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立真
摘 要: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进行,我国传统能源(石油、煤炭等)的储量逐渐减少,为了保证各项建设工作的稳步进行,人们开始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森林资源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如果管理得当,可以实现“种植-采运-变现-种植”的无限循环,在满足人们获取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发挥其应有的生态功能。随着现代采运技术的优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加,林业资源要想得到稳步发展与高效利用,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关键词:林业;木材采运;发展思路;可持续发展
木材采运是将森林资源变现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由于采运过程中缺乏科学指导和有效监督,采运人员和部门存在严重的超量开采、滥砍滥伐以及木材浪费等问题,木材采运一度成为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的罪魁祸首。随着时代的发展,采运技术也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为了提升采运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必须将其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融合,在林业资源的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间寻求动态平衡,从而带动林业采运的良性发展。
一、木材采运技术发展思路的讨论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必须要求森林工程技术、木材采运技术的提升和进步,并充分顾及人类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所提出的新的要求,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明确的要求,这给森林工程科学技术界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近几年来,不少采运界学者专家从生态角度人手,研究生态采运理论和技术,为森林工程技术的新发展做出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面对新形势,作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支撑技术,森林工程技术和木材采运技术今后的研究更应考虑到社会、公众、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二、从微观走向宏观,实现技术、经济、社会相结合
长期以来,木材采运技术主要从微观、技术层面上研究木材采运作业问题,较少考虑到宏观的社会经济发展对木材采运作业的反应。作为森林经营过程不可缺少的作业环节,由于其采伐活动对森林和环境的破坏作用以及社会对它的反响,使得采运作业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当今对木材采运技术的研究不得不考虑到社会公众和舆论界的反应。这就要求木材采运科学界在研究技术的同时,必须努力实现技术、经济、社会相结合,通过改进采运作业技术、降低对环境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负面影响。着眼于向社会、公众证明该技术在特定条件和控制下对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是没有负面影响或已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使公众意识到,木材采伐可以与森林可持续发展协调一致。
三、遵守国际社会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规则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际上已经开始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指标体系来衡量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水平。木材采运技术作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支撐技术之一,除了受到技术本身的影响外,还要受到政治、经济、社会、舆论等各方面的影响。木材采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必须充分顾及这些标准和指标体系。目前比较成熟的有关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国际进程(标准和指标体系)有9个,共有150多个国家参与:国际热带木材组织(ITTO)进程、蒙特利尔进程、赫尔辛基进程、塔拉波托(Tarapoto)倡议、非洲干旱地区进程(DryZoneAfrica)、中美洲进程(CentralAmerica)、近东进程(NearEast)、非洲木材组织进程(AfricaTimber)和干旱亚洲倡仪。这些国际进程从不同的角度和地区出发,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制定了具体的标准和指标体系,用以指导、规范和约束森林经营行为。木材采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必须了解这些国际规则,并在这些规则的指导下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目标促进木材采运技术的进步。
四、木材采运作业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和评价
在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环境保护中与木材采运作业直接相关的因素有:下一代森林的更新,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植被的干扰和土壤的干扰等等。因此,第一,木材采伐前有必要根据区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途径与技术体系建立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区域资源平衡表和资源流动的时空动态模型,来研究和评价木材采运作业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将木材采伐限制在森林可持续生产的能力之内。第二,建立伐后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按照林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和环境评价标准,研究基于作业水平上的木材采运作业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影响的可接受水平,或称环境成本,建立伐后环境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制定环境评价程序。第三。建立计算机模拟模型。对森林的伐前、伐中、伐后进行计算机模拟,以伐后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指导、修正森林工程、木材采运技术模式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区域资源利用模式,以达到合理规划,降低木材采运作业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
五、木材采运与林区居民的利益关系
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区周边群众的切实利益息息相关,尤其是在进行木材采运之前,必须要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协调工作,防止后期采运过程中出现民事纠纷。结合木材采运工作内容,容易引发利益纠纷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木材采运过程会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包括伐木机、切割机以及一些大型运输设备,这些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加上采运工作持续时间长,因此很有可能破坏林区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环境;其次是采运完成后的木材,需要使用大量的交通工具进行运输,而林区道路本身相对狭窄,道路体系相对单一,在一些相对偏远的林区甚至只有一两条主干道,一旦木材采运车辆上路,很有可能引起交通堵塞问题;再次,林区采伐结束后的新林种植和抚育工作不到位,在后期容易引发林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问题,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因此,木材采运部门在进行采运工作之前,必须要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通过科学的木材采伐收入分配模式,给予林区居民一定的财产补偿,同时在采运过程中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将林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在保证不影响林区原因生态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升木材采运效率。
六、经济可行性
经济属性是木材采运所追求的基本属性之一。以往的木材采运过程中,片面夸大了木材的经济价值,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保问题。而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木材采运仍然保留了其经济属性,但是同时要求将环境保护、森林可持续经营以及群众监督等内容融入其中,提高了木材采运违法成本。在可持续经营理念的指导下,逐步建立起采伐周期、单位面积采伐最大量、采伐与抚育面积比例等一系列衡量因素,使木材采运朝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成阁,毕振清.林业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木材采运技术的分析[J],科技致富导向,2012(03):154-156.
[2] 韩学礼,于爱华.浅析林业可持续发展之木材采运技术[J],中国林业技术,2013(27):43-44.
[3] 王俊武,林亚辉.探究木材采运技术的未来发展新方向[J],农民致富之友,2011(06):36-38.