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可新
摘 要:本文从课题研究的相关 背景入手,首先详细的分析了我国民间舞蹈创作的现状,然后重点的分析了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民间舞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民间舞蹈;创作;继承;发扬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101-01
一、我国民间舞蹈创作的现状
(一)传统文化缺失的困扰
民间舞蹈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一个组成部分,其根基是各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可是,20世纪的中国大部分时间里在进行社会革命,竞相从西方的思想武库中寻中国的“利器”,对于以国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除部分学者作为学术和历史进行研究以外,事实上处于“大面积”削弱和淡化状态。这就无可避免地引发了“传统文化薄弱后遗症”,并且在短期内难以取得突破性“疗效”。同其他传统艺术一样,当前民间舞蹈编导队伍普遍存在着传统文化底蕴不扎实,欠丰厚的问题。试想让大批传统文化底蕴不深者从事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民间舞蹈的创作,又怎能期待创作出许多“精彩”来呢?因此,传统文化缺失成了困扰时下民间舞蹈编导的一大“结症”。
(二)时下急于事功和浮躁之风影响艺术创作
市场经济的客观环境及民间舞蹈编导的市场化运作,不断助推着许多人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急功近利的思想的膨胀,以致于在图名图利的心态下寻求捷径,漠视、淡化传统,脱离根基,脱离生活无章法不遵循规律地进行编创,不假思索地把国内外民族的民间舞蹈元素强加在自己民间舞蹈上,导致在发展创作民间舞蹈方面出现了一些偏颇。比如把傣族民间舞蹈文雅端庄的妇女体态用肚皮舞的摆动来展示,过分强调中部体态的摇摆呈现出妖媚的扭胯,严重地削弱了傣族妇女纯静、文雅、沉稳的形象。这种做法肯定是创作不出好作品的。
二、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民间舞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对策
(一)民间舞蹈创作要立足各民族传统文化
纵观我国民间舞蹈发展的历史,民间舞蹈在我国源远流长,千姿百态,是中国民族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优秀的民间舞蹈作品,不但久远流传,而且在人们的心目中己形成了传统文化积淀和审美定势。民间舞蹈的创作必须继承优良的民间舞蹈传统,并在民族文化的根基上发展。民间舞蹈的创作,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索民间舞蹈形成与发展的社会背景,以及不同时代的文化遗存,同时又不能忽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对本地区、本民间舞蹈的影响。研究民间舞蹈艺术中的多种文化因素,以促进本地区、本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决不能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中迷失自我,而应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营养后,使本民族的民间舞蹈更加茁壮成长。首先民间舞蹈的内容要符合该民族的民间舞蹈本体,脱离该民族传统的文化底蕴,生活习俗以及民族心理创作的民间舞蹈,尽管仍用该民族的民间舞蹈形式來表达,也不是该民族的民间舞蹈。如:有一个白族双人舞,表现的是一对白族青年男女在波浪涟漪的洱海上谈恋爱。此舞题材是白族的,服装是白族的,音乐是白族的,人物是白族的,而民间舞蹈是以汉族民间舞风格为主体提炼融入白族民间舞蹈的一些生活动作。这样的作品,只能称其为白族题材的民间舞蹈,其“民间舞蹈本体”不是白族的。其次,创造出能代表本民间舞蹈的标志性动作,创建出本民间舞蹈的动作语汇系列。正如芭蕾是以“足尖舞”为其标志的,国际交谊舞则是“双人拥抱旋转”。如大理州歌舞团,以其“送肩”、“扭腰”等动作和韵律为载体创作的《白子白女》、《阿达茵 (来相会)》,成为公认的白族民间舞蹈,看不出从汉族霸王鞭脱胎出来的痕迹,“摆肩甩手步”已成为白族民间舞蹈的一个代表性动作和韵律。
(二)民间舞蹈的创作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在当今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历史背景下所造就和形成的这个时代的特征和风范。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民间舞蹈,必然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俗风情、社会面貌,展现民族理想、愿望、精神气质、审美意识。由于大自然的变迁,社会的变革,反映社会生活、各民族人民心态的民间舞蹈,必然要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而演变。因此,民间舞蹈创作要出新,首先必须要反映发展了的时代生活,各族人民生活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在不断地变化,而民间舞蹈又是社会生活的描述,所以,民间舞蹈创作必须力求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客观条件相适应。因此,各民间舞蹈工作者一方面要深入各民族人民生活中,老老实实地向各族人民学习,从各族人民生产劳动中提炼出许多民间舞蹈动作,并将这些动作进行艺术的加工使之变成民族舞的民间舞蹈艺术语言。
另一方面,要用心去体会他们所关心所喜欢的事物,因为民间舞蹈不是光看的,是要感应的,民间舞蹈一定要传达出与大部分人心灵感应的东西。民间舞蹈工作者只有贴近各族人民的生活、贴近各族人民的内心,体会不同文化的个性、积淀,同时融入自己的思考,才能创作出贴近生活、贴近人的内心,为各民族喜爱的民间舞蹈作品,如获全国民间舞蹈大赛铜奖的民间舞蹈作品《孔雀飞来》,民间舞蹈编排人员只有深入傣族村寨,深入傣族人民生活,才能了解孔雀是傣族人民心中至高无上的神鸟,它预示着平安和幸福。这一作品在处理傣族人民对生活的美满,对幸福的追求中,运用孔雀的不同姿态造型,不但象征着傣族人民辛勤的劳作,同时也将幸福与傣族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呼斯勒.史诗格斯尔中的匈奴蒙元文化遗存[M].台北:中国边政,2010.
[2]于平.民间舞蹈编导教学[J].北京民间舞蹈学院内部教材,2007(02).
[3]贾作光.民间舞蹈编导要有创作个性[J].民间舞蹈,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