为“云南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名教师被评为云南省省级教学名师,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共取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
三、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1.符合性原则。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是要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云南省是旅游大省,旅游业是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要和旅游业的发展相适应。二是要符合旅游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实际。综合化、国际化的旅游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培养与岗位“零距离”的综合化、国际化旅游人才。三是与昆明学院的发展和现有办学条件相适应。昆明学院是应用型本科大学,是国家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试点高校,旅游学院作为学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试点院系,其改革要与学校发展和旅游学院发展相吻合。
2.面向市场原则。办学的生命来源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和促进市场发展。旅游人才是针对旅游行业的专门人才,其规格要求、培养途径和培养质量都应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旅游市场的规范化、标准化、个性化、国际化发展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模式。
3.质量优先原则。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旅游人才的培养质量体现在是否能按岗位要求,构建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满足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
4.能力培养为主原则。一是在人才培养中体现能力培养为主,二是在师资队伍建设和考评中体现能力培养为主。
四、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昆明学院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是: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校内外实践合、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构建出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长的开放培养体系,为旅游业及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专家+管家”式的应用型旅游人才。
1.以综合化、国际化旅游人才为目标。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要和旅游业的发展相一致。教育部在提倡“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的同时,也指出要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旅游行业人才在“零距离”的岗位适应下,要认真分析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零距离”。
2.分析国内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寻求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框架。对加拿大的CBE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我国台湾地区的“建教合作”模式和瑞士ASEH(瑞士酒店学校协会)的教育和专业标准进行研究,收集分析国内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寻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必由之路,也是针对如何实现“综合化、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创新的基础。
3.全面整合教育资源和教学环节,构建可行、有效的人才培养实现途径。在知识、能力、素质按旅游业要求细分的基础上,合理精选课程,整合形成有效的课程模块,以“理论教学+校内实训”完成校内教学,以“实践教学+校外实训+国外训练”完成行业教育,充分体现能力培养为主、面向市场和符合性的原则。完善多证书制度、技能考核制度和双元制,落实质量优先原则。采用“2+1+0.5+0.5”的学程安排,即两年的校内教学、实训总课时,1年的校外实践教学和实训,0.5年的国外旅游行业实习,0.5年的综合教学训练。第一课堂和丰富的职业性学生活动相结合,有效提升学生的技能学习效果。
4.以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和行业兼职教师为教学保证。着力培养、打造一支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的专职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的保证。因此,应借助学校和行业的关系,进行行业指导和教师职业训练,聘请行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和教改。这不仅能真正落实校企合作和双元制,还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成长,为学科发展和科研推进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5.加大力度进行双语教学和双语教材建设。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必然要求导游、酒店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要处理这个问题,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采用双语教学,结合国外实习经验,开展语言教学活动,较为有效。为此,学校应在教学中借助有留学背景的外语教师,逐步完善学生的外语能力,加大双语教学力度,相应地进行双语教材建设。
五、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學生是职业技术岗位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智能型操作者,面向的岗位一般是技术、知识含量较高的技术性岗位和管理性岗位。昆明学院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旅游事业发展需要的,掌握现代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能胜任旅游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职业岗位定位在:经过一定时间的一线服务岗位的实践锻炼,能够胜任酒店、旅行社、景区等各部门业务主管和部门经理等职位。
六、对旅游行业人才培养规律的独特认识
价值规律主宰着市场经济,人才需求也是同样的道理。旅游业的研究表明,未来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要体现:一、教育的超前性和人才的综合素质。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服务花样翻新,市场变化较快。旅游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应培养学生的前瞻能力和专业敏感性,变专才为通才,变专业教育为素质教育。二、教育的实用性和人才的务实精神。旅游业是十分重视实效,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服务行业。为旅游业培养人才,必须以实用性为标准,以利于行业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认同。旅游人才培养中,一些优秀经验值得借鉴。加拿大的CBE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我国台湾的“建教合作”模式和瑞士ASEH(瑞士酒店学校协会)的教育和专业标准等,都是比较成功的,是对旅游业人才培养中市场导向、能力本位、学练并重、学研产训结合等特征的反映。
七、结语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也在国家经济的带动下飞速发展,人们的旅游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2009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的发展目标。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高层次的人才是战略性产业的决定因素。在旅游业发展日益成熟的今天,通过对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优化,培养高素养、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成为我国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为践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平平,吴水田.刍议高校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J].科技咨询导报,2007,(22):249-251.
[2]周霄,马勇,刘明俭.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系统构建研究——基于“素能结合”的导向[J].现代商业,2011,(3):41-42.
[3]郭满女.广西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1,(7):41-43.
[4]邵小慧,陈爱梅,熊庆蓉.创新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文教资料,2012,(2):136-137.
[5]宋大为.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3):31-33.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7]孙霄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